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寒山憶雪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9-1208:49:10
==========更新==========
晚明以及其延续的南明,保持了开放的风格,不缺乏与西方交流,外来因素的影响应该是广泛的,不仅仅只是制度,还有科学技术、文化观念、军事学问、法律等等。所以说即便南明无法自发地产生议会制度,或者其自发的民主观念没有得到有效地传播,那么一定也会受到西欧的影响,到19世纪,民主观念加速传播,议会制度也将传入,能不能被帝国政府引进,这就要看整个社会是否需要了。如果民权思想传播开来,那么议会制度当然会被平民阶层和未掌权势力强烈地要求引进并设立,而且会直接跨过“贵族议会”的阶段,直接进入到平民议会的阶段。但前提是,必须要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机构的分化,以及民主观念的传播,才能形成足够抗衡政府的反对势力,否则,便无从谈起。
说了这么多,南明在有没有可能向民主制度进发的条件上,有优势,也有欠缺,优势在于中国更早进入到私有制社会,有比同时代(指17、18世纪)的西方更先进的文官制度(西方在18世纪开始学习东方的文官制度,当时正是西欧的“中国热”时代,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之一伏尔泰就深受真儒家思想的影响),欠缺就在于缺乏宽容合作的妥协精神和议会制传统。优势固然不用说,缺点的话,也可以通过东西方的交流来弥补。
模棱两可的就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萌芽思想的传播发展,这两点既不占优势,也不占劣势,但是这种情况才是很关键的,因为其他的大多已经定下来了,余下的这两者将决定全局。
到底资本主义经济能不能发展呢?到底民主萌芽思想能不能继续普及呢?
这个问题在前面的章节中有所论述,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是会的。但是凡事不能绝对话,能保持这两点发展的因素中,有一项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的政策,毕竟在资产阶级和反政府力量足够强大之前,政府还是掌握决定权的,所以政策到底会允许还是不允许,谁也说不准。按说照常理看,会允许的,但是谁能保证就一定呢?万一政府的政策与常理背道而驰呢?
那么结果就悲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起来,社会机构无从分化制衡,无从形成对抗旧势力和政府势力的强大力量,也无从促进民主观念的传播发展,那么就无从发展出民主制度。但是这样做对文官集团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文官集团想要从皇帝那里分享更多的权力,这就要借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观念的力了,发展出民主制度未必是文官的期望或者预料,但其向皇帝索要权力的过程,以及与同僚不同势力的竞争,必须依赖上述的两点。所以悲剧的结果的可能性,到底会有多大?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四个大因素,七个小前提,小前提中又套着小因素,上述的政策因素只是无数个小因素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点,而政策小因素又有种种可能,其中完全背离常理的政策可能性非常小,所以总的看下来,悲剧的可能性,很小,要问小到什么程度,读者们自己判断吧。
现在,似乎可以下结论了,南明能否走向民主制度,会的,一定会的,如果它中途不灭亡,那么早晚会的,无论历史怎么复杂崎岖,民主都将是中国最终的结局,哪怕拖到二十一世纪。似乎是废话,然而这就是答案。
但是本小节的主题不仅仅是探讨会不会产生民主,而且还要有假设。如果只讨论而没有假设,只怕会令很多读者失望。
日期:2013-09-1319:45:53
==========更新==========
(四)
假设的结果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民主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不管历史如何发展,结果一定是民主,但是过程可以分为很多种。
但在说列举假设的各种情况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有了民主的前提条件之后,一般实现民主的过程是怎样的。
关于这个,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认为,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普遍道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统一民族的建立,大多数人在政治上产生民族认同感,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国家的整体。第二个阶段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经历的一个准备阶段,其特征是各种势力长期而没有结论的争论,也就是各种势力集团的分化。但不能过于激烈,否则会撕裂一个民族;也不能有一方占据绝对的优势,否则就会关闭通向变革的道路。第三个阶段是转变前期或决定阶段,各方势力均衡而争论没有结果,就会产生妥协,采纳分享权力的民主原则。第四个阶段是转变后期或成熟阶段,民主的原则和习惯为人们认同和采纳,并且平民更加广泛和充分地通过代议制参与到政治中来。
第一阶段关于民族共同体的论断,对于民族林立的欧洲合适而必要,对于东方一样也不相斥,没有统一汉民族的民族意识,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整体。在宋代和明代以及南明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峙的情况下,加上文明的发展,民族意识逐渐强化,汉民族认同感增强,已经足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了。所以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好说的。
分化也许就是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开始的,不同的情况将导致不同的模式。
第一种,自然而然地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笔者称之为理想模式。这种情况是假设的最理想的情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各种势力,除了他们之间基本相互均衡外,还将势力壮大到足以对抗皇权,并且在利益取向和治国理念各方面产生较大的分歧。这里假设为新兴的绅商派、海商派和保守的地主派,长期的争论和原则底线内的斗争没有结果,最终依靠逐渐深入人心的宽容精神开始相互妥协,采纳分享权力的民主原则,轮流主政,并且联合对抗皇权,逐步扩大内阁的权力,并且依靠黄宗羲提出的学校制度或者西方引进的议会发展出近代化的议会。随后,随着法制的完善,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代议制兴起,各地选举开始普及化,皇帝逐渐被内阁架空,最终由内阁制君主立宪进一步形成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这样的可能有,但为免太过于理想化,而历史是不可能这么风平浪静的,所以这一种情况几乎不可能。还来看其他几种不同的过程。
喜欢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创建缓存:7b56e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