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85节

晴雯撕扇2010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4-03-1218:50:52
        王宗弼引发的危机得到平息,但郭崇韬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王宗弼死了,但宦官的怨恨、李继岌的猜忌,并未湮灭。
        郭崇韬与李继岌、李从袭之间的关系还是一笔糊涂账的时候,新的麻烦又来了。
        平蜀之后,郭崇韬部署西征军开展“剿匪”,肃清前蜀残余势力。李存勖有些不放心,王衍都逮着了,郭崇韬还带着大军留在西川干什么?于是乎,李存勖派出了一名叫向延嗣的太监,前往成都督促西征军撤回中原。
        李存勖也是,打完仗不得打扫战场吗?再说了,派人也不能派个太监来啊,这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吗?
        向延嗣一来,西川的形势就更复杂了。郭崇韬一如既往地对这个死太监爱理不理,向延嗣哪里受过这等冷遇,李从袭又在一旁煽风点火。很快,李存勖就接到了西川的密保,说郭崇韬滞留西川、大肆敛财,意欲自立为王。
        建国以后,李存勖就跟郭崇韬貌合神离,双方因为很多的事情而隔阂日深。郭崇韬将希望寄托在“接班人”李继岌身上,教导他将来执政之后,一定要清洗宦官。李存勖对郭崇韬大权独揽的态势也愈加不满,接到这样的密报,自然是宁可信其有。
        皇后刘氏也接到向延嗣的奏报,说种种迹象表明,郭崇韬已经开始着手叛乱。郭崇韬一反,魏王李继岌必然成为刀下之鬼。因此,爱子心切的刘氏不断向李存勖施加压力和影响。宦官、后宫的势力群起而攻之,终于促使李存勖下定决心,致郭崇韬于死地。
        做决定不难,难的是如何平稳地处理郭崇韬?他可是带着几万大军驻扎西川!
        李存勖首先想到的是孟知祥。按照原计划,平蜀之后,孟知祥就应该走马上任了。李存勖交给孟知祥一项秘密任务:暗杀郭崇韬。
        孟知祥跟郭崇韬关系不错,当初是他举荐郭崇韬接替自己担任中门使,如今自己又得到郭崇韬的举荐出任西川节度使。再说了,郭崇韬谋反证据不足。于情于理,孟知祥不仅不能接手这样的任务,还给郭崇韬说情,说他作为国家勋旧,不大可能干这种身败名裂的事情。
        孟知祥好说歹说,李存勖有些动摇了,决定派心腹马彦珪先行前往成都,掌握第一手材料。如果郭崇韬已经班师呢,这事儿就算了;如果他按兵不动,哼哼,就别怪爷不客气了!
        李存勖哪里料到,马彦珪根本就不是接手此项任务的合适人选,因为马彦珪是坚定的“倒郭派”。
        马彦珪出发之前,将消息透露给了皇后刘氏,刘氏火急火燎找李存勖施加压力,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李存勖呢,经孟知祥的一番劝解,火气消了很多,破天荒地跟刘氏打起了太极。
        刘氏不肯罢休,擅自让马彦珪给李继岌“传旨”,立即诛杀郭崇韬。
        李继岌接到刘氏捏造的“旨意”,犹豫了。虽说他对郭崇韬心怀不满,但真要让这个朝廷重臣人头落地,李继岌还是有些于心不忍,下不去手。再说了,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只有“口谕”?圣旨呢?
        李从袭急了,边哭边劝李继岌:“事已至此,万一传到郭崇韬的耳朵里,那可就要大乱了。”李继岌想想也是,大腿一拍,就这么办吧!
        同光五年(926年)正月,李继岌以商讨军事为由,将郭崇韬及其二子郭廷诲、郭廷信诛杀。
        随后,宦官、后宫系统也开始在朝中清洗郭崇韬的势力。睦王李存乂是郭崇韬的女婿,杀!朱友谦也遭到构陷,说他与郭崇韬暗中勾结,意图谋反,也杀!
        郭崇韬的亲眷、同僚,冤死者不计其数,洛阳城在刹那之间阴云密布、人心惶惶。
        日期:2014-03-1318:46:00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郭崇韬死于非命,李存勖并没有轻松多少。
      
        说郭崇韬谋反自立,纯属别有用心之人的诬陷与捏造。在郭崇韬以“谋反”的罪名被冤杀之后的一个月,真正的谋反却发生了。
        谋反的不是别人,正是西征军的主要将领、时任陕州节度使的康延孝。
        康延孝归附李存勖,时间不算长,但起到的作用相当关键。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康延孝提供的情报和作战方案,凭借河东军的兵力,消灭梁朝得耗费更长的时间。
        遗憾的是,李存勖建国之后,有功归己,有过责下,除了“文工团”以外,其他各色人等的功劳基本上是一笔勾销。对此,康延孝不能说没有怨言,但刚刚投靠新主就论功劳、要待遇,未免有些给脸不要脸。——人家河东军的旧将都在一边歇着呢,你一个投降将领有什么资格“矫情”?
        灭梁之后无缘受赏,康延孝可以忍气吞声,但灭蜀之役,康延孝有话要说。
        西征平蜀,康延孝的功劳不可谓不小,至少比邠州节度使董璋强啊,但行赏未必论功,董璋因为跟郭崇韬关系好,处处压过康延孝一头。
        康延孝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虽然不敢找郭崇韬理论,但拿董璋出气还是可以的。于是,董璋三天两头接到康延孝的“恐怖信息”,以斩首相威胁。(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
        董璋心里清楚,康延孝连朱友贞都能出卖,什么缺德事儿干不出来?好汉不吃眼前亏,董璋找到郭崇韬,将康延孝威胁自己的过程和盘托出。
      
        郭崇韬依然秉承“以柔克刚”的处事原则,任命董璋担任东川节度使。董璋没了军职,康延孝一个武将,拿文官是没办法的。
        康延孝哪里想到,自己的“恐怖信息”竟然成了董璋的“幸运星”。事已至此,康延孝豁出去了,怒气冲冲地找郭崇韬讨说法,说他派董璋去东川是瞎了狗眼。
        郭崇韬也怒了,让谁做东川节度使,那是老子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你插嘴?
        无理取闹的康延孝尚未受到处理,郭崇韬就死于非命。康延孝乐坏了,屁颠屁颠地找到董璋,说你靠山也玩完了,咱们是不是该吧旧账算算,省得以后记不住。董璋哪里还敢说硬话,赶紧告罪讨饶。
        康延孝志骄意满,但添堵的事情接踵而至。
      
        李继岌奉命率军返回中原,抵达关中地区时,接到了李存勖发来的敕令。敕令通报了朱友谦伏诛的情况,并命令董璋率部前往遂州诛杀朱友谦的儿子朱令德。
        董璋领命而去,殿后的康延孝闻讯后又开始钻牛角尖了。郭崇韬死了,董璋为什么还这么受器重?故意针对我是不是?
        康延孝越想越气,碰巧董璋率部从自己眼皮子底下通过,前往遂州。董璋匆匆路过,也懒得跟老冤家康延孝打照面,这一下就戳中了康延孝最脆弱的神经。
        如今郭崇韬被杀,朱友谦也被杀,康延孝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个“功臣”的结局。现在被冷落,不久的将来就是步郭崇韬、朱友谦的后尘了,不揭竿而起,还有活路吗?
      
        更麻烦的是,康延孝身为陕州节度使,手下清一色的河中兵,朱友谦的旧部。康延孝有了叛乱的想法,那真可谓是一呼百应,大家比过年还要高兴,纷纷攥紧了拳头,为老领导报仇。
        随后,康延孝率部重返西川,自封为西川节度使、三川制置使,大肆招兵买马,不出数日便扩充至五万之众。
        康延孝让李存勖噩梦成真,李继岌只得停止班师,派任圜率七千精锐骑兵前往平乱,李继岌则率大军返回利州(今四川广元)屯驻。
        拥兵谋反,自立为王,曾经的康延孝打死也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坦率地说,康延孝做出这个决定,意气用事的成分比较大。以西川目前的形势,康延孝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西征军离得不远,董璋那里还有两万人马,新官上任的孟知祥也有好几万。康延孝区区五万人,大部分还是临时招募的,你揍得过谁?
        很快,康延孝便遭到任圜、董璋、孟知祥几路人马的围攻,龟缩于汉州(今四川广汉)负隅顽抗。在最后的战役中,任圜玩起了心眼,以老弱士兵出营挑战,精兵则埋伏于阵后。已无退路的康延孝果然中计,准备“绝地反击”,结果遭遇惨败。任圜趁机攻破汉州,康延孝出逃,没跑多远就被逮了回来。
      
        在押解至洛阳的途中,李存勖下旨,将康延孝处死。
      




返回目录

[82]   [83]   [84]   85   [86]   [87]   [88]  

[首章]  [尾章] 85章/共14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77ec9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