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04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我只想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活在常态的生活中,所以,无论生活出现什么样挫折,我都可以面对,绝不逃避。哪怕痛苦令心灵颤栗,风雨无情地打击身躯,我始终保持站立,站立着不倒下,不放弃迈开步伐前行的信心与希望。
        日期:2009-08-28 10:57:47
        成长(7)
        令人抑郁的第二罪魁祸首是负面的思想和失衡的心理。这也许正是派克所说的抑郁人格,总是看到事情的阴暗面,对事情的积极面视而不见,如此偏激的思想极容易令心理失衡,引发心理危机。
      
        负面思想→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产生压力、焦虑、恐惧、逃避心理→进一步激发负面思维→愈加剧心理危机→恶性环形循环
        不少的抑郁者掉进了这个恶性环形循环中饱受折磨,却找不到解脱的办法。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遏制负面的思想,激发积极的思想。
        积极思想→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产生信心、希望、力量心理动力→支持自己直面现实→激发心理能量和开放心态走出困境→良性螺旋上升的循环(成长)
        若能及时转变思想,建立良性螺旋上升的循环,走向成长之路是必然的。
        现实中踏上成长之路并非如道理上讲的那么轻而易举,而是异常艰难,不少人总也爬不上岸,一直停留在最初状态中反复沉浮。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知朋友们有没有观察一下习惯的形成?习惯在形成的最初都只是有意识一次性行为。比如,我第一次告诉孩子要把垃圾丢进垃圾桶中,不能随手扔,孩子可能不听仍然丢在地上,也有可能顺从了。他不听,我也不能去责备他,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给他做了示范,对他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做好了,表扬他,强化他的积极行为,使他发扬光大。不管是出现那种情况,经过生活中无数次的反复影响和做为,最终他都能够形成文明行为,形成习惯把垃圾丢在垃圾桶。习惯成了无意识行为,为了生命里自然而然的事,
      
        人们负面思维的习惯在本质上与丢垃圾的习惯没有区别,只不过所属的领域不同,一个属于思想内在的领域,另一个属于行为领域。负面思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孩提时,父母的思想不所不在地影响着孩子。一是父母本身就有负面思维倾向,他们成天生活在悲观消极的思想里,这对孩子形成思想之际直接的侵入和毒害,孩子的天性是模仿成人,用全身心去感受成长环境中一切,包括潜藏在父母深处的无意识状态,成长环境为他提供什么,他就吸收什么,成为什么,从而建构他的生命。所有的心理学都认为生命早期的经历对以后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荣格在认同这一观点的同时也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
      
        早期形成的习惯,不管是内在的思想上还是外在的言行上,都具有强大的习惯力量。不良的外在的行为举止,环境的改变,自身素质的提高,来自外在的善意批评或羞耻感激发的自省,让人们逐渐纠正坏的习惯,形成与现今生活环境相符的好习惯。言行上的习惯,好于不好,容易觉察,也容易经过意识的觉醒,反复的操练坚持而后形成新的好习惯。
      
        对于人们内在的思维习惯,因为看不见摸不着,也不必承受外在的压力,生活上长期无意识地自动思维,一直沿用着固有的反应模式和思维习惯,而丝毫没有觉得异样不妥之处。那些固有的生活模式和思想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命里,成为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感它质疑它,如同否认自我,必然带来分割感和痛苦。唤醒一个人的自省之心不易,成长之旅也是充满挑战。
      
        日期:2009-09-02 12:01:19
        愿你的心宽容似海,再也不提他对你的伤害
        这个题目是毛阿敏唱的爱上张无忌,其中一句歌词按自己的心意修改了一下,也是我最想对自己说的心里暗语。
        人生进展顺利时,对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比较宽容平和超然。一旦要承受过去造成的现实困境时,旧日的伤痛很容易死灰复燃,再次纠缠于循环于被伤害情境中,一次次唤醒记忆在自我思维的幻象中身临其境地体验其中的苦与痛。很多时候,我们在无知无意识中才容易受伤,受伤后激发了意识的觉醒,过去的经历变成了有意识的认识,意识觉醒后再去反刍,衍生对自己无知的懊恼悔恨,对伤害自己人的怨恨,愈加强化泛化了旧日的伤痛之感,如此的感受让人更执迷于过去的影响,任由感觉与思维把自己带进无明的痛苦循环之中。
      
        地狱只是你自己嗔恨的觉受。我们的痛苦来自于自己的觉受。(《正见》)
        放下过去,过去就让它过去吧!道理也很简单,不管是劝说别人还是劝慰自己,也很容易,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的无几人,人天生的强烈自我意识,紧紧抓住完全属于自我体验感受,难以真正做到从心底里放下,即过去不再唤起情景感觉。再说,人总有带着强烈个人情感的无知执着。即使记忆和思维带来痛苦,人也会由于以上原因宁愿承受而没有放弃的觉醒。
      
        很明显,纠缠过去的后悔和怨恨中于事无补,其实更是对现实困境的逃避,逃避到心理悔恨中,以为这样子就可以规避自我承担的痛苦。
        如果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是有意识的行为,那是我们内心无法接受与难以原谅的。如果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行为是他无意识的行为,从内心上我们更好接受和更应该原谅的。可以说,生活中人们大凡都是无意识行事的,遵从自己的心意与人性,潜意识很大地支配了人们的言行。既然他人几乎都是无意为之,他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引起的后果与认识,又如何去责备他呢?宽容与原谅是必须的,也更加符合人性。除非你唤醒了他的意识,然后才能要求他做到。唤醒一个的意识已经很不容易,要求他做到更难。所以说涵容是待人的第一法则。
      
        无论对于怎样的人生困境,它与过去有怎样的渊源,我们都不管它,唯一的办法就是如同面对一块难啃的骨头,就是使劲啃掉它,同时激发我们的潜力和斗志,实现对困境的突破与超越,成就的是个人内在坚强与成长。才有真正的放下。
        日期:2009-09-03 14:33:44
        成长(8)
        虽然说内在的思想和思维的不良习惯不易觉察,但也至于不可以觉察。在生活的进程中,不知不觉总在重复着类似的痛苦,总在同一个地方摔跤,不断地出现心理障碍,例如:容易与别人产生矛盾冲突,人际关系紧张,常有被欺负委屈压抑感,生活过得磕磕碰碰,不是这事让自己烦心,就是那事让自己恼火,诸如此类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一般人们都会认为自己没有问题,问题是在别人身上或自己倒霉遭遇而已。是的,我也有很长的时间坚持这样的想法,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
      
        直到觉醒,从前以为贫穷是生活不幸福的根本原因,而今很多梦寐以求的渴望都已经实现,为什么还是没有幸福的感觉?这个非常令我迷惑,物质上好起来仅仅是让生活上好过一些,并不是物质上丰足就等于幸福,还有人际间各种各样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还是人的心态或说思想。如果一个人心态不好,拥有再多再完美他都与幸福无缘,因为他的思想与幸福背道而驰。
      
        并不是说物质上的保障没有意义,物质上的保障起码让人从生存的奔波和挣扎中解放出来,才能力去追求情感、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完善自己的灵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努力,很多人都能实现生活上的经济保障。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内在重建与成长,给现今生活提出了新的挑战。
        日期:2009-09-04 15:00:17
        成长(9)
        生活上的挫折,不仅仅是境遇的问题,也有内在很重要的原因,甚至是根本上的原因。所以从个人历程看,不难发现类似的事件不断的重复出现,经历相似的痛苦。
        对生活的反思,对自己内在的检视,质疑与检讨固有的信念和思想,不再执迷坚信不疑,从省思开始,如同打开了封闭的自己,为内在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门,与外界有了交流,不再固步自封,闭关自守,踏上了成长之路,在生命的进程上与时俱进,不断淘汰思想的垃圾,不合理的生活信念,让外面的精神养分流入,重塑正确坚定的人生信仰,我们的灵心跟身体一样,也需要有良好的新陈代谢的,祂才能充满活力和能量。
      
      




返回目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首章]  [尾章] 104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5e581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