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
陈士陈观水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接着说一句,“功夫熊猫2”的男主角功夫熊猫也从小失去了父亲的照顾,但幼小的功夫熊猫被一只善良的鹅收养。在善良养父“鹅”的教导下,功夫熊猫具备了善良这一成为大侠的基础品质。一部美国大片,居然能把中国文化传承到这份上,实在是让人又惊喜又惭愧,惊喜于影片的成功,惭愧于影片的成功,惊喜于影片的成功告诉我们,讲究人性的中国传统是广受欢迎的,能被全球各国各界人士喜闻乐见,是值得需要必须传承的,惭愧于影片的成功告诉我们,中国电影大片真的主要不是水平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水平的问题,特别值得严重关注的是传承出了问题。
传承的问题在中国传统中历来是备受关注的,传统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关注是不行的,是要倒大霉的。
不知各位网友是否还记得,在本系列文章上一章“差序格局”里,我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悲剧故事,一个如果关注“推孝化忠”“忠孝一体”的古老传承,或许就可以避免的悲剧故事。
这就是管仲临终苦谏齐桓公的故事,诸葛亮的偶像管仲在临终前苦苦劝谏他家主公齐桓公,苦劝齐桓公不要相信离弃亲生父亲的卫公子启方等奸人。管仲告诫齐桓公,一个不“孝”的人,是不会“忠”的,一个人连亲生父母都不爱,怎么可能爱领导,爱国家,爱人民,但齐桓公就是不听。管仲很痛心,后果很严重,身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最后不得好死,死后卫公子启方裹挟齐国四十个社归降卫国而去。
在本系列文章上一章“差序格局”里,我们在这个悲剧故事的最后这般评说“人生的智慧有时如此简单,不过是依照人之常情,就可立判忠奸,明辨是非,人生的智慧有时又如此艰难,人,往往还是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却会偏偏有意无意地忽视最为简单的人之常情。而如此无视差序格局,违背人之常情,后果往往是悲剧性的。一个普通人,这会导致他人生的悲剧,而一个不普通的人,这引起的就不仅仅是他的人生悲剧。”
齐桓公的人生以悲剧结尾,这不仅仅是齐桓公的悲剧,齐桓公带给了齐国悲剧,作为一个不普通的人,齐桓公以自己的悲剧告诉了我们千万普通人一个普通的人生道理,再一次说明了真的不可以不关注“推孝化忠”“忠孝一体”的古老传承。
同样作为一个不普通的人,作为历代帝王中少有的,能活到差不多古稀之年,而得以善终,并且死后依然保持了自己国家的繁荣稳定的清朝康熙皇帝是很懂得人生道理,很关注“推孝化忠”“忠孝一体”的古老传承的,并且把关注付诸行动。
他是如何行动的呢?
日期:2012-02-02 22:36:55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八〇
话说康熙很提倡“孝”,他组织编写了本书,称为《圣谕》,又称《圣谕宝训》或《圣谕广训》,组织全国各地,各乡各县安排专人宣讲,一般负责宣讲的都是各乡各县“三老”一类的人物,宣讲的地方往往是祠堂。《圣谕》一书中讲的都是普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孝”。
不算是普通人的康熙很明白“孝”这个最普通的道理那是相当的重要,明白按着古老的传承,从来中国都是“推孝化忠”“忠孝一体”,明白一个中国人能孝于父母,就往往能忠于国家,一个中国人能听自家父母的话,就能听国家领导的话。更何况,世上又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太太平平的,而去从事造反之类反对国家领导的高风险职业呢?
最普通的道理往往最不受关注,而且常常容易不受那些不普通或者自以为不普通的人的关注,比如齐桓公,但更多普通或不普通的人还是很关注的,比如康熙。而对于这类普通的道理,仅仅是关注,仅仅是知道,还远远不够,因为不但要知道,还要做到,而做到常常比知道要更重要,也更困难。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其中的道理,我们不妨看一段故事。
他走了。
他其实不想走,其实他想留,留下来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但他还是走了,当他转身离去的那一刻,他的眼睛模糊了,模糊的眼中满是泪水。
他那双朦胧的泪眼看到的是一双同样朦胧的泪眼。
这双同样朦胧的泪眼满是期望,期望能留下他。
他家主公满是期望的泪眼,望着他满是留恋的泪眼。
落泪眼望落泪眼,伤心人看伤心人,无语凝噎,唯有泪千行。
留人的要素很多,普遍被认可的通常是三个,待遇、事业、感情,所谓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他的待遇很高,他家主公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他想要什么,主公几乎没有不答应的。
这是有原因的,待遇高低的原因通常是事业。
他待遇很高的原因是他的事业很成功,不是一般的成功,是相当的成功,他刚刚帮助一直落魄潦倒,以至于颠沛流离的主公击败了强大的敌人,事业上一直不太成功的主公遇到了他以后,在事业上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绝对的蒸蒸日上。
事业这么成功,感情当然就不一般。主公和他的感情那是相当的不一般,相当不一般的好。
比如,当他转身离去的时候,主公的眼睛一直跟着他,直到他穿过那片树林,消失在视野里,主公长叹一声,毅然决然地说,我要砍树!
砍树?
是的,砍树!因为这片树林阻挡了我目送他的眼光。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待遇有了,事业有了,感情好到这份上,他为什么还要去?还要转身离去?
日期:2012-02-03 23:08:19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八一
因为他要去的地方有一个人在等他,那是他的母亲!他去或不去,他母亲都在那里,他去了,他母亲就可能活在那里,他不去,他母亲就或许死在那里。
他名叫徐庶,是三国时代的一位风云人物。
徐庶的风云是从遇到刘备开始的,一见如故,一生相知,两人的一生都因这一相遇而不同!
此所谓风云际会,我的世界因你而不同。
刘备遇到徐庶的时候,很不成功,年纪一大把了,事业还很不成样子,而且总被人欺负得东奔西跑,那时欺负他的主要是曹操。
徐庶遇到刘备的时候,也很不成功,也是年纪一大把了,事业还很不成样子,不得不东奔西跑讨生活。
这是两个不成功男人的相遇,这次相遇让他们都走向了自己的成功,他们都在成就对方的同时成就了自己。
总是被曹操欺负的刘备,在徐庶的帮助下,奇迹般的打败了总是欺负他的曹操。那时候,刘备很弱小,曹操很强大,但弱小的刘备在徐庶的帮助下打败了强大的曹操。
但曹操之所以强大,是有原因的,有许多的原因,而这其中主要的一个是曹操善于寻找原因,善于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在此提醒所有希望自己强大的网友,那些强大的人,多半是善于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的。
曹操最后找到了那次失败的原因,这个原因是一个人――徐庶。
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接下来就好办了。
既然徐庶是刘备打败曹操的原因,那只要徐庶离开刘备到曹操这里,一切就都好办了,下一次失败的就不是曹操,而是刘备了。
怎么能让徐庶离开刘备到曹操这里呢?
办法是先把徐庶的母亲弄到曹操这里,然后告诉徐庶,你母亲已经来了,你想母亲平安无事就快点过来。
曹操认为这是个好办法,按着“差序格局”,他猜想徐庶在母亲和刘备之间,必定会选择母亲。
曹操想的很对,徐庶在知道母亲在曹操手里后,立刻就离开刘备到了曹操这。但曹操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曹操想着徐庶是个“孝”子,所以只要把徐庶的母亲弄到自己这里,徐庶为了母亲的安危就一定会离开刘备而到曹操这。但曹操应该想到,中国人从来是“推孝化忠”“忠孝一体”的,徐庶既然是“孝”子,当然也必然是“忠”臣。
所以,从三国时代开始,中国大地上就流传着一句俗语,一句与徐庶与曹操有关的俗语。
这句俗语说的是什么呢?
创建缓存:edcd9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