第53节
李幺傻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这条航线穿越亘古无人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气候恶劣的高黎贡山、随时会遭到炮火袭击的日军占领区,穿越飘忽无定的西南季风、来势凶猛的暴雨狂风、能将飞机吹成风筝的强气流,穿越鸡蛋一样大小的冰雹、滴水成冰的霜冻、铺天盖地的雪片……而且,飞机一旦出现故障,陡峭的山峰中,幽深的峡谷里,刀削的悬崖边,连一片迫降的地方也没有;即使侥幸迫降成功,然而这里地老天荒,创世之初这里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人类的足迹从来就没有踏进过这里一步,这里只有凶猛的野兽出没无常。迫降在这里,也只能等死。
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中美两国又怎么会在这种最不利于航行的冰天雪地间开辟航线。
还有,当时的飞机最高只能飞到23000英尺,也就是不到7000米,而喜马拉雅山间7000米以上的山峰比比皆是。如果遇到狂风和霜降,飞机的飞行高度更低,连6000米都不到。所以,飞机要从印度来到中国云南,只能从高耸的山峰间穿越。山峰如驼峰,所以这条有史以来最为艰险的航线就被称为“驼峰航线”。
每天,都有上百架飞机从印度起飞,满载战略物资,飞往中国。而每天,都有两三架飞机会失事。这样一条航线,让中美飞行员付出了惨重代价,先后有上千名优秀的飞行员葬身于亘古荒蛮的高山峡谷中。
尽管驼峰航线在昼夜运营,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中国战场的需要。
当年,从美国海运到印度的援华物资堆积如山,驼峰航线航运的还不到三分之一。中国战场上,枪支弹药,尤其是重型武器,仍然很短缺。抗战名将薛岳指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驻扎在岳麓山上的炮兵对着包围圈中的日军猛烈轰击,日军拼死突围;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突然炮弹告罄。抗战老兵卢庆贻所在的第10军坚守衡阳的时候,所有文职人员都不配枪支,枪支全部支援第一线。韦万泽所在的桂军坚守桂林的时候,很多士兵还手持老套筒,因为武器简陋,桂军付出了惨重的牺牲,有一个连队退出阵地的时候,仅剩一人。
如果中国军队因为武器简陋,缺少弹药,作战失败,日军就能够将大量的军队抽调到太平洋战场,这样,美军就压力剧增。
中国不缺人,缺的是枪;美国不缺枪,缺的是人。
所以,中美双方都迫切需要重新开辟一条道路,把美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中国战场。
这条道路,就叫中印公路,又叫史迪威公路。之所以叫史迪威公路,是因为史迪威在提议到打通这条公路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把美国运至印度的战略物资,修一条公路,再转运到中国,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最理想的地点是,从英帕尔开拓一条道路,向东延伸,与断裂了的滇缅公路相连,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可是,英国人不同意。
英国人担心有了这样一条公路,中国军队可以直接抵达印度境内的纵深,因为英帕尔向西,可通印度腹地。所以,他们坚决反对。中国人和美国人没有办法,只好选择在西北部荒凉的雷多修筑这样一条公路。
从雷多向东,要与滇缅公路相连,需要翻越一路的高山峻岭、大河巨流,工程异常艰巨。
然而,再困难的险阻,也无法挡住回家的脚步。
1943年3月,反攻的号角吹响了。
一名中国士兵和一名美国士兵在路牌下交谈
日期:2012-04-19 22:07:54
【4-2】
1943年3月,反攻的号角吹响了。
要了解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北部的征战经过,需要先了解缅甸北部的地理环境。
缅甸向北,就是青藏高原,就是喜马拉雅山山系。青藏高原雄浑无比,壮美异常,它像一头巨兽一样趴伏在地球的北段,俯视着东南亚和印度洋。它自北向南逐渐延缓,缅北,就是它伸出的一条腿脚。
缅北,至今还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地区之一,这里丛林疯长,蚂蝗遍地,蛇蟒出没,人烟稀少,瘴疠横行,很多地方从来就没有留下过人类的足迹。而缅北的野人山,至今还有处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部落生存,他们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为了担心会被来自外部文明社会的人类找到他们,他们会不断迁徙,居无定所。
缅甸北部有数不清的高山大岭,高山大岭都是南北走向;缅甸北部有数不清的江河溪流,这些江河溪流也是南北流向。缅北北部的气候很变态,大雨一下就是几十天,将陆地变成汪洋大海;缅甸北部的植被也很变态,在森林里走几十天也见不到一缕阳光。
高山大河南北贯通,而中国驻印军要从西向东进攻,任何一道山梁,任何一条河流,都会成为中国驻印军的障碍。这一路上,中国驻印军需要不断地翻山越岭,不断地穿越丛林,不停地涉过河流。难怪美国陆军参谋长说,缅甸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间最苦的战场。
也只有中国的军队,才能在这样“人间最苦”的战场上作战。
孙立人于1951年3月30日在台湾“草山革命实践学院”有过一个讲话,他在这片讲话稿中,把中国士兵和美英士兵做了一番对比。
缅甸反攻战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次,英军一个营在前面担任警戒,突然看到日军,吓得掉头就跑,孙立人派最前面的驻印军一个连上去堵住。英军营长一看到中国连长,就问:“你们来了多少人?”中国连长说:“50个人。”英国营长说:“你快点跑吧,再晚就来不及了,50个人能干什么?”中国连长说:“日本人有什么怕的?你看我的。”他带着50名中国士兵冲上去,挡住了五百名日军的进攻。
在全面反攻的时候,美军配置给驻印军两个团的兵力,这些从美国远道而来的士兵并没有参加正面作战的攻城略地,只做一些从侧翼警戒和迂回包抄的任务。中国军队在熬长工,美国军队在打短工。可是,短短的三个月过后,美军这两个团完全失去了战斗力,1/3的士兵患上疟疾,无力行动;1/3的士兵患斑疹伤寒死去,另外1/3的士兵患上了精神病,因为缅北的环境太艰苦了,他们无法适应。而英军的战斗力更为差劲,他们希望患病,因为患病就能够被送回后方。
我在采访松山战役的时候,听一名老兵说过,松山惨烈的战斗,把一名美军顾问吓疯了。而在缅北,这样恶劣的,超出了人类想象的环境,也把一批美国人吓疯了。
美国大兵们哪里经历过这样的艰苦和磨难,而只有中国人,自小忍受贫穷,历经千锤百炼,吃尽了千般苦万般难,才能在这样的绝境中生存。
几年后的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志愿军穿着单衣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与美军厮杀,感动了一位美国军事家。孙立人在他的讲话中引用了这位军事家的原话:“中国训练的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并不是北韩人,而是派去北韩参战的中共军队,因为他们吃得苦,耐得劳,不怕苦,肯牺牲。”
也难怪史迪威评价中国士兵的时候说:“中国士兵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
世界上,只有中国军人才能够在缅北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作战,也只有中国军人才能咽下别国军队咽不下的辛苦。中国将士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农民,而中国农民是这个世界上最坚韧、最勤劳、最善良,最让人感动的一群人,直到今天还是这样。
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缅北的地形利于日军,而不利于我。因为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河流,日军都能够据守阻击,都能够设置障碍,中国军队要从西向东进攻,攻占这一座座一条条高山大河,实在太难了。
然而,孙立人却认为,这是上天给他歼敌的好机会,是上天让他打胜仗的好地形。
一名美国士兵和一名中国农民在对火点烟。
日期:2012-04-2000:32:34
【3-3】
要了解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北部的作战经历,就一定要了解缅北的一些地名,因为将这些让我们念起来拗口的地名,从北向南,从西向东串联起来,就是中国驻印军走过的路径。
第一个地名叫鬼门关,在这里,中国军队打响了反攻的揭幕战。
第二个地名是新平洋,新平洋是缅北野人山中极为少见的一块平坦盆地,在这里,中国军队建立了进攻的前沿基地。
创建缓存:3ab1c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