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
寒山憶雪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8-2416:31:58
===========更新===========
首先说政治,开明专制或者说正在朝君主与士大夫共和执政发展的内阁制度,提供了宽松的政治氛围,新兴的资本商在科举选拔出来的文官中找到利益代言人,因而帝国制定的政策也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从政治上来看,这一点与英国的情况类似。
再说经济,帝国的南方普遍地种植棉花、养蚕,充足的原料有了,长期的出超贸易从美洲、日本换来了大量的白银,充足的资金有了,劳动力当然是不缺的,因为帝国的人口是英国的几十倍,这三样都不缺,而且相比之下比英国的情况更好些。
再说科技文化,由于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科学被引入,促进了传统科学的变革,多少能产生了些科学、技术成果。即便没有出现东方的牛顿某某某、东方的培根某某,但交流已成,迅速地将西方最新科技成果学习过来不是难事。而国内手工业发展不亚于英国,传统的技术摆在那里,优秀的工匠、熟练工人,所以说科技这一块,基本上不会太拖后腿。
最后看市场,这就不用怀疑了,中国是最优质的棉布和丝绸的产地,也是优质茶叶和瓷器的产地,而且这些商品的市场,远远大于毛织品的市场。中国的工业革命,也许不仅仅在纺织业上开始,也有可能在瓷器生产等其他手工业上开始。
所以这样来看,中国不是没有可能发生工业革命,不是没有可能发明蒸汽机、火车、蒸汽轮船。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上,那就是前面四个因素当中首当其冲的政治因素,如果明帝国没有开明的政治氛围,没有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政策,这一切都无从谈起。设想一种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帝国的经济发展平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对开关开放有限制但绝不会闭关锁国(明帝国没有闭关锁国的必须理由,它不需要防范海外汉人对政权的颠覆,不需要扼杀新思想新经济)。
假如就是这种最差的情况,无法产生工业革命,不是说明帝国就享受不到工业革命的成果。因为到了十九世纪,蒸汽机、蒸汽火车、蒸汽轮船诞生后,没有处在闭关锁国情况下的中国,没有经历过一个半世纪的文字狱打压和三大自由限制(言论、结社、出版),中华的有识之士一定会学习西方现成的成果,将这些东西模仿过来,正如十六世纪晚期模仿西方的佛郎机和红夷大炮一样。中国人创新的能力不敢说,模仿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再说了,法国、德国、美国这些国家,包括后来的日本,不都是向英国学习而后才将工业革命普及的嘛。
所以说到底,按照假设可能的情况来看,中国是极有可能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甚至比西方更加迅猛一些。即便是最惨的情况,也不可能惨到人家把火车、蒸汽机送来了也不太愿意用的地步(参照真实历史中的满清政府),中国还是不会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刻的。
日期:2013-08-2421:39:49
==========更新==========
【会不会参加殖民扩张】
(一)
南明帝国会不会参加海外的殖民扩张?
可能,但不会太过度。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并深受其影响的国度,中国一向倾向于“不战而屈人之兵”、“怀柔远人”,并倾力打造了一个朝贡体系,自身独居名义上的宗主国地位。除非对于重要的商道如西域、马六甲或者重大的威胁如北方游牧政权,中华帝国会采用武力外,其他情况帝国一向是倾向于和平友好的。岂不知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没有用武力抢占一寸土地,便可以证明。
但是凡事不是绝对的,习惯有时候也得服从于现实。岂不知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还要开拓疆土,去侵略占领原本不是华夏的岭南。又岂不知卫满朝鲜和高句丽对汉帝国和隋唐帝国并没有威胁,汉武帝和隋唐的君主也要吞并它。又岂不知安南独立出中华四百多年,对明帝国并没有威胁,但是明成祖还是想要吞并之,虽然最终没有成功。
为什么呢?
又为什么在长期的历史中,又有很多人反对对外扩张呢?宋代初期军力并不差,干不过辽国还收复不了交趾吗?但是没有。明初的军力更不差,但是朱元璋把周边的邻国列成一系列不征之国,又为什么呢?
其实国内一直有两种势力,一种是带有扩张性的军事地主阶层,一种是带有随遇而安性的士人地主阶层。前者希望扩展更多的领土以获得军功和耕地,后者则往往受到儒家的内敛思想的影响和考虑到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以及财政的压力,反对对外扩张。在统一王朝初期,军事地主的力量比较强大,因而积极寻求对外扩张,汉初、隋、唐初、明初永乐时代如此,西晋除外,因为从历史实际来看,西晋相当于曹魏王朝的延续,属于王朝中期,军事地主的力量有所衰落。在统一王朝中后期,由于皇帝对军事地主的打击,导致士人地主崛起,因而就缺乏了对外开拓的动力,比如明代安南的问题就比较明显,明成祖吞并安南,设置交趾布政司,然而成祖一死,安南百姓一起义,文官集团立马建议宣宗放弃安南,让其继续独立。
这是从横向对比,如果从纵向对比,那么秦汉时代,是地主经济刚刚发展的时代,新兴的地主阶层普遍比较有开拓性,而隋唐时代,是鲜卑等五胡融入地主经济时代之后,导致的第二次地主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地主群体依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而到了宋明,地主经济已经开始发展到极致,开始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型了,在这种转型期,兴起的将是新兴的具有开拓性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具有一定实力的海商,地主群体已经失去了开拓的动力,因为他们要做的,不是继续赖在土地上,而是想法设法把资本投入到工商业中去,从而可以获得比土地收入更高的利润。所以宋代和明代都缺乏向外开拓疆域的雄心,当然明成祖的开拓属于例外,这是下面要讲的问题。
这是两方面的看法,一个是开拓派与保守派的问题,一个是新兴的与衰落的问题。
喜欢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创建缓存:06051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