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
寒山憶雪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6-0519:02:31
==========更新==========
一个专制的政府,因为其权力不受到任何制约,因而它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无法做到清理所属的政府的自身的污浊与垃圾,因而长久之下必定被腐烂。即便抽干了臭水,再放入新水,然而终究避免不了腐臭的结局。而民主制度之所以能够跳出这个怪圈,是因为它的政府的权力是受到监督和制约的,能够自我发现并清理自身的污浊与垃圾,就像一条活水溪流一样,只要源头不干涸不被污染,就会细水长流,永保清澈。
眼下,唯一能够改变南明帝国的这种厄运的,就只能是政治改革,创造民主制度,给这潭死水引入一眼新泉,才能保证池水清如许。
但是看看当时的世界,欧洲刚刚结束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德国和意大利都陷入了四分五裂的“战国时代”,法国的王室路易家族正在准备实行比中国更加集权的专制统治,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最强的英国,也尚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民主,克伦威尔正在实行军事独裁。而其余地区诸如非洲美洲大洋洲,则尚且处在氏族社会、部落社会,更不谈民主制度。国际形势如此,又何谈具有长期专制统治历史的中国一脚跨入民主社会呢?
既然无法用还没出现的民主来解决,那就只能寻求其他的方法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先人凭借他们的智慧,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来对付吏治腐败问题的方法,经过时光的考验与筛选,依旧留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供后人借鉴。
但在这之前,我们得先来看看官员贪腐的本质。专制制度下的官员拥有很大的权力,这个权力可以大到比任何商人资本家来钱都来的快,而做官的人虽然也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养家糊口奔小康的现实问题也是要解决的,所以他们也得追求收益。倘若收益抵不上他们的付出,他们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敛财,榨取民众的资产,从而补充他们所认为的相差的收益。
所以,排除现代化的完善的民主体制外,可以从这几方面来遏制官吏贪腐的势头。
日期:2013-06-0523:01:04
==========更新==========
第一点,在法度上给予他们丰厚的收益,使官吏们所认为的付出与回报的差距缩小。既然有了丰厚的收益,那么就会有一大批官吏不再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搞计划外收入了,这种办法通俗称作“高薪养廉”。不得不说这虽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却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明代的吏治许多人大概有所了解,前期朱元璋以严刑峻法肃贪,反而贪腐之风愈演愈烈,中后期则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吏治一塌糊涂,连张居正这样的改革家也带头搞腐败。为什么呢?就因为朱元璋放弃了“高薪养廉”的方法,明代的官员俸禄普遍很低,像海瑞这样的清官只能靠自己的那点家底来支持,如果没有家底而讲廉洁,那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吏员与衙役则根本就没有俸禄,全靠那些灰色收入。由此看来,官员怎能不想方设法敛财,吏治怎能不腐败呢。
晚明的许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当然杨铭化也不例外。他虽然不忘明帝国的开国之君朱元璋重典肃贪的手段,但是在整顿吏治这一点上,他的想法与朱元璋是有分歧的。与其说杨铭化是赞同高薪养廉,不如说他是不得不高薪养廉。因为继续低薪的话,虽然俸禄消耗的财政支出少,但是税银收不齐、百姓负担沉重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严重起来,最终导致民众起义和财政危机。而实行高薪的话,虽然从国库拨出的银子多了,但是税银也容易收上来,百姓的资产损失就要减少许多,便减少了财政危机和民众起义的危险。相比之下,宁可选择后者。
杨铭化为整顿吏治制定的第一个办法就是高薪养廉。首先提高各级官员的俸禄,按照官员品级,品级越低,对比原俸禄增加的俸禄比例越多。比如正七品的月俸禄由原本的七石五斗提高到十二石,从九品月俸禄由五石提高到十石,而二品三品等大员的俸禄则并不增加。其次正式给吏员和衙役发俸禄,所有文职吏员按照从九品的资格发放俸禄,高级衙役按从九品资格的一半发放,月俸为五石。最后,废弃官吏的俸禄由银钱、实物、宝钞混合发放形式,一律按照俸禄的粮食市价,一石兑银一两,用银钱发放,统一规制。(注,石是容量单位,一石等于一百升,约重七十到八十斤,视粮食密度而定)
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有了银子,想要金子,有了金子,想要宝石,有了宝石,想要稀有金属……总之,高薪只能是养廉的基础,但绝不可能仅仅只凭高薪,就能够养廉。既然官员手中有了可以达到敛财目的的权力,那么即使俸禄再高,也绝不可能填满他们的无穷无尽的欲望。因此,除了“高薪”,还得从行为上和思想上约束官员们的敛财贪腐,所以第二点就出来了,在法度上严明法纪,重典治贪。
创建缓存:e200e 大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