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第163节

日期:2009-12-15 09:43:54
      
        第27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李隆基的总理们(上)
        李隆基的一些趣事以上章节涉猎了不少,在此就先告一段落吧。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好汉三个帮,李隆基前期之所以取得了旷世奇迹,据说是与他的知人善任、吏治精明分不开的。他手下不仅有很多有才华有学识的文武百官,据说最重要的就是他拥有开元四大名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军功章里也有他们的一半啊,其中前两位还是唐朝四大贤相(近似于唐朝政坛的“四大天王”),和贞观时赫赫有名的房玄龄、杜如晦并称,可以说是左右臂膀,也就是在这些超级能臣的大力辅佐下,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才成了有源之水(不然的话就成了无源之水),于是用了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就是布衣天子朱元璋因自己出身低微当了皇帝之后最想认的祖宗,呵呵)的著名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一句来作此大章的题目,也算是精警能点睛是也!
      
        据说原来朱熹此诗是以诗歌形式阐述读书经验的(就像唐朝诗圣杜甫用诗歌作文学批评一样有才,中华文坛牛人多),题目本身就叫做《观书有感》,却很有哲理,而且能用最赏心悦目绚丽多彩的自然景物天光云影来表述,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才能不断进步,就如池塘里的水不断有活水流来才能清澈如许一样。
        哇,不愧是大手笔,难怪贵为“九五之尊”(是皇帝,不是周久耕抽的天价烟)的朱元璋也想和他联宗,想自称第10几代孙什么的,果然有一定道理,如果俺也姓朱,也真想认他为祖宗耶,就如“贼酋”张献忠一见到张飞庙就立马要和猛张飞联宗一样猴急,呵呵。如此枯燥的读书心得被他以山水诗般清丽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是诗界猛人理学大家的话根本不可能,于是俺也爱屋及乌地大大引用一番,而且也蛮贴切,俺们始终这样认为。
      
        在此不禁又突然八卦心大起,为什么唐朝的“四大称号”那么多呢?现在要写到唐玄宗的“四大名相”(以后还有没有写到四大奸相现在我还没理清头绪,到时候再说),之前就有了武媚的“四大金刚”、“四大酷吏”、“四大男宠”以及诗歌界的“初唐四杰”什么的,难道现在娱乐界热衷的“四大天王”、“四大天后”的排行榜习惯是渊源于此的(突然顿悟香港实力唱将李克勤在“四大天王”时代始终“靠边站”的深层原因,因为他是第五天王,按历史有点约定俗成意味的“四大”来排行的话他果然是不入流的,连千年老二都不是,后来“四大天王”相继淡出之后他才“雄起”,也不过是四小天王而已,尽管他已经不小了,唱歌也不错,一度还有天王巨星谭咏麟“太子级“接班人之称)?果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也!有些神秘也有些吸引人。
      
        好,咱们闲话少讲,继续唐朝好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八一八玄宗四大名相之首姚崇的趣事吧。据说他是实打实的“救时宰相”,唐朝政坛的“及时雨”宋江是也。
      日期:2009-12-16 09:42:17
      
        第28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李隆基的总理们(中)
        为什么说姚崇是“救时宰相”呢?这个就又有几个小故事要和大家分享了。
        话说开元初年,有一个叫卢怀慎的宰相,据说是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焦裕禄式好干部,为人十分低调,做官清正廉洁,勤俭节约,不为自己敛财,也不怕自己退休后无资本(心底无私天地宽啊,隆基朝前期这样的好干部多如牛毛),位极人臣不摆谱,还把所得俸禄和皇帝赏赐随手分给亲朋故旧,自己一个硬币也不留,好像那不是他的钱,或者干脆就怕钱多扎手自己会跟着腐败防患于未然的样子,而这样做慈善事业般的乐施好善却苦了他自己的家人,妻子儿女不免有上顿没下顿(做高干子女也有生活风险啊,如果碰到老卢这样的人),经常三餐无肉,餐桌上只上绿色疏菜。他兼任吏部尚书这样的“肥差”也不趁机“权力寻租”一下,捞个盆满钵满,有一次他赴任东都掌管选举活动,居然随身用具只有一个布袋,比老金笔下的布袋和尚还两袖清风满身穷酸,和现在四海为家的农民工朋友一个塑料袋打天下没什么两样。宰相府第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而常年“屋漏偏逢连阴雨”(李世民初期也曾这样励精图治也),苦不堪言啊,连他的儿子在广州当太守时也不为奇珍异宝所动,好像廉洁也有遗传似的,果然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然而,就是这样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还是被当时的人耻笑,讥之为“伴食宰相”,顾名思义也就是陪着吃饭的宰相,因为他凡事避让,不恋权,不专断,他认为自己和当时同为宰相的姚崇相比,才能低了一个档次,所以就很有自知之明地每件事都“推”给老姚处理,自己就做一些考核举荐官员的“闲事”,好像他不是宰相而是姚崇的超级跟班似的,久而久之人们就给了他这个善意的绰号,也好像忘了他的存在似的,如忘记了空气。
      
        不过,老卢也不闲着,他总是在瞎忙,有时简直就是为李隆基“添乱”,专发杂音。比如说他曾和姚崇合作办了作为皇亲国戚的隆基弟弟薛王的舅舅王仙童,因为这厮狗仗人势胡作非为无恶不作,专做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事。为此御史台(唐朝的监察机构)经过深入调查取证掌握了他的确凿罪行,并已经申报立案,眼看就能办了这个坏人,可能是王舅舅走了上层路线吧,于是居然节外生枝有诏书命令紫微省、黄门省复核查实,明眼人一看就知是为坏事做尽的王舅舅开脱罪责了(唐朝“高衙内”是也),也就是现代人见惯了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那种做法。关键时刻,能扛得住的卢怀慎和猛人姚崇共同上书参奏道:“王仙童罪证确凿,已经办成了铁案,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谁还敢相信呢?”于是结案,维持原判,大快人心啊,虽然皇帝没有“面子”,却有力地维护了法律的面子和尊严,是法律的一次重大胜利。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312条记录; 当前163页/共312页   

[首页]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尾页]


第163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8-8725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f5c43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