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
陈士陈观水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桃花漫天,热血满腔,在这个桃花绚烂的春天,他们相识相知,一样的凌云壮志,一样的意气风发,从此他们携手走入人生的春季,自此他们并肩走过人生的四季,共同迎来春的希望,共同拥抱夏的火热,共同拥有秋的丰盛,共同面对冬的冷酷。从此后福祸与共,从此后生死不弃,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所有的欢乐都将分享,所有的痛苦都会分担。
这一刻,天地为证;
这一刻,日月为鉴,
这一刻,他们许下了誓言,在这个桃花盛开的春季,
他们遵守了誓言,直到人生的冬季,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面对多少诱惑,没有背叛誓言,面对多少失败,没有背叛誓言,面对多少困境,没有背叛誓言,多少次,多少年,他们曾经一无所有,除了彼此的忠诚。
他们的故事千古流传,他们的忠义万古流芳。
今天,在这个忠诚渐成传说的年代,在这个忠义渐为浮云的年代,让我们重温他们曾经的誓言,让我们重温在那桃花盛开的年代曾经庄严许下的誓言: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这一刻,人面桃花皆含笑。
这一刻,人面桃花尽灿烂。
历史记下了这个时刻――桃园三结义!
历史记下了这段誓言――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这个时刻,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他们兄弟各自立下报国安邦的志向,共同许下患难与共的誓言,这是灵魂之约,这是生命之盟,沧海桑田,此志不移,此心不变。他们因为忠走到了一起,他们因为义不再分离,在此忠与义浑然一体,就如同孝与悌一体天成。
桃园三结义,就此结拜为兄弟。结义,结拜,结在了一起之后,忠就是义,义就是忠,忠与义就此完美融合,结为一体。本章前面说过“蜀汉国开国大将关羽,在身陷重围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面对前来劝降的敌人,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这样的话:‘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关羽最后是用生命践行了当年桃花绚烂中许下的誓言,他至死都没有背叛,没有背叛誓言,没有背叛蜀汉国,没有背叛兄长刘备,他的忠无愧于蜀汉,他的义无愧于兄弟。
许下誓言常常是浪漫的,那意味着许下了一个未来,践行誓言往往是残酷的,那意味着或许就不再有未来。在此,浪漫因为残酷而愈发浪漫,残酷因为浪漫而愈加残酷。
关羽的人生是浪漫的,虽然他人生的结局是残酷的。
关羽,忠义千古!
中华千古传承的忠义是浪漫而残酷的,忠义双全是残酷现实中的浪漫传承。在中国历史上,忠与义往往是浪漫而残酷地结合着的,比如关羽无愧于蜀汉的忠与无愧于作为蜀汉皇帝的兄长刘备的义那般的结合。
那般的结合,细细推想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忠是社会中纵向型关系的规范,是沉稳的,重在秩序,而义是社会中横向型关系的规范,是奔放的,重在自由,两者天然有着矛盾与冲突。比如推崇忠,推崇到极致,认可人们卖友求忠,比如朝廷要抓晁盖,宋江就该去抓晁盖,哪怕晁盖是宋江的朋友,而推崇义,推崇到极致,认可人们造反求义,比如朝廷要抓晁盖,宋江就该去帮晁盖,因为晁盖是宋江的朋友。但这样的矛盾在中国传统上却终没有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这是为什么呢?
日期:2012-02-12 20:31:06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九〇
因为,“忠”源于“孝”,中国传统上“推孝化忠”,“义”源于“悌”,中国传统上“广悌成义”,而“孝”“悌”是同源于人性的,是天然一体的。由此,依据“孝悌经纬”,也就不难理解“忠”“义”的结合,这种结合类似于阴阳气运的交融,两者相互纠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从而最终实现了对立统一,终于浑然一体。
进而言之,“孝悌”是从个体立场出发,立足差序格局,而“忠义”则是从整体立场出发,超越了差序格局。“孝悌”源于血缘,源于人性,依据“差序格局”,按着“孝悌经纬”,“推孝化忠”“广悌成义”之后,“忠义”超越了血缘,化小爱为大爱,最终又归于人性,这一过程是源于人的个体性,归于人的整体性,这是由血缘观到价值观的升华。这里演绎的是,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不是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的感天动地。
在这千百年的演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看到的是一回回素昧平生的人们为了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理想,共同为了整体利益而紧紧结合在一起,还记得“赵氏孤儿”的故事吗?可还记得那些视死如归?那些杀身成仁?那些舍生取义?那些忍辱负重?那些忠义传承?
记得在说“赵氏孤儿”故事的时候,我们说过“许许多多的古老文明曾经显赫一时,但终究随雨打风吹去,如今只留下断壁残垣少许,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少人知晓,无人拜祭,暗淡淡几页史书,模糊中数行文字。唯我中华文明,自远古而来,千秋万代,绵延传承,这绝不是偶尔!”
对此,曹操是有清醒认识的,对于“忠义”的作用曹操是有相当清醒认识的。本章前面说过,曹操在“忠孝”问题上是很纠结,很摇摆的,但在“忠义”问题上曹操是很坚决,很执着的。虽然千百年来,许多人都认为曹操是个不忠不义的人,但千百年前,被许多人认为不忠不义的曹操对于“忠义”的作用是有相当清醒认识的,他相当清醒地认识到组织是需要“忠义”的,组织里没有“忠义”真的是不行的。当年曹操在自己人生辉煌之路的起点,在最初起事的时候,高高树起的就是“忠义”大旗。根据“三国演义”,曹操最初起事的时候“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这么做的效果很明显,“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很好很管用,既然管用,当然大家都会用,大家都会使劲用。曹操的时代,是个英雄辈出,天下逐鹿的时代,竞争是相当的残酷。面对残酷的竞争,那个时代不同的组织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忠义”作为号召。这个不约而同的选择,使原本残酷的竞争愈加残酷。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曾经纠结于“忠孝”,执着于“忠义”的曹操,再一次面对纠结,这一次面对的是更大纠结,因为这一次面对的是因执着于“忠义”而起的纠结。
人生嘛,纠结总是难免的。但这一次的纠结却与以往不同,让曹操留下了心底永远的痛。
本章前面说过,宋江在“忠义”问题上也很纠结,但曹操比宋江更纠结。宋江纠结的选项是:
A忠;
B义。
曹操比宋江更纠结,因为曹操多了一个选项:
C以上都不是。
是的,让曹操纠结的问题答案是以上都不是,不能选“忠”,也不能选“义”。
以上都不是!
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且听俺慢慢道来,咱还是从故事说起。
他走了。
他义无反顾地走了,身后是依依不舍的目光,前方是茫茫未知的未来。
目送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天际,曹操不由长叹一声,胸中漫起无限怅惘。
日期:2012-02-13 23:21:51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九一
曹操是想留下他的,是一直想留下他的。
黄金!美女!官爵!
曹操给了他自己能给的一切待遇。
锦囊!珍惜着他的珍惜,当发现他分外珍惜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才有的东西――胡子,曹操送上了锦囊以装放他的胡子。
锦袍!留意着他未留意,当发现他未曾留意身上的袍服已经很旧了,曹操送上了崭新的锦袍以用来替换他的旧衣。
创建缓存:ced1c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