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陈士陈观水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但姜同学不怕苦,再苦再累也咬牙撑着,他始终忠于老师诸葛先生的传承,他一直在坚持。姜同学一次次踏上老师诸葛先生没有走完的北伐曹魏,匡复汉室,统一天下之路,无怨无悔,百折不饶。我数了一下,在这条路上姜同学来来回回居然一共走了十一次,比老师诸葛先生走得次数都多,当然,最后还是没有走通。
没有走通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他真的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
本章前面讲《出师表》的时候说过,诸葛先生很寂寞,但姜同学就不仅是寂寞了,准确地说他很孤独!
诸葛先生要传承蜀汉国老一辈领导们的遗志,有人反对,到了姜同学这,情况出现了变化,姜同学要传承蜀汉国老一辈领导们的遗志,不是有人反对,是没有人支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姜同学想要完成的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情明摆着,连你老师诸葛丞相都不行,你我还能行?这按《资治通鉴》上记下的原话是“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
但姜同学说我能!我可以!
遗憾的是没有人相信他,所以他很孤独,但他依然在坚持,依然在战斗,虽然许多时候他真的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在本章前面谈孙大圣同学的时候就说过,一个人是不行的,姜同学的经历再一次告诉我们大家,没有了组织,仅仅一个人,真的是不行的!
没组织的蜀汉国终究是干不过有组织的曹魏国,最终不但没能打出去,还被人家打了进来。曹魏国组织了两路大军,由曹魏国大将钟会与邓艾分别率领,征伐蜀汉国,那是势如破竹。
但破到姜同学这也就破到头了。
石头!
姜同学如激流中的磐石般,挡住了曹魏国潮水般的大军。
姜同学挡了很久,守了很久,他还可以挡更久,守更久。毕竟这是姜同学的地盘,从跟着老师诸葛先生开始算,姜同学已经在这混了很久很久,都快混到和这方土地浑然一体了,在这方土地姜同学基本上是牢不可破。
牢不可破?
打不破?!
那就不打了!
姜同学,我们打不过你,你投降吧。
好,我投降了。
姜同学投降了,因为有人让他投降。
那位看官要问了,还有能让姜同学投降的人?
有,至少有一个!
这个能让姜同学投降的人究竟是谁呢?
日期:2012-01-26 09:04:04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七三
蜀汉国的皇帝刘禅!
这个能让姜同学投降的人是蜀汉国的皇帝刘禅。
当姜同学带着人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蜀汉国的皇帝刘禅投降了,当敌人拿着投降了的蜀汉国皇帝刘禅的命令来命令姜同学投降的时候,姜同学投降了。
投降了?
是的,投降了。
结束了?
不,没有结束!
因为姜同学是假投降,俗称“诈降”!
姜同学投降,噢,更准确地说是假投降后,迅速取得了敌人的信任,潜伏了下来。
潜伏下来的姜同学开始亮剑了,开始寻找和激化敌人内部的矛盾,打算救出那个让他投降的蜀汉国皇帝刘禅,继续战斗,恢复蜀汉国,继续北伐曹魏,匡复汉室,统一天下的传承。
理想总是金色的,现实总是灰色的。
但姜同学的最后现实既不是金色的,也不是灰色的,而是红色的,血红血红!
他计划失败,被敌人团团包围,他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一个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横剑自刎,他的血渗入了脚下的土地,染红了那片他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写到这,突然想起了一首歌,歌词似乎是这样的:
已经战斗了一夜
恐怕天色就要亮了
你最后痛苦明白
你的国真是要亡了
你只剩一个人战斗
紧紧用双手将剑握牢
你的眼神绝望如刀
问你心中怎样的痛
你明明已知道
这将是无望的战斗
你设下这个圈套
你宁愿跳不愿遁逃
你难道真的不计较
你想留的谁还计较
曾经传承的痛苦的
相信的坚持的
到此一笔勾销
你为什么如此计较
不痛的人不受煎熬
原来牵着手走的路
只有你一个人相信到天荒地老
……
歌词也许真的记得不太确切了,但歌名却真的记得很确切,这首歌的歌名是“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这是“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诸葛先生没有看错人,他看中了一位孝子,收为弟子,相信这位是孝子的弟子将传承自己,成为国家的忠臣。当初诸葛先生曾这样评说姜维“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但诸葛先生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我想诸葛先生没有猜中弟子姜维会有如此悲壮凄凉的结尾。
我想诸葛先生是希望姜维能够成功的,或许诸葛先生早已猜到了自己的结尾,猜到自己难以看到成功,所以他选择了姜维传承自己,他希望姜维能看到自己没有看到的成功。
姜维同学看到了,看到了的是失败,无可挽回的失败。
诸葛先生很寂寞,“三国演义”卷末长诗如此评说:“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
姜维同学很孤独,“三国演义”卷末长诗如此评说:“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
诸葛先生与姜维同学相遇相知,意气相投,生死相许,一脉传承。
作为嫡传弟子,姜维同学传承了老师诸葛先生的所有,象老师诸葛先生那样,为蜀汉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姜维同学和老师诸葛先生的不同在于,诸葛先生在生前很寂寞,但死后是很风光热闹的,整整风光热闹了千百年,而姜维同学生前很孤独,死后依然很孤独!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日期:2012-01-27 22:42:18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七四
许多人都知道,诸葛先生鞠躬尽瘁,最后倒在了北伐曹魏的征途上,倒在了去往成功的路上,许多人都认为假使诸葛先生不死,或许他就成功了,许多人眼里诸葛先生或许可以说是一个成功者,虽然他最后倒在了去往成功的路上。
但许多人都不知道,姜维同学血染黄沙,最后倒在了那片他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倒在了那片他倒下时已不再属于蜀汉国的土地上,许多人都认为即使姜维同学不死,肯定他也不会成功,许多人眼里姜维同学或许只能说是一个失败者。
但我想姜维是不会计较在意这些的,他全心全意的只是蜀汉国的存亡,他一心一意的只是蜀汉国的传承。
他是一个孝子,一个众所周知的孝子。
他是一个忠臣,一个寂寞孤独的忠臣。
智慧如诸葛先生,猜到了开头,当他看到了一个孝子,或许也算猜到了结尾,他确定会看到一个忠臣。
所谓忠臣,并不一定是个成功者,并不一定是个众所周知的成功者,事实上,历史上的许多忠臣往往是寂寞孤独的,因为历史常常是由成功者书写的,而忠诚其实是无关乎成败的。
但我始终认为,忠诚是有关乎存亡的,本章前面我们说过“许许多多的古老文明曾经显赫一时,但终究随雨打风吹去,如今只留下断壁残垣少许,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少人知晓,无人拜祭,暗淡淡几页史书,模糊中数行文字。唯我中华文明,自远古而来,千秋万代,绵延传承,这绝不是偶尔!”
本章前面我们还说过“从生物学角度而言,趋利避害,贪生怕死是所有生物的本能,这既是生物个体的本能,也是生物整体的本能。而有时候,这种个体本能和整体本能之间是有矛盾冲突的。”面对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国文化因为有“孝”,因为有祖先信仰,因为有传承,所以化解了,将个体的本能化入了整体的本能,以个体的牺牲成全了整体的传承。”
调用缓存:50f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