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64节

寒山憶雪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以进为退,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弘光三年(1647)四月,两淮、江浙集结兵力十三万余人,以赵应元为征虏大将军,以王之仁、李成栋为副将,李元胤、杨缘启为参将,率军渡淮北伐,进攻徐州。
        明军兵分两路,东路赵应元为主力,出淮安,沿运河北上,西路由李成栋为协攻,出凤阳,攻宿州后,与东路军夹击徐州。
      
        这一招分兵,除了有两面夹击,使得清军左右不能相顾的目的之外,还有迷惑清军的意图。因为赵应元为主力,以攻城兵为主,携带大量辎重、器械,兵力雄厚,而西路军则以步骑野战兵力为主,兵力只有四万人。这样一来,两路进军,清军要防守徐州,必然要在野战中先挫杀明军的锐气,所以首选的必然是兵力较少的西路军。而清军一旦将兵力调出截击明军西路军,那么东面的防线必然变得薄弱,东路军就可以趁机攻取邳州。
      
        邳州在运河之畔,借运河之变,可溯沂水北上,进军鲁南地区,也可以顺运河西进,直指徐州。邳州的军事价值在于,它是一个攻取徐州的前进基地,夺取这个基地,徐州就攻下来一半了。
        李成栋从凤阳渡淮北上后,攻克宿州,俘士卒四千余人,骡马一千余匹。而后,继续北上,从宿州城北的符离桥(今符离镇)刚过濉河,就在此遭遇了的清军的主力野战部队。清军这一次出动了兵力相当雄厚的精锐,看样子不是想来阻截明军这么简单。李成栋直觉判断,清军是想把明军这支兵马全歼在符离桥。
        有了判断,李成栋就开始调整部署,行军队形很快调整为紧密防御式作战阵形,没办法,在善于奔袭野战的清军面前,采取进攻型作战阵形,会将侧翼与后方严重暴露给清军,清军在野战中以速度和冲击力著称,后方暴露无疑是送死。除了摆出防御型作战阵形外,李成栋还在军阵周边设置阻挡骑兵冲击的障碍,如战车、鹿角、扎马钉等,同时军分前后左右四部,后军扼守符离桥,其余三军背河而列,成品字形,各部以骑兵居侧翼,以长枪兵环卫四周,弓弩兵居内侧打击,粮草辎重安置于军阵中心。这样看来,李成栋似乎跟南朝的刘裕学了不少东西,因为很明显,李成栋所布的阵形有点类似于刘裕的却月阵。
      
        李成栋明显是跟清军耍无赖,你清军来堵截,我就不走了,反正西路军的目的是诱敌分兵,给东路军腾出机会,又不是主攻徐州,只要粮草不吃光,水源不断绝,在这里驻扎一两个月都没问题。清军想来攻,好啊,双手奉陪。
        日期:2013-05-1120:10:52
        ========更新========
        看到明军如此清醒,清军将领才知道明军早有准备,但来都来了,能歼灭当然更好,不能歼灭,能杀伤敌军,阻挡明军继续北上,保证徐州安全,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清军当然还不知道明军两路北伐的计划)。
        清军开始对明军的军阵发起冲锋,但是由于障碍物的阻挡,骑兵冲击自然无效,步兵的冲锋也因为明军强大的弩阵压制而损失很大,没办法,最后只能像攻城战那样,用楯车掩护工兵逐步拆除障碍物,但是明军竟然抬出轻型野战炮——虎墩炮,相当于今天的迫击炮,对准清军楯车横队就是一阵狂轰,楯车进攻也无法奏效。
        这时候,清军唯一能破解明军的方法,就是调来炮兵对准明军军阵猛轰。可问题是,清军是迅速集结前来阻截明军,是打算在野战中围歼明军,又不是攻城战,带大炮干啥呢?所以目前来看,清军似乎还没法破了明军的军阵。
        不过上天是照顾清军的,因为春旱时节,濉河的河水很浅,清军探知在符离桥下游二十余里处,水浅可渡,于是以后军从下游渡河,绕袭明军后方。然而等清军的奇袭队伍抵达符离桥南时,他们才发现,白忙活了,因为明军的后军已经在桥南布置了方向,清军从后方偷袭的计划也告以失败。
        这样的话,清军只好向徐州城请调火炮来助阵了,但是徐州给出的消息却是,赶紧回来吧!
        因为邳州失守了,十来万明军气势汹汹地朝徐州逼来。
      
        西路军的坚持为东路军的进军赢得了时间和机会。
        就在清军傻傻地在符离桥围堵李成栋的时候,明军东路军水陆并进,连克桃源(泗阳)、宿迁,兵临邳州城下(今江苏邳州古邳镇),邳州告急。清军虽然从徐州派出了一支队伍前往符离桥,但毕竟兵力还算充足,于是派出马步兵两万救援邳州。然而明军却以重兵迎战清军援军于占城镇,大败清军。邳州守城清军见固守无望,遂开城投降。
        邳州一克,明军即以邳州为根据,直指徐州城。徐州城东、北两面面临黄河,南倚云龙山、泉山等山峰,西南临云龙泽,其中云龙山尚有一截山脉处于城内,登山可观察到城外一切景象。这样的淮北重镇,实实在在的易守难攻。
        明军仍然像反攻南京之战一样,先以水军切断黄河水路,事先以船炮轰击徐州城,威慑城内清军,干扰其注意力,后续马步兵再趁机抢占徐州城外泉山、奎山、云龙山等各处高地,布置营垒,按照攻城的部署调整各军。
        徐州被围,清军守城的兵力严重不足,符离桥的清军只好放弃对李成栋军的围攻,回援徐州。
      
        日期:2013-05-1214:24:34
        ========更新========
        四月二十日,清军一路驰援,趁明军立足未稳,打算一举攻破明军的城外大营,但明军不可能没有准备,用车阵阻挡清军于大营之外,以长枪拒敌,以强弩杀敌。清军的突袭非但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损失很大,只好入城据守徐州。
        现在徐州城的清军,约有七万到八万之间,其中汉军绿营有四万之多,分属河内总兵祖可法、开归总兵高第等统辖,汉军八旗两部一万四千人,由佟图赖、李率泰统领,满洲八旗两部一万五千人,由谭泰、巴哈纳率领,主帅为清廷的郑亲王济尔哈朗。
      
        清军主力进城后,明军也在云龙山、奎山架设了炮台,居高临下,俯瞰城内,凭借地形的优势轰击城内的清军据点及城墙,连日炮火不断。赵应元发起总攻令,在炮火火力的掩护下,明军一连数日几次发起攻坚冲锋,皆被清军奋力击退,攻城而不得,徐州之战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迅速攻坚既然无法实现,赵应元改变策略,转速攻为持久围困。会合抵达徐州的李成栋部,明军兵力增加到了十三万有余,对徐州的清军占有绝对优势。赵应元在徐州城外布置了一道死死的防线,用来围困徐州。
        徐州城以北以东为黄河,是天然的包围圈,明军只需将高大的战船开入河中,就可以居高临下观察到徐州城东、城北的战场局势,也可以阻绝清军渡河北逃。在城西南,有天然湖泽阻绝,南面又有云龙山、奎山,明军依山修筑防线,阻绝清军从城南突围。在城西,离城相当大的距离都是一马平川,明军在这里挖掘了壕沟,在壕沟外侧堆筑了土墙,阻挡清军从城西突围。
      




返回目录

[61]   [62]   [63]   64   [65]   [66]   [67]  

[首章]  [尾章] 64章/共13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619e9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