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29节

山高月阔2010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1-05-07 09:57:43
      
        第三节竭厥救亡
        1659年1月,清军未遇抵抗占领了昆明,3天后永历到达永昌。
        吴三桂、赵布泰继续进兵,在玉龙关击败白文选部,永历朝廷得知白文选兵败,仓猝西撤,李定国命部将平阳侯靳统武领兵护驾,清兵随后渡过澜沧江攻克永昌。
        撤退途中,一批官员落荒而逃,如大学士扶纲、户部尚书龚彝、礼部侍郎郑逢元等。个别官员选择了自杀殉国,如工部尚书王应龙,他出身陕北制弓箭匠人,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时任工部尚书,在永历朝廷内任原职,这时已经年迈,行动不便,他对儿子说:“我本草莽微贱,蒙恩授职,官至司空。先不能匡扶社稷,今不能患难从君,尚可颜面求活人世乎?”说完自缢。他的儿子哭着说:“父殉国难,子成父忠”,也跟着上吊自杀。
      
        闰1月26日,永历及残存的朝廷官员在李定国部将蕲统武的护卫下来到中缅边境山区,谋划入缅。
        黔国公沐天波先派人去通知缅方,要求入关。由于历史原因,明朝世代镇守云南的沐氏是缅甸当局熟知的人物,见到沐天波的使者后,缅方以礼相待,同意永历君臣入境,但要求所有人马不得携带武器,永历下令随行人员解除武装后进入缅甸境内。
        当清军大举进攻黔、滇,永历朝廷险象环生的时候,永历派出五名太监,分赴川东联络十三家军,让他们火速抽兵西上,进攻重庆,借以牵制清军南下,川东各明军将领知道形势紧急,都同意出兵反攻重庆。
        大学士文安之一直作为朝廷的代表驻扎川东与夔东十三家军保持联系,在他和诸太监的协调下,1658年7月,川东明军进攻重庆,当时三路清军己经攻取贵州,驻扎在遵义的吴三桂惟恐后路被截断,率领主力赶回重庆防守,并击败了明军。
        10月,清军打算大举进攻云南,吴三桂部率部南下,川东明军再次组织水、陆军队西攻重庆。
        水军由太监潘应龙联络,主要由三谭所部水师构成,陆军由督师阁部文安之督刘体纯、袁宗第、塔天宝、党守素、贺珍、马腾云等沿长江两岸陆路前进。
        12月水军先行到达重庆城下并展开进攻,战事进展顺利,清四川巡抚高民瞻吓得弃城而逃,但是在战役关键时刻,明军突然发生内变,谭诣把谭文刺杀,率部降清,导致战役全局逆转。
        陆军得知水师兵败的消息,自知单凭陆军难以攻克重庆,文安之不得不回师东撤。这样,不仅永历帝和李定国指望夔东明军反攻重庆借以拖住由川入黔清军后腿的计划化作泡影,而且忠州、万县地区也沦入清方之手,双方的距离更加遥远,呼应不灵,完全谈不上配合作战了。
      
        永历入缅之时,李定国在磨盘山与清军展了一场精彩的伏击战。
        闰1月21日,清军追踪李定国来到腾冲磨盘山一带,这里山路崎岖,不利于骑马,清军的骑兵发挥不了作用,道路两边草木茂密,便于藏匿军士,李定国决定在此设伏。
        李定国沿着羊肠小道设下了一个长长的口袋,窦名望为初伏,高文贵为二伏,王国玺为三伏。一旦清军进入第三伏,第一伏伏兵先起,燃放地雷,二、三伏听见炮声后同时发作,首尾夹击,全歼敌军。为了避免造饭冒出炊烟被清军察觉,伏兵都自带干粮。
        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大摇大摆进入了伏击区,先头部队己经进入二伏,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叛变投敌,向吴三桂报告了李定国伏兵的计划。
        吴三桂大惊,急令前锋后撤,掉头返回搜杀路边杂草丛中的伏兵,窦名望迫不得己,下令放炮出战,二、三伏军队也应声鸣炮,冲入敌军,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迫的恶战,清将固山额真沙里布被杀,窦名望等人也战死。李定国派后军增援,终于将清军击败。
        卢桂生叛变告密使李定国部署的磨盘山战役未能取得预定效果。卢因在关键时刻有“功”,被清朝赏给云南临元兵备道的官职由于叛徒告密,此役虽然取胜,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李定国收集余兵向孟定撤退,此后和白文选在滇缅一带迂回游击。
      
        在东南方面,为挽救永历政权,1658年,郑成功和鲁王政权的忠臣张煌言进军浙江,攻克乐清、宁海等地,但是水师在羊山遇台风,损失巨舰百余艘,漂没战士八千余人,被迫撤回厦门。
        1659年4月,郑成功、张煌言再次率大军北上。此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夺取南京,收复江南财税重地,开辟抗清大业新局面。因此郑成功对此役非常重视,投入巨大,出动了三千多艘船舰、十余万兵力,而且装备精良。
        郑军经过长期积蓄,实力强劲,尤其是水师船坚炮利,对清军具有绝对优势,战事最初进展十分顺利。
        4月28日到达浙江定海,经过两天激战,全歼镇守该地的清军,5月初,郑军十余万兵马乘船舰三千余只从定海向长江口进发,19日由吴淞口进入长江,清苏淞提督马逢知有意投诚,暗中和郑成功联络,他按兵不动,未加阻拦。6月16日郑军进攻瓜州,阵斩清游击左云龙,破敌满汉兵马数千,攻克瓜州;22日在镇江大破清江宁巡抚蒋国柱、提督管效忠派来的援兵,攻克镇江,26日,张煌言带领的一支为数不多的舟舰已进抵南京城下。
      
        江南各地对明军的胜利欣喜若狂,附近各城“归附者接踵而至”,句容、仪真、滁州、六合等城相继来归。
        6月28日郑成功在镇江召集各提督、统镇会议,讨论进攻南京事宜。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进军途径的问题,大将甘辉认为兵贵神速,应乘胜由陆路长驱,乘敌人援兵未集之时攻打南京。
        但是南京城墙高大,易守难攻,短期内难以攻下,一旦失利,明军没有水师的接应,又缺少马匹,将很难撤退,所以大部分将领认为不能扬短避长,舍弃舟师,主张从水陆进军。
      




返回目录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首章]  [尾章] 129章/共132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d7e71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