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 |
第91节日期:2010-01-10 20:47:21
三十三 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下)——邓艾、钟会的命运探秘 下 邓艾之死,说到底是一场冤案,邓艾从来就没有谋反的野心,他得志后确实非常骄傲自负,但整体上政治品格还算不错的。而作为和邓艾齐名的另一位魏国顶级重将钟会,钟会的悲剧几乎是他咎由自取的,钟会实际上是被自己无限的欲望给撑死的。 和邓艾出身底层草根不同,钟会出身于当时最顶级的清流世家——颍川钟氏,钟会的父亲钟繇是魏国的超级名臣、超级名士。说到钟繇,我们并不陌生,魏国建立后,有三大著名的名士老臣,被魏文帝曹丕称为“三大伟人”的,就是钟繇、华歆、王朗。 华歆、王朗原来都是一方诸侯,失败后才辗转投曹的,曹魏集团对二人的使用更多的是利用他们的名望和江湖地位,来给自己的政权脸上贴金的。而钟繇则是曹操的铁杆心腹,深受重用。 钟繇可不是华歆那样的花瓶角色,他的政治才干和治政能力非常突出。曹操为了防备西凉马腾,调钟繇坐镇关中,牢牢钉死了马腾,扫平了许多次关中叛乱,钟繇甚至还为曹操提供战马数千匹,为曹操赢得与袁绍的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钟繇在曹魏的政治地位是极高的,曹丕继位后,钟繇任职太尉,和华歆、王朗并称曹魏三大招牌名臣。在进入官场核心层之后,钟繇开始习惯了半隐居式的官场生活,有空就上朝找皇帝唠嗑,没事就回家练习书法,钟繇的晚年,过的非常快乐。 说到钟繇的书法,那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在中国的书法史上,钟繇的地位极高,影响极大。钟繇开创了楷书的书写体系,可以说是楷书的鼻祖。 虽然现在钟繇的真迹都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那部由一代书圣王羲之临摹的传世名帖《宣示表》,却是书法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江湖地位极为崇高。论及中国书法史,而不谈钟繇,就好像论及中国小说史,而不谈《三国演义》一样,都是不完整的。 钟繇做为三国时期最顶级的时代精英,他一生中的贡献,综合起来有三点:一、间接帮助曹操消灭袁绍、他的书法成就、他生下了两个同样是最顶级时代精英的儿子,大的叫钟毓、小的叫钟会。 钟毓生年不详,而小儿子钟会则生于魏黄初六年(公元225年),不过让人惊讶的是,钟繇生于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也就是说,钟繇是在七十五岁高龄时生下的钟会。钟会的母亲张昌蒲生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钟繇的年龄比这个小老婆大的近五十岁,典型的老牛吃嫩草。话题有点八卦了,回归正题。 在钟繇这两个儿子中,无疑钟会的知名度最高,而且在历史上闹出的动静也远大于兄长钟毓。钟会做为顶级名臣、名士钟繇的幼子,出生在巨宦豪门,他的仕途起点自然要远高于草根出身的邓艾。其实只要钟会不呆不傻,以他的聪明才干,天生就是在权力高层混饭吃的。 钟会从小就在名流圈中四处拜帖子,再加上他是德高望重的钟太尉的幺儿,官场大佬们都要给三分薄面,没少给钟会吹喇叭抬轿子,钟会在官场上的名声越来越响亮。邓艾拼了半辈子的使命才出人头地,而钟会直接进入官场核心层,一步登天。 当然不能说钟会进入官场完全靠他的豪门背景,最重要的还是钟会有过人的能力,唐太宗李世民同样出身豪门,但李世民的天下也是靠铁血打出来的,这就是本事。 钟会和邓艾还有一点不同,就是邓艾多数时间外放,在地方上转来转去,而钟会一直在司马师和司马昭身边做首席高参。不要小看了幕府高参,在司马氏巩固统治的过程中,钟会起到的作用一点不比邓艾小。 尤其是在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时,为了破解吴国对诸葛诞的军事救援,钟会使了一招极漂亮的反间计,成功策反了吴军前线主将全怿投降,为消灭诸葛诞立下了大功。史称钟会“寿春之破,会谋居多。” 这年头找到一个顶级智囊并不容易,司马昭捞到钟会这个宝贝之后,爱不释手,“亲待日隆”,当时人都把钟会比成汉初头号谋士张良。虽然钟会这时没有上过战场,也不算是名将,但钟会实际上已经进入魏国官场核心,说他是一线重臣,并没有夸张。 钟会在官场上混到一线职务的标志是他出任司隶校尉,负责首都地区的军政大事。不过钟会的职务并不限于治理首都地区,而继续在司马昭身边摇鹅毛扇子,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替司马昭打天下提供智力支持。 钟会第一次外放,到地方上出任军职,是魏景元三年(公元262年)的冬天。司马昭已经做足了消灭蜀汉的准备,但在具体用人上,司马昭似乎不太放心邓艾,特意在西线安插了钟会,封钟会为镇西将军,并全权负责关西各州的军事。 从这次用人的特点来看,攻蜀主力其实还是邓艾,司马昭之所以用钟会,主要原因还是通过钟会来制衡邓艾。虽然钟会就未必可靠,但在两位主将都不受主帅信任的情况下,这样的平衡格局其实是最安全的,更何况司马昭在钟会身边也没少安插自己的亲信。 钟会在灭蜀的过程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如邓艾那么明显,不过钟会吸引了蜀军主力,还是为邓艾偷渡阴平拉开了战略空间。但在灭蜀之后,钟会和邓艾一样,狐狸尾巴开始掖不住了。 邓艾虽然骄傲自负,但他确实没有反心,只不过“小人得志”罢了。钟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远大于邓艾,因为钟会并不甘心做司马昭的走狗,他居然想要推翻司马昭,做天下的主人。 如果钟会要想翻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牢牢控制住西川,以及他带来的这支魏军。这时钟会最主要的敌人还不是司马昭,而是邓艾,不除掉邓艾,钟会什么事都做不成。 钟会这个人实在够阴险的,他为了给邓艾下黑手,居然想到了这么一条毒计。钟会的书法功底非常扎实,他模仿邓艾的字迹,以邓艾的名义给司马昭写信,内容非常不敬。 钟会这招极狠,司马昭对邓艾的不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钟会伪造的这些书信。钟会利用司马昭急切除掉邓艾的心理,顺利的从司马昭手上骗来了前线部队的指挥权,轻松拿下邓艾。 司马昭“帮助”钟会除掉了邓艾,接下来钟会就要把刀头对准司马昭,按钟会的战略规划,他准备率军队杀回长安,然后反戈击杀司马昭。想从司马昭的虎口夺食,那是非常困难的,司马昭已经开始对钟会有所怀疑。为了防备钟会捣乱,司马昭给钟会放话,说为了顺利接收邓艾,他先率十万精兵亲临长安…… 司马昭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傻子也知道司马昭真正要防的到底是谁?钟会一看司马昭这个架势,就知道他出关的道路实际上已经被司马昭给封死了,中原皇帝是做不成了。不过钟会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割据西川,做刘备第二。 人活着就应该有些野心,但钟会的野心却有些像空中楼阁,看得见,摸不着。钟会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虽然他是西征军的主帅,但帐下许多高级将领却都是司马昭的心腹,他们根本不会买钟会的账。 有一点很重要,钟会为了造反,可以抛弃在洛阳的家人,但这些魏军将领却不会这么绝情。他们都不是傻子,他们跟着钟会造反所能得到的,未必就比司马昭给的多。在得不到特别利益的情况下,他们凭什么跟着钟会趟浑水? 不过钟会这时还没有除掉他们的意思,只不过是想把他们都召集起来,强迫他们跟着自己造反。但如果这些人不听话,那只好请他们都上西天了。钟会平时做军事高参,可以说是算无遗策,可现在轮到他自己拿主意的时候,钟会就出现了犹豫不决的老毛病,浪费了机会。 钟会应该在自己的野心还没有暴露之前就杀掉这些将领,快刀斩乱麻,然后迅速起事,未必没有机会。可现在近乎所有的前线将领都知道了钟会的野心,即使钟会暂时还没下手,他们也已经嗅到了浓重的血腥味。 为了自保,胡烈等人四处放话,说钟会要把他们骗过去,全部给活埋了。整个魏军前线部队本来就对钟会企图造反非常的反感,再加上钟会要对他们下手,本来还持观望态度的中级将领,这下全部被逼反了。 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十八日,震惊天下的成都之乱终于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无数愤怒的魏兵拿起武器冲进了成都,和心怀鬼胎的姜维、钟会进行血战,战况非常惨烈,繁华似锦的成都城陷入一片火海。钟会最终没有实现割据梦想,死在这场可怕的大乱之中。 说来已经不是巧合,三国末期三大明星人物姜维、邓艾、钟会的人生都是悲剧性的结局,没有一个善终,并且死于同一场兵乱。姜维的悲剧让人扼腕,邓艾的悲剧让人长叹,至于钟会的悲剧,不由得让人感慨人性的贪婪。 钟会在谋反之前,他所能得到的一切荣誉,几乎都是司马昭给他的。没有司马昭知人善任,钟会不过是一个顶级名士,不可能在历史上演绎这么吃重的戏份。其实在钟会和邓艾出兵灭蜀之初,司马昭就已经做好了对付他们的准备,只等着他们自己上套了,尤其是对钟会。 钟会实际上不过是司马昭的一枚棋子,可这枚棋子却不甘心任人摆弄,想摇身一变做棋手。棋手岂是等闲人能做的?钟会的悲剧就在于此。 |
第91节_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在线阅读_姜狼豺尽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436 t:219-4979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1e574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