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97节

晴雯撕扇2010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当时,李存勖在前线与梁军对垒,战场形成了僵持。郭崇韬建议裁撤闲散人员,既能提升战斗力,又能缓解后勤保障的压力。李存勖不同意,认为郭崇韬纯属吃饱了撑的,故意找河东旧部的麻烦。
        两人争吵得不可开交,李存勖甚至让冯道为自己草拟“辞职信”,但冯道捏着笔、蘸着墨,就是迟迟不动作。李存勖急了,说你到底写不写啊,不写就滚一边去,换别人来。
        虽然李存勖正在气头上,但冯道也豁得出去,笔往架子上一搁,站起来就说开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直到将李存勖说得心服口服,彻底打消了“辞职”的念头。
        摁住李存勖,冯道又找到郭崇韬,继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郭崇韬也被说服了,主动找李存勖道歉,给他一个台阶下。两人握手言和,避免了一场突发事件的发生。
        经历此事,李存勖对冯道的胆略大为赏识,称帝后便破格提拔他出任户部尚书、翰林学士。
        李嗣源也喜欢冯道,前面已经讲过了,主要是被他的博学和见解所折服。在李嗣源的坚持下,冯道从“帝师”摇身一变,做上了位极人臣的宰相。
        说起冯道这个人,我想到了国学大师钱穆的《国史大纲》。钱老先生对五代时期的政事深感“极端无望”之余,特别提及了两个绝望世界中的“希望之星”,一个是张全义,一个便是冯道。
      
        关于张全义,我们前面提到过,是他将因战乱而彻底瘫痪的洛阳治理得政通人和、经济繁荣。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史家对“张全义治洛”还是非常津津乐道的。
        冯道的情况远比张全义要复杂得多,他的“差评”跟“刷屏”似的,满篇都是。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把冯道骂惨了,说他是“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简直是“无廉耻者”,把全天下读书人的脸都丢尽了,恨不得将他从地下刨出来挫骨扬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称赞”冯道是“奸臣之尤”。
        冯道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让欧阳修如此不顾素质与修养,如骂街泼妇一般含血愤天地痛骂?这要从冯道的雅号“十四哥”说起。
      
        还记得我们说过的“四朝老臣”张全义吗?这个堪称“政坛不倒翁”的牛人,先是跟黄巢混,后来投降唐朝,又跟着朱温造反,最后归入后唐李存勖的麾下。
        虽然张全义已经够让人顶礼膜拜了,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说“政坛不倒翁”,冯道才是真正的“一代宗师”!
        冯道的政治生命经历了多少朝代呢?咱们来数一数,首先是刘守光的大燕,接着是后唐、后晋,还跟契丹的耶律德光混过,最后是后汉和后周,总共是六朝。由于刘守光是割据政权,而契丹是外族,大家普遍认可的是中原四朝。从刘守光到后周的郭威,冯道累计给十位皇帝打过工(耶律德光不算)。四朝十帝,“十四哥”的雅号就是这么来的。
        如此复杂而丰富的阅历,也难怪欧阳修要破口大骂了:换老板比换衣服还要勤,这是什么政治立场?哪里还有什么气节可言?
        欧阳修一开骂,司马光也跟着骂,后来的史学家更是与前辈保持高度一致,将冯道批判得体无完肤、一塌糊涂,冯道在历史上一直都背着极其恶毒的骂名。
      
        第一个想给冯道“平反”的人,绝不是我。在南怀瑾先生的书中,我曾看到过他为冯道伸冤。至于南先生算不算是第一个,我不敢肯定。
        我的想法,所谓给冯道“平反”,或者说“伸冤”,主要有两层含义。
        其一,“气节”的标准有待商榷。
        什么是“气节”?在关乎民族利益、百姓福祉的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屈服,甚至不惜舍生取义!正面的例子,杨家将、岳飞、于谦,反面的也有,石敬瑭、秦桧、吴三桂。
        封建时期,“忠君”思想排在第一位,所以对于“气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主要标准是《名贤集》里的一句话:“一马不鞴双鞍,忠臣不事二主”。
      
        封建的糟粕要批判,但研究历史要尊重这些客观存在的糟粕。即便如此,在五代这个具体而复杂的环境当中,空谈“忠臣不事二主”的“气节”,也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从朱温草创后梁到北宋成立,前后五十多年,每个朝代也就十来年,皇帝有14个(包括朱友珪)。按照“不做贰臣”的“气节”标准,从唐朝灭亡开始,天下的读书人应该集体自杀六次。这还只计算了朝代更迭,再加上弑君篡逆的情况,集体自杀得有十几次。
        真要按这个政策贯彻下去,读书人四五年就得死一回。小学还没毕业呢,一根绳子吊房梁上,跟着前主子走了,谁还敢读书啊?赵匡胤也甭做皇帝了,大家烧书玩儿吧!
        其二,冯道的功绩理应得到尊重。
        有件事儿咱们得弄清楚,张全义能做到“四朝老臣”,到底靠的是什么,我们前面详细分析过,归纳起来就是“不要脸、撞大运”。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冯道混成“十四哥”,很多次都是新主子慕名而来、请他出山的。
        “懂经济”的张全义曾经将洛阳治理得生机勃勃,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冯道身为朝廷重臣,治理的却是一个国家,他在不同的政权做出的功绩,不应该被抹杀。
      




返回目录

[94]   [95]   [96]   97   [98]   [99]   [100]  

[首章]  [尾章] 97章/共14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fca58 大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