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
寒山憶雪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9-2113:52:53
==========更新==========
(二)
这一段时期大约从19世纪中晚期到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为止。
很巧合的是,这个阶段的开启,东亚中华文化圈内的三个国家中国、朝鲜、日本,几乎都是被强国用武力打开国门的,1840年的清英鸦片战争、1845年的日本黑船事件,而朝鲜就要晚的多,直到1876年,经过云扬号事件,才被日本敲开国门,签订了开放门户的《江华条约》。
当然,在云扬号事件之前,实学派的规模和影响仍然在扩大,而且已经不仅仅再是一种学术流派,而是得到了朝鲜新兴的市民阶层以及资本商、作坊主的支持,在政府内形成了一支足以与旧势力抗衡的新兴的政治力量,这支力量直接诞生了后来朝鲜政坛的“开化派”,而那些保守势力则演变成了日后的“事大派”。
1863年,朝鲜哲宗逝世,宗室子弟李载晃被选入宫中继承王位,是为高宗。但高宗即位年仅十三岁,无法独立处理朝政,于是其父亲李是应摄政,是为兴宣大院君(相当于晚晴的宣统摄政王载沣)。在大院君的统治下,朝鲜的军备得到加强,但是大院君没有应实学派之请,改革弊政,反而加强王权关闭书院,限制士绅言事,激化了与士林的矛盾。同时他坚持闭关锁国政策,驱逐和屠杀传教士,镇压基督徒反抗,引起西洋人不满。前者士林人士也许暂时还不能奈何大院君,但后者西洋人却不会沉默。
终于,因为宗教问题的导火索作用,法国、美国先后侵入朝鲜。先说法国,法国在1866年8月派舰队攻打江华岛,而大院君则命李容熙攻击法军,法军战败,这次事年称为丙寅洋扰。美国的入侵有个过程,主要是分为两次冲突,第一次是1866年的谢尔曼将军号事件,美国武装商船进入朝鲜大同江,与官军发生冲突,被朝鲜击沉。第二次是1871年的辛未洋扰,美军对上次事件进行报复,派兵袭击江华岛,大院君发动渔民反击,击败美军。这几次小规模的冲突可以按照比例对比成鸦片战争,英军以两万兵力远征上千万平方公里面积和四亿人口的大清国,美军以数百兵力远征二十万平方公里面积和千万人口的朝鲜,这样看来,辛未洋扰完全可以看做是朝鲜版的鸦片战争,但是朝鲜胜了。
虽然洋人最终没能奈何大院君,但是士林必须得发飙了。大院君的独裁政策引起了士林尤其是实学派的严重不满。为了能够扳倒大院君,士林联合了外戚势力,高宗王后闵氏家族,迫使大院君还政于高宗,高宗孱弱,大权落入王后闵氏手中。闵妃掌权之后,废除大院君时期的弊政,停止滥发货币,恢复书院,开放门户,重用开化派人士朴珪寿、闵奎镐等。1876年的云扬号事件,闵妃坚持与日本缔结《江华条约》,开放仁川港,设总理机务衙门,聘请日本教官训练新军,并派遣考擦团访问日本,这批考察团中的大部分人如尹致昊、柳定秀、洪英植、李弼永等归国以后,更坚定了推进近代化的决心,成为朝鲜王国近代化过程的领军人物。
日期:2013-09-2209:25:23
==========更新==========
然而闵妃的亲日政策引起了国内的不满,而且因为政策不当,官府腐败,导致国内矛盾激化,财政年年赤字,各地起义不断,大院君趁机大造声势,为夺权做准备。1881年,大院君密谋立新君,被闵妃得知,大肆镇压,大院君集团大批骨干被杀。第一回合大院君惨败,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1882年,朝鲜大旱,汉城周边大批旧军13个月未领军饷,发动兵变,矛头直指闵妃。哗变的士兵攻入汉城,大量的市民加入进来,捣毁了闵氏权贵宅邸,杀死闵氏集团大批官员,顺带着也捣毁了日本领事馆,杀死了8名日本人,闵妃趁乱逃脱。这场动乱史称壬午兵变,兵变被大院君利用,大院君第二次上台。
大院君上台之后,废除了闵妃所实行的一系列新政,排挤改革势力,重新回到旧有的闭关锁国的状态,引起了国内开化派和国外日本的不满。日本趁机胁迫大院君,大院君亲满排日,日本的要求无法满足,战争一触即发。而在内部,开化派不甘心失去权势,联络外逃的闵妃,向清政府求救,大院君可谓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清政府主政的是恭亲王奕0和总理大臣李鸿章,而当时越南被法国占领,琉球被日本吞并,哈萨克被沙俄兼并,满清的属国仅仅只剩下了朝鲜一国,日本虎视眈眈,清政府不得不正视。清政府在权衡之下,认为朝鲜内乱是由大院君挑起,遂倾向于闵妃,命北洋军将领吴长庆、丁汝昌率领3000淮军常驻朝鲜,将大院君逮捕羁押于天津,重新扶植闵妃集团。
闵妃重新执政给了开化派等改革势力很好的希望,然而开化派等来的却并不是希望,而是绝望。因为清政府的干涉,因为闵妃的态度从亲日转向亲满,朝鲜的保守势力事大党(朝鲜对宗主国实行事大政策,即重大的国事必须跟宗主国保持一个步调,事大党亦即倾向于满清的保守势力)地位渐渐强化,开化派人士被逐渐地排挤出权力中心之外,不但被削去了主要的实权,甚至丧失了最重要的宣传新政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满清对朝鲜的控制越发严密,开化派感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救国无望,又无势力可以依靠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一个后人看来不该选择的靠山,日本。开化派以金玉均为首,寻求日本的支持,购买枪械,雇佣刺客,于1884年10月发动甲申政变,闵台镐、赵宁夏、闵泳穆、尹泰骏等“事大党”元老被开化党刺客暗杀,闵妃的侄儿闵泳翊也被砍成重伤,开化派控制了朝局。
然而3000淮军就在眼前,闵妃一面佯装支持开化党,一面暗中请求清军镇压,清军以袁世凯打头阵,仅仅三天,开化党的政权就被打散,大批骨干或被杀死,或流亡日本,另有33名日本人死于政变,日本趁机有勒索了一把,朝鲜赔了55万两白银。
两次内乱导致了闵妃外交倾向的变化,不再单纯靠亲满来抗衡日本,转而与沙俄交好,并游说欧美各国,与意大利、奥匈帝国建交,利用国际关系来制衡满清、日本,使得朝鲜赢得了一点小小的独立自主的空间。
创建缓存:fbafa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