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山高月阔2010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郑成功听取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决定走水路。7月9日,郑军抵达南京仪凤门下。11日,郑成功率大将甘辉、马信等人查看地形,在战略要地安营扎寨。
虽然郑军扎好了马步,但是他们兵力有限,并不能合围南京,也没有派军切断南京外围援兵的主要通道,因此无法阻止清援军从四周开往南京。据清朝奏报:“至七月十五日苏松水师总兵官梁化凤亲统马步官兵三千余名至江宁,又抚臣蒋国柱调发苏松提督标下游击徐登第领马步兵三百名、金山营参将张国俊领马步兵一千名、水师右营守备王大成领马步兵一百五十名、驻防杭州协领牙他里等领官兵五百名俱抵江宁”。
驻防江苏、浙江等地的清军不断进入南京城,使南京城内的军队骤增,城内满汉大员开始组建骑兵,用以对付郑军的水兵和步兵。
7月23日早,城内清军骑兵冲出城外,发动突然袭击。郑军余新等部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余新被俘。
清军初战告捷,遂出兵在城外扎营,准备在第二天全力出击。当天晚上,郑成功依据形势的变化,重新部署军队。主要意图是收缩战线,集中兵力,以观音山为依托,分别在山上、山下驻军,他自己在观音门往来策应。
24日晨,清军从观音山后分路直攻郑军,郑军虽顽强抵抗,终因兵力不敌,几乎全线崩溃,山头遂被清军占领。
清军乘胜由山上以压顶之势向明军猛扑,一举包围了驻守山谷和山下的郑军,郑军大败,众多将领被俘杀。
郑成功见陆师已经全线崩溃,来了一个金蟑脱壳,让部下潘庚钟站在自己的统帅黄盖下面,自己率领亲随卫士赶往江边调水师。清军乘战胜之威进攻郑成功的指挥所,潘庚钟挥众力战直至阵亡。
25日,郑成功率领败军乘船到镇江,28日,即主动放弃镇江、瓜州等城市,全军退出长江口。至此,攻取南京的战役完全失败。
有一种看法认为,郑成功在长江之役中犯有错误:一是在占领镇江后没有讯速走路陆进攻南京,而是走水路进兵,耽误了时间,贻误战机。二是郑成功没有在南京外围切断清兵支援南京城的道路,使大量援兵进入南京。三是郑氏在南京战败后不应该放弃瓜州和镇江,撤出长江口。
这些说法都是书生之见。
首先,南京城墙高大,难以攻打,除非敌人献城投降,或是内部有人接应,否则都要经过长期的围困。早几天去晚几天去,关系并不大。郑军经水陆到南京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都没有攻城,可见时间并不是很迫切。
再次,郑军到达南京城下后,双方并未发生接战,还未分出胜负,对城内守军实力并不了解,怎么可能进行围城,围不了城,谈何打援?只有在城里无力出城抵抗的时候,才能谈得上围点打援。
第三,郑军陆军既己战败,不撤出镇江和瓜州只能被敌军包围,郑军大多是水军,不擅守城,粮草无处落实,清军只要围困就能拿下城池,因此郑军死守孤城无异于作茧自负,白白损失兵将。
郑成功兵败主要原因归根结蒂还是力不如人,从兵力上讲,郑军长途跋涉攻取坚城南京本来就是一锅夹生饭,况且水师无法对抗机动灵活的骑兵,这己经是战争实践多次证明的道理。高大的南京城无法实施突袭,有限的兵力也无法清除南京外围清军,时间并不站在郑军这边,等待郑成功的,只有失败。
南京战役打响之前,鲁王政权水师统领张煌言和郑成功进行了分工,郑成功水师上岸负责攻打南京,张煌言水师继续西上,堵截从湖广顺江而下支援南京的清军水师,并招抚上游。
张煌言孤军深入,7月7日到达芜湖,部下兵不满千,船不满百,但由于人心思明,他的招抚工作卓有成效,招抚檄文发出之后,大江南北竟相归附,很快就招抚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的广大地区。由于义勇的加入,兵员也扩大至万人以上。
南京战败的消息传来时,张煌言正在宁国府接待新安来降的使者。听到郑军战败的消息后,张煌言立即赶回芜湖,寻找后路。他给郑成功写了一封信,鼓励他不要气馁,不要撤军,然而他的书信没有送到,郑成功就己经撤离了长江口。
郑成功曾打算夺取崇明岛,这可以给张煌言留一条后路,但是没有成功,由于后勤补给不能取自江上,无法久留,加上无法与张煌言取得联系,只好驶离,清军水师占据长江口,截断张煌言水师退路,张煌言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8月初,清军一支军队为援救南京由荆州乘船东下到达安庆,张煌言处于东、西夹攻之中。在同部将商议后,他决定移舟西上,迎战缺乏水战经验的荆州清军,然后进入江西鄱阳湖,另辟抗清局面。
8月7日,两军在安徽繁昌、获港一带相遇,战斗中双方互有伤亡,这支清军不知道南京已解围,急于东下,于当夜发炮启航,张煌言部军心不稳,纷纷逃避,天亮后,清军已东下南京,而张煌言的人马也逃散众多。
张煌立见水师己不成军,遂决定弃船登岸,取道桐城前往英、霍山区,与当地坚持抗清的山寨武装汇合后再作打算。
张煌言等人昼伏夜出,四窜山谷,备尝艰苦,在清军的追击下,张煌言身边只剩下两名随从,后来在地方义士的掩护下,他改装易服,由山路走安庆,再向东南沿海进发,行程二千余里,历时半年,终于抵达宁海海滨,回到了海上义师军中。
在长江战役中,郑成功水师遭受重创,此后将目光投向了海上,1661年收取台湾后,满足于占岛为王,无意于收复内地。鲁王水师张煌言部全军覆没,鲁王只好进一步依附于郑成功,1662年郑成功死于台湾,第二年鲁王死于金门,他是唯一未被清廷杀死的南明帝王。二人死后,张煌言无所归依,解散部属后隐居于浙江小岛,后被清军俘获,不屈被杀。
喜欢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创建缓存:071f9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