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寒山憶雪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8-2321:26:29
==========更新==========
(三)
仍然还可以逐条分析,与西方和满清对比着来看。
社会环境不成问题。明清之间的战争很快结束,而且这之后的战争,都是局部性的战争,1662年开始,将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因而经济的发展不会受到直接的暴力破坏。
制度政策方面。由于明清对峙时期就已经加大了开放港口的力度,海外贸易长足发展,使得帝国政府深受外贸带来的利益,因而不会轻而易举地关闭海关,阻断贸易。而且作为主体民族政权,不存在异族统治者猜忌防范主体民族的心理,因而其制度基本上都是正常的,实行的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相得益彰的文官制度,而不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相违背的征服王朝二元政治。我们可以这样想象,除非哪个皇帝和他的那一任内阁全体大臣的脑袋被门给夹了,或者被驴给踢了,否则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每年从海外流入的几百万两白银不管,而去关闭港口、禁绝贸易、扼杀资本主义萌芽、扼杀商品经济,用高压的政治来迫使整个帝国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所以说,制度层面的问题,基本不大。
科技方面。晚明对中国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式总结,以及一大批开明知识分子(前有徐光启、王徵后有陈子龙、方以智等)对西方科技的学习,第一次西学东渐,开始了东西方科技文化的交融,应该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多多少少提供出一些科技成果。
市场方面。由于日本、欧洲、美洲等地因为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原因,对无法大量生产的香料、蔗糖、棉布、茶叶等商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对诸如瓷器、丝绸等奢侈品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帝国的经济结构将因每年的贸易换来的从美洲源源不断流入的白银而渐渐变化,江南、岭南和南洋地区的棉花、茶叶、甘蔗等商品作物的种植将越来越广泛,随之而起的棉纺织业、制糖业、制茶业、瓷器加工业等轻工业经济将迅速发展,由于利益所趋,每年流入城市的农民将大量转业成为轻工业的工人,商品经济飞速发展。而北方则将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北方灌溉体系的完善,替代江南成为主要的产粮区,帝国的粮仓。或许也会因为北方人口的增加,产生大量的无地农民,在农业中也有可能兴起资本主义形式的生产方式,雇佣农业。实际上,真实的历史中,资本主义农业确实产生了,20世纪上半页,中国农耕区很多地区的地主并不将土地出租给佃农,而是雇佣长短工为自己劳动,而后付给报酬。由此看来,假设的历史在某些方面与真实也应该不会差很多。
资本积累方面。由于文官制度的继续,越来越多的士绅阶层的成员加入到了资本商的行列,肯定少不了商业剥削,这是一种残酷的资本积累的方式,但是不可否认这种方式占据的比重不会小。另一种方式就是海外贸易,由于西方无法生产优质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这三种商品会在欧美占据毫无疑问的市场优势,事实上的满清即便是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也是这样的。此外,中国生产的高质量棉布在国际上也会有不小的竞争力,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美洲的白银通过西班牙和英国、荷兰商人之手源源不断地流入海内,这也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而且可能占据的比重最大。当然,第三种,如果以郑氏为代表的海商势力真的能占领南洋各岛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帝国也像荷兰、西班牙、英国那样拥有了海外殖民地,那么也许对殖民地的经营也会是获取资本积累的一个途径,但没占领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劳动力方面。由于没有屠杀的战争并没有导致人口的过度减少,而且长期的安定和高产作物的引进也也促使着人口的增长,由于人口过剩和利益驱动的双重原因,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失业农民进入城市,转化成为轻工业的工人,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所以这么来看,南明只要没三番五次波及十来个省的大动乱,只要没有半路被北方的强大起来的准噶尔汗国给灭掉,发展出资本主义经济,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会有太大的悬念。
日期:2013-08-2323:48:32
==========更新==========
【会不会产生工业革命】
这个命题很重要,因为真实历史中,西方之所以强大,能够狂扁其他国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凭借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力量。东方之所以在某方面落后,正因为缺少工业革命(当然深层的原因是没有启蒙运动,这里不深入论之)。
要想推测帝国会不会有工业革命,得先了解什么是工业革命。这里的工业革命实际上专指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句话论述,就是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的一大变革。这场变革起源于英国,推广于欧美,十八世纪中后期兴起,十九世纪中期完成,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最有代表性的发明是火车与轮船,这些都促进了生产能力的飞速发展。
但是如此重要的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却是从小小的羊毛开始的。
因为英国的国家经济与国际贸易息息相关,棉毛织品成为全球热销的商品后,利益驱使英国进行圈地运动,大量生产羊毛。但生产技术却无法为生产更多的毛织品提供保障,因而为了追求纺织效益的最大化,纺纱机开始了在英国技术工人的手中进化,最终珍妮纺纱机诞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除了羊毛之外,当然还有更多的导致工业革命的因素。首先是政治因素,英国率先进行了政治变革,从封建制度走向了国王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共和的时代,君主立宪制正开始缓慢地形成,政治上的宽松和政策的适应允许工业革命的产生。其次是经济因素,长期的掠夺式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圈地运动又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商品原料。再次是科技文化因素,十七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加上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大批优秀的工匠和熟练工人,对工业革命起提供了科技的支持。最后是市场因素,就是上面所说的棉布、毛布一事,由于国际市场对各类商品需求很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
就是这些因素,促使了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那么拿这些因素作对比,同时期18世纪的南明帝国是否会诞生工业革命呢?
创建缓存:07c42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