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青跟我聊天,聊起了我们初中一个要好的女同学瑜最近跟她小聚了几天,说瑜也比较关注心灵成长,婚姻家庭和亲子关系。这个年龄阶段的女人关注的东西大同小异吧。瑜说,小时候她父亲的冷漠和轻视给她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今,她女儿也受她的影响,胆小而怕事。她现在又看心理医生和相关书籍,觉得受益不浅。
我听到后感到有些震惊,她曾经是我羡慕的对象,她能耐的父亲和安宁的成长环境。她父亲一直为她上重点中学、中专支付高价和自费,为她留在城市里的工作找好单位。她也有不为人知的心灵伤痛,她父亲冷暴力和重男轻女的歧视,带来深重的伤痛。没有人拥有完美的童年!
瑜的倾诉唤起了我和青久远的记忆,青只记得她那时比较瞧不起人,我则受其轻蔑不屑的眼神伤害,痛哭着跟同桌的青描述瑜的神情,青甚有同感,宣泄我的痛苦和不满。事情过了好久,瑜跟我聊天,问我对她有什么看法,耿直的我只说了那次受伤感受。当时,她也表现得出乎意料,一种不自知的难过和痛苦。而今,我明白了,她在她父亲的影响下潜移默化了习得了他言行举止,她并不自知,对别人她也会无意识地表现她父亲的“那一套”。
有一天,她女儿出现了问题影射出她内在的问题时,她痛苦地发现自己正在重复着父亲对她的伤害行为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令她痛苦万分,更加痛恨她的父亲,归咎于问题根源在于他父亲早期对她造成无法磨灭的创伤,不曾修复的伤痕继续伤害她的孩子,她现在的生活,是她难以接受和忍受的。
日期:2009-08-06 16:59:58
生命的重建(3)
我们不喜欢父母的缺点或错误,可是悲哀地发现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时常犯他们同样的错误,自身出现父母的性格弱点。近几年来的反思和内观,我渐渐地认识了自己,也加深了对父母的了解,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父母对自己影响。特别是自己也作为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有所了解后,明白了家长带给孩子是多么深远的影响,父母的行为举止身心状态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生命构建,孩子全身心都是一个开放的感官,不仅感受父母,还吸收父母给予的一切,不仅影响了他的生理建构,还抵达他的心灵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底蕴。
以前,别人批评或指出我缺点的时候,我总感到逆耳甚至恼怒,一般不以为然地认为是他看我不顺眼,挑我刺呗!(哼,我还看他不顺眼呢!)或是他不理解我,才这样说我。再者,是朋友比较温和地说我,我亦充耳不闻,不当一回事。这些人里头,说我最多的是我LG,我对他的态度,其上三种都有。反正跟他或不投机,没有共同语言,难以相互沟通理解!
时至今日,我觉醒后一一检讨审视,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并非如以前所想的原因,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客观真实的。我身上的诸多缺点,几乎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它们的母亲,我是如此真切深刻地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反观自己,那些缺点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也给自己留下了浓郁的痕迹。彻底地痛悟了,父母不仅给予我生命(身体),还让我继承了他们的心灵和精神。
父母是我成长中最好的一面镜子,从他们的反应模式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真实面目,揭开了所有表象的掩饰和隐藏,变得如此明晰和真切。我为拥有父母同样的缺点而痛苦,也为能认识自己、明了自身缺点而欢欣快慰。
日期:2009-08-07 11:28:53
生命的重建(5)
我离开家出来读书工作已经18年了,在这么漫长的岁月里,从时空、物质、环境上完全是属于我个人主宰的,父母对我实时影响几乎没有。大学里同学和工作上的同事、好友都为我的无知感到不可思议:书本里长大的!怎么对现实社会一点认识都没有?连这样的常识都不懂?他们这样说我,我也懵了,竟然不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确实也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无奈而悲哀!
近年,父母再次来到我身边,一起生活。他们对生活的无知,令我诧异,对普遍的社会现象投入感情,如同刚出世的孩子,睁开眼睛看这个新奇的世界那样出奇认识现实社会,为鸡毛蒜皮的事冲突、纠缠不清。无知的父母养育出无知的孩子。
我保持一种清醒和觉悟体察:父母的相处模式,特别是母亲对父亲的态度,审视检讨我对丈夫方式以及与其之间的关系,发现我态度和方式与母亲如出一辙,总是挑刺不满抱怨,眼睛盯着对方的缺点,看不到他的有优点,习惯于批评指责,极少宽容和赞扬,缺乏尊重和体贴,说话的口气中带着不满责备。
父母之间的冲突持续了几十年,他们之间的不和谐回响在我的生命里,令我深感痛苦。终止家庭的不幸,是我一直的渴望和追求,我不要重蹈覆辙,不想继续在错误的泥潭里挣扎,更不愿意我的孩子还承受我曾经的痛苦。
从父母相处中看到他们的错误,我反其道行之,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言行、思想,当大脑自动启动旧有模式对待丈夫时,我对其保持警醒并主动地泯灭了,积极促进新的行为模式,商量的口吻,考虑对方需求的体贴,给于他自由的时空,信赖与宽容,看到他缺点也不往他的优点。我们关系走向缓解、平稳、融洽。同时,我也引导了父母,让他们走向和睦相处之道。
不幸的生活在不断重复错误的生活模式,自我的觉醒和成长重建全新的正确生活方式,走向幸福之道。
日期:2009-08-07 12:16:35
生命的重建(6)
不仅在婚姻里,我们很容易重复父母的相处模式,在对孩子,我们很难走出父母对我们的方式。父母已经成为我们内在的父母,他们的生活模式,对待我们的方式,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生命无意识里,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父母曾待我的方式态度一一彰显和凸现,令我不能自抑。我对孩子缺乏耐心,孩子不顺心,很容易让我生气,跟母亲一样情绪化。虽然我不喜欢母亲的自恋,在对待孩子时,我表现得比母亲好不了多少。我很难去迁就孩子,理解孩子,满足孩子需求,大凡都是从自我感受去处理问题,一些强硬的口气和僵化的做法跟父亲待我没什么区别。
自恋的人,很难对别人表达真爱(无条件的爱),因为他更爱自己,他的言行操控于他自身的感受、情绪,难以理解和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庆幸的是,我身边有不少优秀的妈妈,她们给了我很好的榜样,如何理解孩子,无条件爱孩子。让我知道自己不仅错在哪里,还知道如何改正,让自己能从善如流,受益匪浅!
写这些章节,让往事浮现,唤醒了潜抑心灵深处的童年痛苦记忆。父亲的承受不了生活压力表现出的惶恐、紧张和焦虑,脾气暴躁;母亲的性格粗野、自恋、情绪化,还有他们之间没有休止的战争,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孩子成了父母恶劣情绪的宣泄出口,吸收了太多垃圾,承受沉重的压力,都在成年后的生活逐渐展现。
当我们是孩子时,对生活中我们无能为力承受的东西,出于自我保护我们会自动忽视或潜抑在生命里,未曾处理和修复的伤痛会在今后的岁月中逐渐浮现。
坦诚地说,即使是今天,去面对生命里早期的伤痛,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和非凡的挑战。
日期:2009-08-07 14:44:37
生命的重建(7)
童年创伤在成年后生活中的不时呈现,若无力处理的话,隐隐作痛旧患很可能会困扰一生。生命的重建很重要的工程在于如何修复旧日的伤痕。面对过去创伤太过痛苦无助,让人们很容易把痛苦归咎于别人,然后从心底里怨恨伤害自己的人(父母作为最重要的养育者,成了不少人怨恨的指向)。伤痛的呈现,由于意识的强烈和投入感情,只是加重了创伤的痛感,却无能处理伤口,把自己导向歧途。
年幼时对伤害的忽视和潜抑,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策略。而成年后的逃避只会令旧伤如同脓包,背负伤痛终其一生。毕竟,成人的心灵成长与成熟关键在于对生命创伤的强大自我修复能力,使其趋向和谐与完善,这是每个成年人的责任,不是父母的责任。无论多么艰难,扛起这个的担子的我们自己,只有我们非常清楚自己的脓包在哪里,如何处理才能愈合。
创建缓存:9133d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