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 |
第94节日期:2010-01-15 21:39:46
三十四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吴蜀关系浅论 下 这时的蜀吴关系,因为曹魏强大的军事压力,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但这种迹象还不是很明显。孙权其实是不再想和蜀汉为敌的,当然前提是蜀汉承认他对荆州的统治权。只是孙权做为一个胜利者,他似乎不太能放下面子,主动向蜀汉示好,而是在等蜀汉主动找上门来,这样能讨价还价。 蜀汉自刘备死后,出现了一段混乱的时期,诸葛亮刚刚执政,根基不稳,内部叛乱迭起。孙权暂时还摸不透蜀汉的外交方向,需要观察一段时间。这期间的孙权手脚并不干净,甚至他还接纳蜀汉内部的叛乱分子,比如雍闿,孙权想趁蜀汉形势稳定之前,浑水摸鱼。 对于蜀汉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诸葛亮来说,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孙权联合。因为蜀汉立国的最高纲领就是北伐曹魏,蜀汉国力和曹魏根本没法比,如果孙权再和曹丕联手捣乱,诸葛亮也吃不消。 在夷陵惨败后的压抑气氛中,与孙权修好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至少要在感情上说服自己。虽然诸葛亮很早就有与吴修好的战略思想,但蜀汉第一个提出与吴联合的高级官员是尚书邓芝。 邓芝是吴蜀第二次合作的关键人物,邓芝的辩才很出色,而且为人有胆识。所以诸葛亮一眼就相中了邓芝,派他出使东吴,完成吴蜀结盟的重大政治任务。这时孙权还是没有下定与蜀汉结盟的决心,他担心什么?主要还是蜀汉方面是否有诚意和他联合,孙权最不希望看到蜀汉趁魏军大举南下的时候,再东向复仇的局面发生。 在确定了蜀汉确实无意复仇的外交底线后,孙权面对蜀汉主动伸出来的橄榄枝,还是羞羞答答接了过来。但是孙权还是在和邓芝的谈判过程中讨价还价,想给自己与蜀汉的结盟战略卖个好价钱。 孙权本就对吴蜀结盟抱在很大的期望,所谓孙权“默然良久”才认同邓芝的结盟主张,不过是在演戏,给自己争面子的。邓芝对当前局势的分析,比如合和二弱以抗一弱,这些大道理孙权当然都懂。孙权也是三国的顶尖枭雄,如果连这都不明白,干脆别混了。 蜀汉建兴元年(即吴黄龙二年,公元223年)十月,吴蜀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战争之后,终于再次走到了一起。至于曹丕的愤怒,孙权已经管不着了,你丫爱干嘛就干嘛去吧,爷不陪你玩了。 吴蜀第二次合作和第一次合作一样,都是因为要对抗强大的魏国。国与国之间的结盟就讲究一个实用性,没好处谁跟你玩啊?但双方心里都明白,所谓的结盟,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早晚还是要翻脸的。刘备时代已经翻过一次脸了,再翻一次也没什么,这年头翻脸比翻书还快,面子其实是不值钱的。 邓芝就曾经针对孙权所说灭魏之后,吴蜀共享天下的假话,直接扫了孙权的面子:“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孙权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只不过被邓芝的大白话说的非常难堪,只是大笑着说:“没想到先生真是快人快语,确实是这个道理。”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当然魏国不是那么好消灭的,这也决定了这次吴蜀结盟的长效性,因为孙权已经拿到了对他来说致命的荆州。以东吴的实力,还没有能力直接消灭蜀汉,除了与蜀汉称兄道弟,也没别的路好走,北边的曹丕早就把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其实当初孙权贪图小利偷袭荆州,和刘备翻脸的举动就是错误的,如果不是曹丕犯傻,在刘备大举攻吴的时候按兵不动,孙权早完蛋了。现在孙权再次抱住蜀汉的大腿,完全是补救上次得罪刘备的失招。 这次邓芝赴吴谈判,只是初步确定了吴蜀联盟的框架,吴蜀之间官方性的正式结盟,则在蜀汉建兴七年(吴黄武元年,公元229年)。这一年的四月,孙权正式称帝,随后诸葛亮力排朝内争议,派卫尉陈震赴吴,祝贺孙权即位。 孙权在武昌和陈震正式签署了汉帝国(蜀汉的正式国号是“汉”)和吴帝国的同盟合约,从此吴蜀两国亲如兄弟……(鬼才信)。这份盟约是明显针对曹魏的,主要内容是提前瓜分了曹魏的地盘,一旦灭魏后,豫、青、徐、幽四州归吴,兖、冀、并、凉归蜀。 一般来说,同盟合约都会有一个重要内容,即双方给对方提供军事援助。任何第三方以武力侵犯盟约国的任何一方,其他盟约国都有责任出兵相助。吴蜀盟约就是这样,“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救危恤患,分灾共庆,好恶齐之,无或携贰。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 这份盟约书篇幅不算短,五百余字。不过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上段那句话,其他的多是些假大空话,不是辱骂曹魏,就是吴蜀互相约束“各守分土,无相侵犯,传之后叶,克终若始。”这话有什么意思?邓芝早就把话挑明了,但在这种正规场合,外交用语还是要讲究的,大家心里有数就行。 自此之后,终蜀汉之世,蜀吴再没有发生过外交上的不愉快,双方合力对抗曹魏。为了及时了解对方战场的情况,双方军事首脑还经常向对方通报自己战区的战报,就差没在对方地盘常派联络官了。 就三国整体形势来看,主线还是魏蜀战争,从头打到尾,甚至连外交往来都没有,而东吴在魏蜀战争中起到的还是砝码作用。当初孙权突然和曹操结盟,背后捅了刘备一刀,破坏了刘备的统一大业。 现在东吴和蜀汉结盟,无论从哪个讲,都是对蜀汉有利无弊的。至少蜀汉可以不用在吴蜀边境投入大量兵力,将有限的兵力用在对魏战场,诸葛亮制定的联吴战略还是非常成功的。 孙权也明白与蜀联合的重要性,这也是吴国外交的基石,在孙权时代,他一直严格遵守吴蜀之间的盟约。虽然在诸葛亮死后,孙权突然向吴蜀边境增兵,但孙权说他此举是为了防备魏国偷袭蜀汉,从形势上分析,孙权这话还是可信的。诸葛亮的死并没有影响蜀军的战斗力,孙权不会做为曹叡火中取栗的傻事。 吴蜀联盟的终点是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因为看到蜀汉已经大势已去,吴主孙休终于等到了发财机会,他希望有机会完成老爹孙权当年未竟的取蜀遗愿。这时蜀汉还没有完全灭亡,吴军就打着救援盟友的旗号杀进了蜀汉地盘,准备吃掉蜀将罗宪驻守的西线重镇永安城,打通进蜀通道,抢在司马昭前面吃大头。 反正蜀汉没药救了,背信弃义又如何?国家间的盟约从来都是不可靠的。纸上的约定永远无法约束现实中的利益,一旦需要,撕毁盟约,刀兵相见的事例并不少见。要不是罗宪痛恨吴国无耻之举,固城死守,难说吴军没机会杀到成都城下。 不过蜀汉的亡国,对东吴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晋军占领益州后,东吴所恃的长江天险则与晋共有,晋对东吴实现了两面合围之势。公元280年,晋军大举伐吴时,晋益州刺史王浚就率兵沿长江东下,在其他各路晋军的合作下,消灭了吴国,晋朝统一天下。 |
第94节_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在线阅读_姜狼豺尽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436 t:219-49723]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3f2d5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