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节
陈士陈观水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从三国时代开始,中国大地上就流传着一句俗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去了,为了“孝”,为了母亲去到了曹操阵营,但进入了曹操阵营的徐庶却从此自废武功,消极怠工,作为一名一流的谋士,为了“忠”,为了曾经的主公刘备,徐庶从此不再出谋划策,终身不为刘备的敌人曹操出谋划策。这好比一名一流的画家不再画画,一名一流的歌手不再唱歌,一名一流的演员不再演戏。
行文至此,不由想起了一名一流演员不再演戏的故事,故事是发生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那是一名一流演员在硝烟弥漫的生活中演出的一段人生传奇!
日期:2012-02-04 09:48:35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八二
记得当年抗战时,沦陷在沦陷区的一流戏剧演员梅兰芳先生誓死不登台演戏,直到日本投降。是的,誓死不登台演戏!一流的演员梅兰芳先生放弃了自己赖以为生,带给自己一切荣耀的事业,只因为他知道有一种中华民族的古老传承比自己的荣耀、事业乃至生命更重要。我记得梅兰芳先生曾访问美国演出,那是相当轰动,相当成功,虽然他唱的美国人估计都听不懂,因为想来他唱的应该是中文。我记得梅兰芳先生演过的众多戏中,有一部就是“搜孤救孤”,讲的就是本章前面说过的“赵氏孤儿”故事。我还记得本章前面我们说到“赵氏孤儿”的时候,谈到某些一心一意拿着中国的钱,全心全意传承着西方的价值观,痴心妄想着拿西方主流代表美国的奥斯卡奖的中国大片的时候,说过“中国电影大片真的主要不是水平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水平的问题。”前面还专门说过“特别值得严重关注的是传承出了问题。”
曹操是知道传承的,所以面对一言不发的徐庶,他很无奈,但还算理解,或许他也曾想到这会是个“无言的结局”。
记得有首老歌就叫“无言的结局”,好像是首两人对唱的歌,你想如果是曹操与徐庶,他们会对唱些什么呢?
徐庶:曾经是否你想过
这是个无言的结局
因为那岁月古老传承
你是否想过
终究每一天
我都想离开你
脸上不会有泪滴
曹操:但我或许能
或许能停止你再想起
我或许能够
或许能够埋葬那些回忆
啊让我再想想看
让我再想想啊
不想你背影离去
徐庶:知道以后要做到
请不要说你忘记
知道那传承不会随风而去
曹操:也许我该知道
也许早该知道
也许已没有也许
顺便说一句,记得徐庶离开刘备的时候,向刘备推荐了一个人,他告诉刘备此人必能代替自己,帮助刘备打败曹操,此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为“卧龙先生”。
我不知道,曹操如果能猜到这个结局,会不会……
曹操!你得到了我的人,但你永远得不到我的心。曹操!你真的不懂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曹操!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你说我像梦忽远又忽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徐庶!你说你像谜我看不清,其实不是不在乎你的真心,怕自己不能负担你有的忠诚,所以不敢放你远行,你总要远行不怕我伤心,懂你但放弃你我做不到!
做不到?
是的,这个世界上许多道理很容易知道,但很不容易做到。比如这“推孝化忠”“忠孝一体”的古老传承,似乎对于曹操,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似乎一直是。
是的,似乎一直是,很多年来一直是曹操的纠结!
很多年了,很多年前,曹操还很年青,还在创业,还在努力打拼,打拼的主要方式是打仗,打仗的主要目的是抢地盘,开拓市场。
那一年那一天,年青的曹操正在前方打仗抢地盘,突然听到了一个消息,一个让他差点崩溃的消息。
日期:2012-02-05 22:48:57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八三
正在前方打仗的曹操的后方遭到敌人的偷袭,岌岌可危。
而更让曹操心神不宁的是,后方的主要领导之一靳允的母亲被敌人抓住了,靳允很可能因此投降。
但靳允终究没有投降,直到曹操带兵回到后方,打退敌人。
似乎很应该奖励提升靳允,因为他的“忠”,虽然他似乎很不“孝”。对于这样的“忠”“孝”冲突,曹操很为难,最后就只好和了一把稀泥,打算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不提拔靳允了事,不提靳允的事了事。但前面说过“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脑子是好使的”,人民群众不答应,认为靳允不“孝”,不能继续留在曹操的阵营里。
曹操很为难,真的很为难。他很犹豫,记得他也曾经不犹豫过,曾经果断过一次。
记得那一次的事情和这一次很类似。
那次让曹操为难的下属名叫毕谌,毕谌的母亲被敌人劫持。于是,曹操果断了一回,告诉毕谌,你去吧,因为你的母亲在敌人那里。
毕谌很感动,说我不去,虽然我的母亲在敌人那里。于是,曹操也很感动,大大表扬了毕谌。
后来,乘着曹操不注意,毕谌跑了,跑去母亲那里,跑去曹操的敌人那里。
曹操人称奸雄,奸雄的性格特点就是多疑,所谓多疑就是几乎不相信别人。几乎不相信别人的奸雄曹操难得相信了一次毕谌,相信了一次人,居然是这么个结果,曹操不纯洁的心灵为此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再后来,曹操打败了敌人,抓住了毕谌。那次曹操没有犹豫,他迅速做了一个决定,继续任用毕谌。
其实,该知道的古老传承的“推孝化忠”“忠孝一体”的道理曹操都知道,但要做到,真的好难,真正面对“忠”“孝”冲突,曹操实在是好为难。
曹操不是一个人在为难。
这类问题千百年来一直让中国人为难,尤其是让中国领导人们为难。
做人难!做领导人更难!做中国的领导人那是难上加难!这方面的决定似乎总是个艰难的决定。
但再难也要决定,我们下面就说说中国历史上通常遇到此类问题是怎么决定的。
往事越千年,
那年是晋朝。
话说晋朝有个人,名叫李忽。
李忽很忠于国家领导,但不孝于父亲。李忽绝对不“孝”,按着本章前面说过的路径依赖,大家可以理解,李忽的父亲绝对不“忠”。李忽的父亲打算背叛,打算投敌,李忽为此告发了父亲。组织上研究了这一问题,迅速做出了结论,认为李忽“觉父以偷生”“无人子之道”“伤化污俗”,于是“杀忽”。
显然,组织“杀忽”是符合中国文化的古老传承的。中国传统从来就是“推孝化忠”“忠孝一体”,一个告发父亲的不孝之人,自然是很难让人相信会真正忠于国家,“孝”是“忠”的基础与来源,所以当“孝”与“忠”出现矛盾冲突时,中国传统上往往偏向于维护前者。
从历史渊源来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如此是很合理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往事越千年,
那年是周朝。
日期:2012-02-06 22:55:34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八四
调用缓存:d34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