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

第146节

日期:2014-09-2521:38:33
        ※ 朝政乱象
        “元老派”也好,“新生派”也罢,既然都是残忍无极限的“一丘之貉”,又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相互的斗争自然是精彩纷呈。
        两派的初次交锋,起因是官员的升迁问题。
        苏逢吉身居宰相,掌握着官员升降的“建议权”,拿人钱财、替人办事,三天两头都要求升迁官员。
        但是,“建议”只是第一步。以前曾经提到过,在五代时期,宰相与皇帝之间还隔着一个枢密使,对宰相的“建议”拥有“驳回权”。同意呢,帮你递上去,请皇帝拍板;要是不同意,到我这儿就算“终审”了。
        此时,夹在皇帝刘承祐和宰相苏逢吉中间的,偏偏是“元老派”的大佬杨邠,郭威则是副枢密使。苏逢吉的“建议”想通过,门儿都没有!
        苏逢吉相当不爽,礼我都收了,你给我驳回来,让我以后还怎么收礼?(当然这话不能明说。)
        杨邠的理由很简单:国家草创,财政困难,官员能省则省,反正多半是饭桶,用这么多干嘛啊?
        苏逢吉屡屡遭驳回,急眼了,暗中唆使户部尚书李涛上奏疏,提议将杨邠、郭威两位大佬外放到藩镇“捞外快”。(二枢密皆佐命功臣,官虽贵而家未富,宜授以要害大镇。)至于枢密使之职嘛,就请苏逢吉、苏禹珪两位大臣代劳吧!
        此言一出,刘承祐这边还没表态呢,得知消息的杨邠、郭威决定先发制人,跑到李太后面前一哭二闹三上吊。李太后被折腾得够呛,将刘承祐一顿臭骂。刘承祐不敢接招,推给苏逢吉,李涛倒是敢作敢当,说这事儿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人所为,与他人无关。
        双方的第一回合,以李涛被免职而宣告结束,“元老派”暂时领先。
        刘承祐挨了骂,知道李太后不怎么好惹,更加重用杨邠、郭威,以此证明自己上次是多么无辜。杨邠拿了大,而群臣早就对“直接领导”苏逢吉、苏禹珪心存不满,也跟着瞎起哄。
        杨邠、王章先后兼任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郭威的枢密使转正,杨邠还兼任吏部尚书,苏逢吉、苏禹珪一下就被分了权。
        刘承祐为了进一步撇清嫌疑,啥事儿都交给杨邠去办,其他几位宰相只能手插袖管、局外旁观。朝廷里无论大事小情,全由杨邠一个人说了算。
      
        杨邠与苏逢吉从“异岗斗争”变成“同岗竞争”,双方很快便进入第二回合的较量。
        乾祐三年(950年)初,辽军不断制造边境事端,其实规模也不大,无非是即将开春,东北还是冰天雪地,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出来捞点外快而已。但是,各地守军被辽军打怕了,纷纷闭城自守,任由辽军骑兵四处剽掠,甚至贝州、魏州等地都有辽军的骑兵在活动。
        闻讯之后,刘承祐大为光火:国防形同虚设,这还了得!
        根据历史经验,魏博地区不能有失,有必要派一位得力干将去坐镇。商议来商议去,群臣一致提议让郭威出马,他是“国防军总司令”,国防出了纰漏,理应由他出面解决。
        史弘肇提出,郭司令去魏州坐镇可以,但枢密使的职务得兼着。苏逢吉一听就火了,哪有带着枢密使职务外放的啊,这不乱套了吗?
        史弘肇不依不饶:你懂个屁!没个枢密使的头衔挂着,怎么在军地两方展开调度?调度不灵,怎么打胜仗?打不了胜仗,你苏逢吉负责?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此时的刘承祐沉浸在李太后的阴影之中,自然得按史弘肇的意见办,郭威继续担任枢密使,驻镇魏州,兼任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几天后,郭威带着内侄柴荣到魏州赴任,王峻担任监军,也一同上任。
      
        这一回合,“元老派”再次完胜,二比零。
        日期:2014-09-2620:06:57
        前两回合还是围绕着政事展开,到第三回合,就有一些“无厘头”的味道了。
        一天,王章出于好意,出面组织了一次聚会,想缓和一下两派水火不容的态势。酒过三巡之后,大家提议行酒令助助兴。史弘肇不怎么会玩,客省使阎晋卿就在旁边教他。
        苏逢吉也是嘴欠,跟他开了一句玩笑,说旁边有个姓阎的,不用担心被罚酒。此话一出,史弘肇的脸上当即乌云密布,将苏逢吉一顿臭骂,骂着骂着还想动手。苏逢吉眼急脚快,跳将起来就跑,史弘肇提着剑就往外追,最后被杨邠抱住了。
      
        大家或许感到迷惑,苏逢吉的这句玩笑话并无不妥之处,为什么惹得史弘肇暴跳如雷呢?原来,史弘肇的老婆姓阎,以前是一个陪酒的娼妓,这事儿大家嘴上不说、心知肚明。苏逢吉一时喝得高兴,竟把这茬给忘了,结果一句话顶在雷上。
        这一回合由于起因太离谱,难说谁胜谁负,不过“元老派”在气势上,还是压过“新生派”一头。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元老派”盛气凌人的势头,未必能成为常态。
        其实,哪一派得势、哪一派失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刘承祐的态度。史弘肇、杨邠、郭威等人是刘知远钦定的“辅政大臣”,这不假,但随着刘承祐日益“熟悉工作”,昔日的“辅政大臣”极有可能成为新天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惊天大逆转”,关键在于这些“辅政大臣”是否“识时务”。
        ——“辅政”到一定时期,就理应“归政”,老捏着权力不撒手,是不是想让新老板给你腾位置?
        那么,杨邠这些“辅政大臣”是否会“功成身退、流誉后世”呢?
        我们说几件事,则答案不言自明。
        ——太后的老朋友之子求补军职,被史弘肇斩杀。
        ——太后的弟弟李业,刘承祐拟擢升宣徽使,遭杨邠、史弘肇否决。
        ——在杨邠治下,刘承祐的亲信聂文进、后匡赞、郭允明等人长期得不到正常升迁。
      
        ——刘承祐三年的服丧期结束之后,开始搞娱乐活动,优人得了一些随喜的赏赐,一出宫就被史弘肇悉数没收充公。
        ——刘承祐想立宠幸的耿夫人为皇后,遭杨邠否决;耿夫人病亡后,刘承祐想以皇后之礼归葬,又遭杨邠否决。
        看看,这哪有半点“归政”的意思?似乎没逼着李太后、刘承祐“下野”,已经够给刘知远面子了!
        更令刘承祐难以接受的是,他跟杨邠、史弘肇议事,嘱咐他们小心谨慎,不要让别人说三道四,杨邠一句话就把刘承祐给呛了回去:“有我们在,你小人家闭嘴。”(陛下但禁声,有臣等在。)
        刘承祐难免有些犯迷糊:到底谁是爷?
        一来二去的,刘承祐的态度发生了逆转。
        首先,他生气,自己的动议屡屡被驳回,亲信也受连累而“原地踏步”。
      
        接着,他恐惧,担心杨邠、史弘肇跟自己玩阴的,晚上在宫里睡觉,听见外面的作坊里传出打铁的声音,误以为发生兵变,紧张得一夜难眠。
        最后,他嫉恨,亲信们不断煽风点火,刘承祐打算找机会抖一抖皇帝的威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8条记录; 当前146页/共148页   

[首页]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尾页]


第146节_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在线阅读_晴雯撕扇2010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41 t:218-8909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d1a43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