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

第98节

日期:2010-01-20 21:18:22
      
        三十五帝国基石——魏国的封疆大吏们
        下
        在汉魏时代的行政区划编制中,有这么一种情况,有些郡但因为种种原因,或地势险要,或经济发达,都算是朝廷的一线重郡,相当于现在的计划单列市。比如冀州的魏郡、中山,豫州的颍川,兖州的陈留,徐州的琅琊,幽州的辽东,以及司隶校尉部(魏改司州)的河东,现在讲一讲河东郡。
        河东郡有多大?这么讲,东汉的河东郡大致辖境是今山西省的西南大部,下辖二十县,极盛时期的人口近六十万,这里盐、铁储量非常丰富。河东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正处在雍州、并州、司隶校尉部的结合部,西、南两面临黄河,东依太行,距国都洛阳不过几十里地,是洛阳重要的北面门户。
      
        因为河东在汉末曹、袁相争的时代,正好濒临袁绍外甥高幹控制下的并州和马腾控制下的关西,属于前线军事重镇,形势相当复杂。当时的河东太守王邑因事调离,曹操正为没有合适的接替人选而发愁,曹魏首席谋士荀彧给曹操推荐了西平太守杜畿。曹操向来对荀彧言听计从,立刻署杜畿为河东太守。
        说来很有意思,杜畿本人早就对河东太守的位置垂涎三尺了,接到调令后,杜畿欣然赴任。不过在这个时候,河东土豪卫固和范先企图割据河东,率兵堵住黄河渡口,不让杜畿过河赴任。杜畿这个人做事也非常强硬,不让我从陕津渡口过,那我就绕道从郖津渡口北上,想难住爷们,门都没有。
        卫固和范先虽然慑于曹操的势力,还是勉强接纳了杜畿,但他们手上有兵,对杜畿的威胁非常大。在这种虎狼环伺的险恶环境中,杜畿却玩的风生水起,和卫固等人从容周旋,为曹操扫清并州高幹势力赢得了大把时间。
        卫固等人和高幹的命运很快就被曹操给彻底终结了,曹操留给杜畿一个相对安定,但却百弊从生的烂摊子。这也许正是杜畿的机会,地方官要想出政绩,最容易出彩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个道理想必杜畿是明白的。
        河东和其他州郡相比,最幸运的一点就是受大战波及程度较小,经济基础保存的相对完整。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最应该先做的就是稳定社会局面,也就是稳定人心,否则人心一乱,再跳出几个居心叵测的人出来一搅和,不定生出什么大麻烦来。
        杜畿在稳定人心方面很有一套,他采取的对策是道家所推崇的“清静无为”之术,也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量不增加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农业社会的经济主体,浅显些,一是种田殖谷,二是畜养牛马。
        这两点杜畿做的都非常出色,杜畿经常走进田间地头,指导百姓发展畜牧业。不仅是马牛这样的大型畜牲,鸡鸭鹅狗猪这样中小型的经济动物都要养,老百姓兜里有了钱,才有稳定,否则无从谈起。
        经济上去了,接下来杜畿在河东搞起了“精神道德建设”,历史已经证明,物质文明发展和精神文明发展要配套,缺了哪条腿都走不好路。杜畿经常在河东进行先进家庭的评选,抓一些典型,比如评孝子、贞妇、顺孙,然后给予他们适当的物质鼓励,来引导人们向标兵们看齐,大家共同建设精神文明家园。
        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普及教育,老百姓不能只有钱,更要有知识,没有知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杜畿在河东建学校,广招学生,开讲儒学,对河东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文化课教育,实际上军事教育也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东汉政权早已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战争是家常便饭,所以在有饭吃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随时准备战争。
        杜畿经常在冬天组织青年后生进行军事训练,开讲军事课程。只有全民皆兵,才能确保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战争绝不是只是军人的事情,只要发生战争,每一个国人都应该是慷慨赴死的热血战士。
        由于杜畿出色完成了在河东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河东大治,人心稳定。虽然河东地接边患,但“民无异心”。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河东简直就像天堂一样,当地百姓自然在感情上更会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老百姓只有在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闹出动静来。
        杜畿在河东呆了十六年,史称“(治绩)常为天下最”,最好的一个,没有之一。像杜畿这样的地方官,实在是社稷、百姓之福。“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最关键的因素。”不要小看地方官在巩固政权建设方面的作用,没有优秀的地方官,再好的政策都是只是无法落实的一纸空文。
      
        因为篇幅有限,不可能在这么短的篇幅内讲完所有的魏国封疆大吏,只有能选择讲几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下面再讲最后一个地方官,就是历任代郡太守、兖州刺史、魏郡太守、荆州刺史的裴潜。
        说到裴潜,先不说他的地方治绩,有两点需要着重讲一下。一是西晋著名的地理学家裴秀,中国历史上完善地理理论的第一人,就是裴潜的儿子。二是裴潜对一代枭雄刘备做出了最准确的评价,曹操问裴潜,刘备何如人也?裴潜回答:“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裴潜投靠曹操的时间比较晚,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收荆州之后,裴潜才正式挂靠在曹操门下。裴潜不算是曹操的嫡系,再加上他本也不是荀彧那样的谋略型人才,所以曹操照例把他安排在地方上任职。
        在裴潜历作的地方官生涯中,最辉煌的无疑是在任代郡太守期间,为稳定西北局势做出了突出贡献。代郡位于并州、冀州、幽州的结合部,这里同时也是乌丸族(也作乌桓)传统的聚居地,郡内民族杂居,强人出没,形势也非常复杂。
      
        代郡名义上属于幽州管辖,实际上在代郡折腾的三部乌丸族头领,他们自称单于,在代郡横冲直撞,所谓的代郡太守形同虚设,根本不敢管这伙强人。曹操没少为代郡混乱的局面头疼,想来想去,就派裴潜出任代郡。
        不知道是裴潜手腕足够强硬,还是慑于曹操的军事实力,代郡的那三位乌丸老兄乖乖的任由裴潜接管了代郡的权力。并把他们平时抢的美女和财宝都物归原主,他们心里明白,曹操是得罪不起的。
        裴潜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些乌丸强人是代郡最不稳定的因素,但现在还不能动他们。便拿乌丸强人的几个汉人帮凶开刀,斩杀了十几个吃里扒外的汉人,在当地引发了强烈震动,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三位乌丸大人当然知道裴潜这是杀鸡给猴看,个个都老实了不少。
        不过可惜的是,还没等裴潜下力度整治地方治安时,曹操看到代郡形势平稳,就把裴潜调离代郡。裴潜不想走,他写信告诉曹操,现在还不是他走的时候,他前脚一步,那三位乌丸强人后脚就敢造反。曹操不信,果然裴潜刚离开代郡,三位大人就扯旗称大王了。
      
        裴潜的长处也许不是发展经济,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事果断,甚至心狠手辣。在混乱的地方当官,先不要想去发展经济,没有稳定的局面,谈何发展经济?不用雷霆手段,不显菩萨心肠,镇不住当地那帮抹油贪吃的地头蛇,什么事都干不了。
        地方官要想做出一番成绩,最需要具备的是什么?就两个字:威信!得让众人服你,你才能顺利推行各项政策。具体怎么做?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拎着大棒子。听话,赏胡萝卜吃,不听话,抡起棒子劈头盖脸就打。强硬从来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敢玩狠的,才能做得大事。
        三国曹魏封疆大吏的事情,就先讲到这里。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0条记录; 当前98页/共140页   

[首页]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尾页]


第98节_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在线阅读_姜狼豺尽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436 t:219-317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272d1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