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
迟玉德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4-10-3020:40:23
11.躁动的青春
对于政变者而言,最可怕的是什么?答案是军队!在这个世界上,决定政治走向的是拳头而不是舌头,任何时代都如此。
驻朝清军只剩一千五百人了,可金玉均仍就不放心,他急切地想除掉清军将领。明治十七年(1884)12月2日,金玉均派手下赴清军大营邀请将领们赴宴,希望借此“劳军”并“促进中朝人民的友谊”。时任将领有三位,分别是吴兆有、袁世凯和张光前,袁世凯提议推辞邀请,他觉得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有条件要造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反!袁世凯不上钩,金玉均也没有办法,即便清军将领健在,他也要发动政变。金玉均觉得自己手上好赖有把子人,可以跟清军纠缠上一阵子,他还有驻朝日军的大力支持,没什么好怕的。可有时他又特别心虚,很害怕日本政府像上次借款那样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有消息说,日本国内对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的作为意见纷纭,明治政府对驻朝公使下达了新的训令,这新训令不日将抵达朝鲜。
开化还是闭关,荣耀还是没落,造反还是臣服,金玉均被两股巨大的力量撕扯着,最终他决定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开化党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于汉城邮政局落成典礼日举大事。12月4日,开化党以“邮政局总办”的名义召开宴会,邀请朝廷要员、清军将领和各国公使参加,结果清军将领和日本公使集体缺席。
宴席间,开化党徒在邮政局附近纵火,然后大吵大嚷:“着火了,救火啊!”开化党企图趁乱杀人,一名朝鲜官员就上了当,他傻乎乎地奔赴火场,结果被乱刀砍成重伤。这名官员挣扎着逃回宴会厅,众宾客见状大骇,四散而逃。
金玉均的目标是在夜宴上清除政敌,如今计划落空了,他只好另谋新策。眼下,控制国王最为紧要,挟天子才能令诸侯。入夜时分,金玉均带领“忠义契”的成员冲入王宫,他告诉高宗清军在邮局纵火,国王安危难保,必须随他而去。此时,宫内接二连三地响起爆炸声,高宗不明就里地被挟持到一狭小偏殿。俄顷,日本公使率200名日军赶来“护驾”。就这样,王宫被金玉均和日本人彻底控制了。
接下来,金玉均以“国王”的名义召见亲华派官员,并当着高宗面将这些人一一杀死。当时时,血溅壁上,声闻御座,高宗连呼“勿杀”,但无人能听。这番情景吓坏了整个王室,高宗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能镇定自若只有闵妃,她竟在混乱间托人给清军将领带去了求援信。
清军将领得知消息时已是次日清晨(12月5日),对于如何因应,三位将领意见不一。吴兆有和张前光提出了一个保守方案,他俩希望能联络到宫里的高宗,以便获得平叛授权。很显然,这个方案不会奏效,因为此刻金玉均就是国王。时间在一点一点地过去,袁世凯坐不住了,他反对枯等,因为时间于金玉均有利。高宗此时是一个等待解救的囚徒,而不是一个可以发号施令的权威;北京朝廷更是远在千里之外,等其授权发到汉城黄花菜都凉了。此刻,朝鲜的命运就掌握在三位将领手中。道理大家都懂,但吴张二将就是不肯行动,他二人痴痴地等待“汉献帝的衣带诏”。
就这样,一天过去了,连个衣带条也没等到。次日(12月6日)十时,清军将领致函日本公使,言明清军即日入宫救驾,请日方不要阻挠。等到下午三时,日本公使仍然没有给出任何答复。袁世凯急了,他对吴张二将说,“如果因为挑起争端而获罪,由我一人承当,决不牵连诸位。”听到这话,吴张二将踏实了,他们启动了平叛行动。
平叛方案是这样的,袁世凯带领一营清兵和一营朝鲜新军打头阵,吴张二将率另外两营清兵殿后。入宫后,袁世凯的部队与日军和“忠义契”发生了枪战。为了搜寻国王,袁世凯身先士卒,表现出非凡勇气,属下为之动容,士卒因之用命。清军占有人数上的优势,日军很快便被击溃,日本公使率众撤出王宫。高宗、闵妃还有世子都被清军解救了,金玉均恨恨地逃离王宫,自此流亡他乡。
上述事件发生于1884年,按中国干支纪年为“甲申年”,所以这场叛乱被称为“甲申政变”。
(未完待续)
日期:2014-11-0121:53:37
(正文接续)
甲申政变自12月4日入夜起事,到6日午后败亡,满打满算不足两日,就按自然天计也不过三天,开化党得了“三日天下”。这让我们很自然地想起戊戌变法,也就把金玉均视为朝鲜的康有为。如此联想没什么大问题,但必须指出,甲申政变(1884)要早于戊戌变法(1898),金玉均(1851年出生)是康有为(1858年出生)的前辈兼导师,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我们只能说,戊戌变法是更为持久的甲申政变,而康有为是中国的金玉均。
戊戌变法在甲申政变结束十五年后再度上演,同样以失败告终,这并非偶然,历史之荒诞有其内在之逻辑。
与康有为相比,金玉均显得更加急躁,他甚至不曾静下心来先写几本理论著作。在政变的两天里,金玉均干得最多的事情是杀人,此外他宣布了“十四条政纲”并照会了各国公使。为金玉均辩护的人会说,这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上述手段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所谓的“资产阶级”在哪呢?再有,那些罹难官员难道是因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死?
很明显,金玉均不是底层民众的代言人,他对农民的态度与那些被他杀害官员的并无不同,他对城市平民则既缺乏亲切亦缺乏认同,广大群众希望闭关锁国,他却想跑步进入资本主义。可以肯定地讲,金玉均十分不受欢迎,开化党也没有民意基础。就在平叛之日,金玉均与同党在逃跑时遭到国人一路追打,他汉城的宅邸也被市民捣毁了,高宗更是将他定性为“当世秦桧”,“殆天地开辟以后未有之逆魁”。
如果说当时朝鲜有“资产阶级”的话,那一定是日本人和他们的买办,而后者被广大朝鲜民众视为“朝奸”。甲申政变是一种叛国行为,可金玉均并非卖国贼,恰恰相反,他发动政变的根本原因是他太过爱国。金玉均投靠日本可不是想把朝鲜卖给日本,而是想把朝鲜变成日本。
遗憾的是李氏朝鲜变不成明治日本,它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的起码条件。李氏朝鲜是东亚朝贡体系孵化出的农耕文明,它没有大商业基础,也缺乏紧凑组织,连识字率都低得可怜!这样一个国家怎么搞“资产阶级革命”,您还真以为杀几个人就能解决问题?
不得不说,金玉均不是个政治家而是个书呆子,他有高远的理想却无落地的能力。接受现实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很遗憾金玉均做不到这一点,他选择了狂躁地盲动——强行将理想的画面拉入现实并以此宣告理想实现了,这种“一瞬间至极乐”的吸『毒』式刺激只能导致自我毁灭。
与康有为类似,金玉均缺乏德行也没有谋略,他领导的甲申政变完全是一群癫痫患者的集体发作。依照儒家道德,金玉均绝不算是“好人”——为人臣子却犯上作乱,做人领袖却统驭无方,拯救生民却无谋无策。若离开开化党小圈子,金玉均几乎找不到能理解他的人,他也不试图获得公众的理解。金玉均具有强烈的救世情怀,却一点也不想接触普通百姓!据说,女人常常爱上幻想中的男人,而男人常常拯救幻想中的家国。
从根本上说,金玉均一直生活在书斋里,他的两班贵族出身和精英主义哲学让他从心底远离底层民众,他领导的政变注定得不到广泛支持。政变失败后,金玉均并不做自我反省,反尔认为中国人以大欺小、日本人背信弃义、朝鲜人奴性十足。试问,这样的“资产阶级先行者”值得同情和褒扬吗?
也许,金玉均真该像袁世凯那样逛逛青楼,去了解一下真实的世情和人性,那才是人间大学问。
甲申政变是金玉均人生的最高『潮』,之后他随竹添进一郎流亡到日本。起初,金玉均还能收到福泽渝吉等“日本友人”的接济,后来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了维持“日朝友谊”,明治政府果断地将金玉均流放到离岛,金玉均在那被不少朝鲜刺客所问候。这段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让金玉均看清了日本人的真面目,怎奈悔之晚矣……
被日本人抛弃后,金玉均萌生了接触清政府的想法,他为此给李鸿章写了信。当时,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担任驻日公使,李金二人进行了多次接触。到1894年,金玉均在日本已经流亡十年了。这一年是中国的甲午年,阳春三月,金玉均乘日本客轮来到上海,他准备广泛接触有关人士并适时北上拜会李中堂。金玉均不会想到这是他的死亡之旅,他在酒店刚安顿好就被同行朝鲜友人所枪杀,时年仅四十三岁。
壬午军乱被镇压了,甲申政变又被镇压了,城市贫民回不到过去,开化党徒也奔不向未来,接下来怎么走大家很茫然。可以确定的是变乱不会停止,因为窒碍资本主义扩张的体制仍在。暂时的安定不是真实的和谐,在平静的湖面下暗流涌动,朝鲜社会正在积聚爆发能量,一场新的大乱将于甲午年上演,这一次的主角是农民。
喜欢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创建缓存:876a2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