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31节

寒山憶雪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9-1412:37:56
        ==========更新==========
        第二种,自然但曲折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笔者称之为英国模式。这与第一种情况的各方面条件大约类似,唯一不同的是皇帝是有反应的。因为新旧势力对皇权的对抗,导致皇帝采取更极端的方式针锋相对,不仅对抗文官势力的夺权行为,还在政策上打压新兴的势力,比如征收重税,限制海关等,这就会导致暴力冲突。也许会发生内乱或,新兴势力依靠武力废掉皇帝掌握大权,或尝试无君而治的共和不成功后而重新迎立新君,或宫廷政变,直接废掉皇帝的同时迎立新君,最后类似于英国光荣革命那样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雏形,而后逐渐成熟。
      
        但也有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况,被迫的君主立宪制,笔者称之为沙俄模式。这种情况的前提是各个新兴势力被纳入皇权体系中,如同十九世纪的沙俄一样,君主立宪制无从自发形成,至多一直保持着君臣相互牵制的类似于二元制君主制度的局面。直到十九世纪甚至二十世纪,在对外的战争中尤其是对西方的战争中一旦战败,因为科技思想都已经东西交流,无所谓再学习,所以各个势力会想到从政体和制度上来改革现状,最后被战争强迫进行君主立宪制改革。如果再推迟的话,受到二十世纪全球民主大潮的影响,也许还会加上民主国家对中国专制政府造成的压力,迫使中国进行君主立宪制改革。
      
        第四种,主动寻求民主共和制,笔者称之为法国模式。这种情况与第三种情况类似,但是也有区别,那就是虽然新兴的势力被纳入皇权体系中,而无法形成与皇权的对抗,如同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但民间的势力还在,而且随着民主观念的传播和西方尤其是美国建立民主共和总统制的影响,加之政府对中下层势力缺乏笼络,反而会激发民间中下层势力暴力革命的可能。结果可能会走类似于法国的道路,也许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三番五次地进行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更替,最终历尽艰难走进总统制或者半总统制的共和制度,但内耗十分巨大,经济文化各方面多少回受到点拖累。
      
        第五种,被迫寻求民主共和制,笔者称之为德国模式。这种情况仍然与第三种情形的形式相似,新兴势力被纳入皇权体系,但是同时高层也兼顾中下层的呼声,整个国家在类似于德意志帝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制度下进入到二十世纪,在民主普遍全球化的影响下,早则在20世纪初期,迟则至五六十年代,无论皇帝是否愿意虚君立宪,无论是上层文官集团的自发改革还是下层革命,都将进入到民主共和制度。
      
        所以说到底,其实最有可能的就是第二种到第五种这四种不同的走向民主的道路。
        日期:2013-09-1517:57:29
        ==========更新==========
        第三章 真的不可能吗?
        有人说,上两节的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反驳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作为被异族压迫的清代中国没有走向假设的那样,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是作为继承明代的制度经济文化的朝鲜李氏王朝,没有被异族压迫殖民,不照样还是没有像假设的那样走向近代吗?
        这个问题曾经长期地困扰了笔者,长久地绞尽脑汁的思索,却苦苦没有答案。
        难道笔者真的错了吗?难道中国没有正常走向近代,不是因为异族殖民压迫的危害,而是另有原因吗?
      
        难道真的如传统的观点所说,这是中国文化固有的弊端和中国政治制度固有的弊端吗?
        难道真的会像朝鲜王国那样,即便中国的最后一任王朝换成南明或者其他汉族王朝,也没有可能正常的走向近代吗?
        日期:2013-09-1519:07:41
        ==========更新==========
        【真的不可能吗】
        (一)
        其实,乍一看起来,有人举出李氏朝鲜这个例子,也许真的差点让笔者哑口无言。但是当笔者真的去朝鲜王朝历史中游历一番后,才发现,其实有些事情看起来与事情本身也许很相似,但内质却是天壤之别。
      
        究竟有什么天壤之别?
        且让我们先来简单看看李氏朝鲜(包括大韩帝国)的历史。
        从哪说起呢?从开国君王李成桂说起,也许太远了,就从万历年间的壬辰倭乱说起吧。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在大明帝国疆域的东北角向南垂下一个半岛,这个半岛上的政权名字叫做朝鲜,国王姓李,都城定在汉阳(汉城,后改称首尔)。这个国家是大明帝国的属国,拥有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湖南省的面积,700万的人口(十七世纪),三面临海,平原与山丘相间,冷热交替,雨热同期,风景秀丽,河流纵横,这里可以生产大量的优质稻谷和高丽参,这是东北亚一块富饶的土地。
      
        然而在这一年,刚刚统一日本不久的丰臣秀吉,派出十五万日军侵入朝鲜,朝鲜武备废弛,在短短几个月内,国土大半沦丧,此后经过1592-1593年和1597-1598年明帝国两次倾力援助之下,打败日本,朝鲜国重归平静。朝内的派系该斗斗,朝外的百姓该吃吃,该干活干活,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
        这两次战争分别被称作壬辰倭乱和丁酉再乱,此战之后,朝鲜关闭了对日本的贸易。要知道,朝鲜处在日本和大明之间,北望浩瀚的林海雪原,南望广阔的大洋,除了与大明交流外,就是日本了,一旦对日本禁绝贸易,那等于是关上了半扇国门。然而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多久,仅仅十年后,1609年,朝鲜就恢复了同日本德川幕府的来往,恢复了贸易。
        在这段时间内,朝鲜的党争依旧持续着,而且比明更激烈,民间也没什么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由于李成桂学习明初的里甲制,对国民人身控制很严密,设立了号牌制度,所有百姓都在僵硬的制度下毫无新意的日复一日单调地生活着。在晚明社会早已突破明初的严密控制而不断活跃的情况下,朝鲜依然没有什么改变,没有发达的商业,也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没有繁荣的科技文化,理学仍然是朝鲜社会的唯一学问。
      
        但是还是有些小细节可以让人眼睛一亮的,比如万历年间,利玛窦到达北京后,得到了万历皇帝允许传教的许可,并带来了西洋钟表、望远镜、地球仪、坤舆万国全图等新玩意,这些玩意在不久后就抵达了朝鲜,在朝鲜的上层,掀起了一场小小的局部的西洋文化热。
        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小的波浪,一切还是那么平静。然而这平静并没有多久,天启七年(1627)、崇祯九年(1636),后金两次入侵朝鲜,八旗铁骑纵横半岛北半部,焚烧庐舍,劫掠人口,与对中原的五次入塞劫掠一样,仁祖治下的朝鲜对后金无还手之力。这两次胡乱对朝鲜的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从此迫使朝鲜脱离明而成为满清的属国。虽然朝鲜的软蛋政策让如今的韩国人和朝鲜人对李朝仁祖很鄙视,但是好歹仁祖保存了朝鲜的半独立状态,而没有被吞并,为以后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可能。从1636年胡乱结束,此后几百年内朝鲜和平无事。
      
      




返回目录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首章]  [尾章] 131章/共13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f82ed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