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69节

宗承灏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夸人夸到底,李绩同志还有知人善任的名声,一发现人才,立刻加以礼遇,会邀请人家到自己房间里谈论不休,经他引荐的,后来大半都当了大官。
        他在战场上选将,有个特殊嗜好,喜欢挑选看起来颇有福相的人,人家奇怪,他解释说:“长一副薄命相的,得不了功名,而且会危害到我的军队,怎么能派出去打仗?”看样子他会比较喜欢脸圆圆的胖子将军。小时候,我妈也常说我,看你瘦得皮包骨头一幅穷命之相。对镜自览,估计我这尖嘴猴腮的模样是绝对入不了李绩法眼的。
        出来混,要跟对人!李绩如此为唐室卖命,完全是为李世民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从北方边境回朝后,李绩忽然生了场大病,医生说要拿胡须灰当药引。当时唐太宗李世民长着漂亮的胡须,平时很以此自得,当时美髯公是衡量男子帅或者不帅的重要标准,短须之人是很自卑的。
        李世民听说此事后,没有犹豫拿起剪刀咔嚓剪下胡须,命人烧成灰给李绩和药。李绩颤抖着双手捧着传说中“龙须灰”,感动得拼命磕头,脑袋都磕出血来。
        唐太宗说:“我是为了国家着想,不烦深谢!”后来,李绩重病,也只服皇帝送来的御药,家里人请来的大夫一律不见。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念着当年李世民那一碗美味的胡子汤。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重。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故意把李绩远远地贬到甘肃去。
        他对太子说:“你对李绩没什么恩典,现在我故意贬他,等我死了,你再把他召回来,让他当宰相,他定会为你出死力。”李世民太了解这个人,只要对他好一点,他会生死都随你。果然唐高宗即位后马上召回李绩,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也就是宰相。
      
        乾封元年(666年),高丽内部发生动乱,已经70多岁的老将李绩再次披挂出征,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丽。二年九月,李绩攻占高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接着,唐军在金山(今辽宁昌图西)大败高丽军,斩敌首5万余级。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唐军攻占平壤城(今朝鲜首都平壤),灭掉高丽。李绩班师回京后,唐高宗李治为了嘉奖李绩,特加封为其太子太师。唐朝在平壤置安东都护府,以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率兵2万驻守此重镇。高丽从此纳入唐朝版图。
      
        李绩一直是高宗最忠心的臣子,为人深沉谨慎,善于趋避。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宗打算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朝廷的顾命大臣都表示反对,只有李绩一言不发。高宗私下询问,李绩说:“这是陛下的家事,用不着问外人。”669年,75岁的李绩病逝,葬于昭陵。唐高宗李治悲痛欲决,七天不上朝,在下葬的那一天,唐高宗李治亲自率百官送葬。他临终之时,李绩让他的弟弟李弼置酒宴乐,堂下子孙满排而立。李绩看着自己的弟弟说:“我自知必死,怕你悲哭,所以假装病情转好为此宴乐。你现在脑子清醒,听我讲话。我亲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辛苦建立起来的门户,都被后辈搞得破家亡人。我这些不肖儿孙,现在都交付给你,应细加防察,如有操行不伦、结交非类,马上打杀,然后奏之,以免倾覆家族……”。李绩难道真有预感,还是历史和他开了一次天大的玩笑。二十九年后,李绩的亲孙子徐敬业反武则天失败,武则天下令把李绩的尸骨从坟墓里挖出来。有生之年在政治“秀场”上完满的李绩,死后却被子孙害得不安宁。
      
      日期:2009-06-15 09:07:45
      
        3、从士兵到将军
        “马踏黄河兩岸,锏打山东六府,秦琼秦叔宝是也”。
        评书里的秦琼每次一出场都要念叨这个,来吓唬胆小的敌将,以为这样对方就尿了裤子。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传说中,秦琼与尉迟敬德都是传统门神,两人各把一边有点像哼哈二将。秦琼的出名有些戏剧性,但其实依照其性格而言也在情理之中。
        很多时候,民间都称呼秦琼为秦叔宝,传奇小说也都把秦叔宝当成了秦琼的别名。秦叔宝用的兵器是枪,长度都比别人多出那么几尺,枪头也比其他人的宽大,“逾越常制”(估计在百晓生的兵器谱上找不到)。
        我一直认为在马上使枪的高手都是男主角,比如赵云,比如杨家将里一个比一个帅酷毕的英雄,比如岳飞。
        李世民在洛阳围殴王世充的时候,秦叔宝就骑着高头大马,将自己的大枪一把插在了洛阳城门口,然后纵马离开,傲慢得像一个美国西部片里的牛仔。
        在他身后的城里出来了数十个人,一起拔这杆枪,竟然没有拔动。过了一会,秦叔宝又骑马冲了回来,轻轻一抬手,长枪又回到了手中,令城中的敌人相顾失色!
        镜头摇近,男主角英气逼人,帅得掉渣!
        其实,叔宝是秦琼的字,只是他的字太响亮了,以至于压住了他的名。他的父亲是北齐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录事参军。在秦琼很小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北齐为北周所破,秦琼的父亲就战死在了沙场。
      
        秦琼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孤苦贫寒的日子,可以说是苦孩子出身。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不信一世裤穿窿。
        秦琼少年时代跟我们一样有些冲动,有些哥们义气。爱讲义气的秦琼长大后体形高大,威猛骠悍。讲义气并且骠悍,这让秦琼在当地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由于父亲早逝,家庭破落,秦琼起点不高,刚开始他只是隋将来护儿帐内一个不起眼的小兵。英雄莫问出处,虽然地位不高,但秦琼是那种特别有理想有抱负,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钱的好青年,再加上他的侠肝义胆,使得他很快就赢得了来护儿的注意。
        秦琼的母亲去世时,作为将军的来护儿曾派代表前往吊孝,这让一些人大为不解。有人问来护儿,秦琼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家的丧事怎么惊动了您这么大一个领导?
      
        来护儿平静地说:“我阅人无数,对自己的眼光还有点儿把握,我相信,秦琼这小子将来必成大器,不会是长期居于人下的普通兵蛋子(非久下人者)。”
        来护儿的眼光果然不差。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秦琼投奔了隋将张须陀。当时,张须陀正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与农民军首领卢明月对峙。和卢明月相比,张须陀显然处于下风。
        当时卢明月号称有50万大军有些夸张,但了解底细的人都知道,卢明月是个大鸣大放的主,估计也就10来万人。而自称是正规军的张须陀就差得远了,他的部队加上老弱病残也不过一万来人,真正的有效战斗力最多为7000人。两军就这样对峙着。
        卢明月无所谓,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粮草。
        而张须陀就不一样了,他的大营之内军粮空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无米下锅的境地。再这样拖下去,不用卢明月杀过来,张须陀的军队自己就会自乱阵脚。
        怎么办?三十六计,跑为上。要快跑,慢了追上就有被砍死的可能。
        话虽这样说,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因为双方已经对峙了这么长时间,如果此时张须陀坚持不住而撤军,卢明月必定会乘势追击。对方乘势追击,而张须陀的部队又无心恋战,其后果必然是张须陀的部队丢盔卸甲,血流成河。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即使要撤退,也要撤得体面,退得漂亮。
        苦思冥想之下,张须陀决定走一步险棋。险中求胜是兵法的至高境界。
      




返回目录

[65]   [66]   [67]   68   [69]   [70]   [71]  

[首章]  [尾章] 68章/共132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cae71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