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 |
第96节一、核心智囊团,比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刘晔等人。
二、武将系统:比如诸曹夏侯、张辽、张郃、徐晃、乐进、文聘等人。 三、花瓶老臣:比如钟繇、华歆、王朗、蒋济等人。 四、边镇军政长官:即上面提到的那些封疆大吏。 这些封疆大吏的职能和那帮铁血武将的职能有相似之处,都在外折腾,不过武将主要负责军事行动,专门砍孙权或刘备的。而这些封疆大吏基本上都是出身文官系统,他们的工作侧重点是维持地方上的社会治安稳定,发展地方经济,填满朝廷的钱袋子。 当然,在乱世中当地方官,形势不稳,叛乱迭出,也是要学会砍人的,不然根本混不下去。而这些地方大员们他们处治的州郡,大多数都是边境线上。这里要么是诸民族杂居,要么是和吴、蜀接壤,军事斗争几如家常便饭。所以曹操对这些地方大员们的要求只有两点:发展经济、维持地方治安。 从发展经济这个角度来看,这恰是这帮封疆大吏的强项,他们基本都是文官出身,干这行买卖驾轻就熟。比如上面提到的扬州刺史刘馥,罗贯中说刘馥被曹操刺死,完全是向壁虚构。不过罗贯中虽然虚构了刘馥的死,但对刘馥在扬州做出的政绩则非常的肯定,照实入书,对刘馥还算厚道。 刘馥在扬州的几年时间内,最大的贡献就是兴修水利(刘馥督建的水利工程,到了晋朝还能发挥巨大作用)、开垦荒地,广植水稻,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主要是指耕牛,耕牛数量增加了,反过来又能反哺农业生产,官民两得其便。 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相让老百姓认可自己的统治,办法只有一个,老百姓都有饭吃,这是硬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老百姓都是不买账的。从政治角度来讲,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拿老百姓当傻子哄弄,最终只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刘馥死的很早,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去世了,但一般都把刘馥看成魏人,《晋书.刘弘(刘馥之孙)传》就把刘馥称为“魏扬州刺史”。《三国志》把刘馥放在魏守牧传中的第一位,不是没有道理的。 曹操手下在地方上干出成绩的能臣还有很多,比如主政并州的别部司马梁习。梁习和许多封疆大吏一样,都是从最基层的县一路杀到刺史位置上的。梁习接连做了几个县的县令,积累不少治政经验,史称“在治有能名”。曹操当然知道手下有这号能人,就把梁习派到了当时乱成一团麻的并州。 并州本是袁绍的地盘,这里地接羌胡,强人出没,形势非常混乱,可以说并州百弊丛生,诸废待举。梁习先是用强硬的军事手段,强力打压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胡族和地方豪强。然后在境内“勤劝农桑”,梁习作风非常强硬,他说一,别人不敢说二,不数年间,并州大治,曹操非常高兴,立刻给梁习转了正。 虽然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初,曹操进行行政区划改革,将并州合并入冀州,但曹操依然让梁习管理旧有的并州辖境,除了换块招牌,什么都没变。虽然梁习从来没有在曹操身边做事,一直外放,但在地方上工作的难度并不比在核心层低。 因为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有时面对更加复杂的局面,需要地方官有能力、有魄力,尤其是开拓型的地方官。这种类型的地方官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任职时间比较长,梁习在并州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直到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才受调赴京任大司农。 在曹操时代,他控制下的中原地区大致分为十州:司州、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幽州、扬州、雍州、凉州。除了兖、冀、徐、青外,其余六州均地处边防,军事压力很大。所以这些州的刺史不但要求治政能力强,还要有相当强硬的军事手段,否则根本镇不定周边那帮浑水摸鱼的强人。 如果一定要在六州历任刺史中挑出一个最能打的,应该是凉州刺史张既。张既也是从县令起家的,先在新丰(今陕西西安附近)历练过,治绩突出,时称“治为三辅第一。” 后来张既跟在雍州刺史钟繇手下做事,张既干的第一件漂亮事就是说服了西凉军阀马腾,让马腾单车赴京做人质,马超承袭父位,这也为将来马超的悲剧打下了伏笔。马超失败后,雍州饱受兵火,百姓苦不堪言,张既在任职京兆尹期间,安抚百姓,稳定地方治安,深受曹操好评。 曹操似乎也发现了张既的军事才能,但张既又不是单纯的武将,他最大的长处还是治政地方。所以曹操让张既做了雍州刺史,张既两方面的长处都能发挥出来,用人眼光毒辣,这是曹操了不起的优点。 在公元214年,曹操占领汉中之后的这几年,有时无法分清张既的身份他到底是地方官还是将军,张既甚至还当过一段时间曹操的智囊。张既先是跟着曹洪参加对蜀将吴兰的军事行动,随后又和夏侯渊联袂,摘了不少的桃子。 西北地区自东汉末年以来非常混乱,再加上刘备的介入,这里的军事、政治形势非常复杂,叛乱迭起,对曹魏的统治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为了稳定西北局势,曹丕继位后,就让张既出任新划出来的凉州刺史,并给了张既“便宜从事”的权力,就是遇到什么突发事件,张既可以不必向朝廷请示,自己看着办。 张既在凉州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是显美伏击战,此战的起因是世居于陇西的卢水匈奴人在凉州发动武装叛乱,七千多匈奴骑兵扼守要塞鹯阴口(今甘肃靖远),阻止魏军西进。张既深通兵法,没有和匈奴人拼刀子,而是抄柤次小道,直插武威郡,反过来对鹯阴口的匈奴兵构成了威胁。匈奴人没办法,只好大幅度向西后撤至显美(今甘肃永昌东)。 张既既然来了,就没打算空手回去,张既决定向匈奴人发起总攻。不过他手下的一些将领对打败匈奴人的信心不足,劝张既不要头脑发热,让弟兄们多休息几天再打也不迟。 对于这些反对意见,张既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虏见兵合,退依深山,追之则道险穷饿,兵还则出候寇钞。如此,兵不得解,所谓一日纵敌,患在数世。”大意就是胡人用兵的核心思想是“汉进胡退,汉退胡进”。如果这次不打败他们,以后几十年西北地区别想过安生日子。 张既是个强硬的男人,他想要做到的事,就一定尽最大努力去做。他在附近埋伏了三千精锐,然后派小股骑兵去诱敌上套。匈奴人贪小利,见有一票大鱼,傻头傻脑的就冲了上来。结果很简单:前后两股魏军夹击,尽歼匈奴兵。此战之后,匈奴人再无力在河西闹事,史称“河西悉平”。 有张既强硬的坐镇关西,曹丕可以不必为关西操心,集中精力对付不听话的孙权。张既在关西所起到的作用,和当初钟繇坐镇关西差不多,稳定住西北局势,就是对朝廷最大的贡献。只是可惜张既死的太早,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就病故了,不然张既还能在西北发挥更大的作用。 |
第96节_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在线阅读_姜狼豺尽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436 t:219-420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aa06d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