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91年上的大学,没有高昂的学费,没有就业的彷徨,只要支付一些生活费就可以了,生活学习都没有什么压力,学校不是很大,环境很美,大家都过得非常轻松自在。我痛苦地发现,当处境好起来了,可是我的状态无法自然放松,身心依然处在过去压抑状态之中,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这样继续过下去。这种不快乐,还是让最好的朋友通过信件交流中发现了,她问我:是否因为经过太多的艰辛所以无法快乐起来,朋友,快乐起来吧!其实我也渴望自己真正地快乐起来,可是我已经做不到。身边没有一个人能觉察出我的痛苦,就是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辽宁好友,我跟她说:“以前我不是这样的。”她感到莫名其妙,答我:“你现在不是挺好的嘛!”没有人知道这种压抑,表面正常开朗热情的我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难受,也没有途径办法去解除这样的痛苦。因为没有太大的压力太多的心理冲突,那三年的日子过得不是很艰难,在抑郁状态中生活,不能真切地体会到生命应有的各种感受,更不要说真正的快乐了。94年毕业时,毕业生与需求单位双向选择,我固执地坚持要回离家近的城市,因为成绩好,校长为我出面递交推荐书,如愿以偿到来到了这个南方大都市。
来到这个城市,生命得以重生。
日期:2007-03-22 12:53:30
抑郁手记(4)
参加工作后,我渴望能全心投入新社会生活,让我绝望的是自己无能为力从抑郁状态中解放出来,无法切身体会生命的滋味。有薪水的日子让人独立人让人羡慕,可是无法触摸生命真义地活着也没多大的意思,那位初中好友(当时已大专毕业到了另一城市工作)来看我时,我无望地对她说:“自己真的不想活了,没什么意思!”她毫不留情地教训我一顿:“真不知你怎么了,不是过得好好的吗?为啥有这样的念头?你妈妈怎么办?你家里怎么办?”是啊,我可以轻而易举地放弃生命,可是至亲的人啊又如何承受得了这般的痛楚!此后,无论多么难受难过,我都没有动去死的念头。
工作不久,借到管理处室帮忙整理资料,在一次闲聊中,一位女同事说起她一个亲戚得了产后抑郁症,情绪低落不安,无法自己带小孩,还要上医院看病。我突然清醒自己一定要上医院看医生,也许他们能帮到我。
我怀着忐忑不安与希冀踏上医治抑郁的征程,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旅。(没想到写到这里,我的心情竟然有些激动,敲打键盘的手指有点颤抖,那是获得重生的喜悦啊!)
日期:2007-03-22 16:12:23
抑郁手记(5)
第二天,我慕名来到全国有名的心理诊室,专家教授都排了好多号,只能勉强挂上,一直等到下午两点多才看上,因为一个心理咨询的患者初诊一般都要半小时以上,复诊也要花上十几二十分钟,所以看得特别慢。看了几次不同的专家后,选择了自己的感觉效果好的张医生,记得刚开始服用阿米替林、谷维素还有一种安定的药片(不记得是什么名字了),服药的第一个月,剂量相对较大,感觉效果显著,好像深度压抑的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基本上每两周去复诊一次,医生按照患者的康复状况决定是维持还是调整剂量。遵循医生的教导,多听欢快音乐,多做运动,对康复很有帮助,在整个康复阶段我本能地抗拒伤感忧伤的歌曲(以前是自己的至爱),主动选择愉悦欢乐的音乐进行辅助治疗。坚持运动,在那段时间执著地学习滑旱冰,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快速流畅地滑行,那种感觉真的挺美妙。抑郁的状态有所释放,我体会到没有那么压抑的快乐,身心较为安定,能感受到生活中乐趣,虽然还不够放松不够真切,但我也感到满足,这样的治疗效果还是让我看到希望,满怀信心。
病情在好转,服用的剂量也慢慢地减少,每一次减少剂量都要看能否适应,适应后一定剂量用药坚持一段时间(大概2~3个月吧)。半年后,维持较低的用药剂量,好转的效果不是那么明显了,康复不见进展,让我非常苦闷又不计可施。虽然病情好了不少,但离完全康复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那时的状态是,依然感到压抑焦虑,偶尔才能感受生活的轻松自在。虽然作了持久医治的心理准备,康复的止步让我在服药一年后,决定停药。因为后来服用剂量小,停药后病情并没有什么恶化也不会好转,只是维持那样的状态。
又过了三个月,终究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必须寻求另外的医治途径。如果说一年的心理治疗让病情好转30%的话,那么后来邓医生的治疗改善病况的50%。我再次勇敢理智地迈出求医的步伐。
日期:2007-03-23 11:24:55
抑郁手记(6)
在一次听别人的聊天中,有人说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疾病,我感到不解,就去请教读医的人士,她的回答确是如此。也许出于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恐惧歧视,内心自然排斥它。我必须勇敢接受自己患了精神科疾病的现实,才能正确地面对它。我决定上精神病医院寻求医治。
1995年底的一天,我转了好几次车,问了不少人,来到了令人畏惧的医院。也许是一个大都市,在人来人往陌生的人群没有人知道我是谁,到那里看病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和顾忌,能坦然面对。其实,在门诊部看病的患者,并没有很可怕出格的言行,与综合医院没有太大的区别,严重的精神病人都转到住院部去了。第一次我选择了一个女医生看病,她听了我的病情叙说后问了一句:“你干吗要那么紧张啊?压抑就是一种紧张状态。”我才如大梦初醒,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才会过得那么辛苦。她那不以为然、不体恤患者的态度让我第二次换了邓医生,邓医生的态度温和,笑容可掬,他先宽慰一下忧心忡忡的我,不停地说是常见病,是小病,没什么大不了,吃一些药能治愈。他轻松的态度也让我释怀不少。开单做了一些检查,都是些识别试验,花了400~500元,开了丙米嗪、佳安定,还有一些辅助药物(都忘了是什么药),取药没花多少钱。吃了他的药方,感觉效果挺好。我记得病情的好转不是一个很平稳的过程,总是有一些起伏反复,因为抑郁患者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遭遇一些不顺心的事,阴郁的天气、自身消极懈怠、有时就是莫明的原因也是让情绪低落,状态压抑,这也使得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很打击患者的康复信心。但那时我坚持只要有那么些微的改善,都坚持吃药治疗,也不断地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与朋友在一起、坚持跳健身操(那些音乐和运动对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采取积极乐观地态度面对一些困难,渐渐地情绪得到回升,压抑状态得到释放。我深知,自己一定要全方位努力(那时看到医院有电疗的方法,自己都很冲动想去尝试),感觉自己正一步一步往抑郁深渊的出口方向艰难的行进,矢志不改往上。经过1年多的治疗,我已经看到了出口的曙光,相信很快就能再次感受生命的阳光雨露。
日期:2007-03-23 13:15:52
抑郁手记(7)
很多人都不知道抑郁是什么?其实我也不是特别的清楚,不过,在这里描述一下对它的感性认识。
抑郁:指人的身心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它的成因大凡是长期的心理冲突,使大脑功能因此发生紊乱,脑内化学物质发生变化,打破了原有的正常平衡,大脑丧失了正常的控制调节作用,陷入了一种持久不能复原的紧张应急状态――形成抑郁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大脑化学物质达到一种病态平衡,如果不能及时打破这种异常的平衡,时间久了进一步加深了抑郁状态,自身生理功能已经无法自我调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的患者非常痛苦,无法正常生活,更无法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即使都是抑郁,但抑郁的程度有深浅区别。
1、轻微抑郁如果是没有强烈的心理冲突,只是短期的忧郁,也不至于陷入抑郁的病态中,因为人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环境的改善,很多曾有过短期忧郁症状的人无需服药,靠自身力量度过生命的危机,完全可以回到快乐健康的生活状态中。如果稍微严重的人,则在少量药物的帮助下也很快康复。
2、中度抑郁已经处于抑郁状态中有一段时间,大脑物质基本达到抑郁状态的平衡。此时没有药物的帮助,患者靠自身能力无法摆脱抑郁;一定要坚持服药(药物作用,改变大脑化学物质的量,使之趋于正常),在药物的帮助下,自身的努力和其他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打破大脑的抑郁平衡,重建常态平衡,逐渐恢复大脑的调节控制功能(只有在常态平衡下,我们的大脑才听自己的使唤)。
3、深度抑郁。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大脑中化学物质已形成了稳定的抑郁平衡,此阶段的病情有些积重难返了。不过,只要坚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患者意志顽强,不懈的积极配合,一样完全可以康复。
在我多年抑郁生命历程中,最痛苦的是自己不了解疾病的状况,更不懂得去寻求治疗的前4年,一直处于疾病的折磨又不为人知。在治疗过程中,症状改善缓慢甚至停滞,有时还要遭遇沉重的打击让病情恶化,感到无比艰辛,甚至绝望,当人在清楚自己有出路的时候还是容易看到希望,振作起来彻底去抵御病魔,实现了完全康复。
日期:2007-03-23 14:50:52
抑郁手记(8)
创建缓存:754fe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