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49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我以为自己已经很好了,读了《生命的重建》,它象一面明晰的镜子真实地让我明了,现在状态是不错,还可以更上一层楼,过得更加健康、幸福。
        我必须遵从它的智慧戒律:
      
        1、我要更加爱惜自己,赞赏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仔细聆听自己的心声。
        2、无论何时何地,我的想法都要更加积极乐观,内心宽容并充满爱。
        3、看到自身隐藏在病痛中的心理模式,正视存在的问题,积极改变,开创新生活。
        要做得第1点,我不容许说贬损自己的话语,也抗拒出现踩低自己的念头。比如,我要去一个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基于本人不太会认路的能力,我一般比较依赖朋友,如果一个人独往,很害怕自己迷失。当打电话叫朋友一起去时,我说了句:“我害怕自己不认的路,这方面自己很蠢的!”内心警觉自己错了,我怎么这样说自己呢?认路可能不够用心,所以记得不清而已,随便说自己蠢是很不明智的。我告诫自己:以后不许这样说自己了。虽然朋友不能一起前往,我心理对线路还是迷迷糊糊,但是,我拒绝了消极意识(心慌慌,没有信心找到要去的地方的惶恐),以正面积极的想法指引自己,努力搜寻以前的记忆,想起、认清一些标志,心中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顺利到达,如有神助。事实上确实如此,我一步冤枉路都没走,非常顺利找到了目的地。
      
        我想起了两年前的因为没有认路高人的好友在身边,自己对只走过一次的路又蒙查查,心慌心急在高速的分岔口上错了方向,整整开了4个小时的冤枉路,弄得一起坐我车的好友心有余悸。
        信心和意识决定了事情的成败,我努力做得第2点。意识、特别是潜意识,对人的作用是神奇的,发挥着超乎想像的魔力。
        日期:2007-9-26 10:39:45
        ―――167―――
        成长,不断地成长
        尘世中很多人对世事都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或愚蠢的信条,其他人与抑郁者的不同只是偏执的程度不同而已,其他人对事物的偏见和错误也令人痛苦,降低了生活的质量,只是还不至于导致抑郁。而抑郁者对事物的反应显得更加极端才陷入抑郁的困境。但本质是一样的,抑郁患者对自己要有信心,不必恐慌,我们只是犯了世人皆会犯的错而已,只要认清错误,改正错误,调整自己,一定能走出抑郁。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生活新的起点。虽然改变我们的反应模式(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我是可以改变的,不断地检讨纠偏,趋向理性和完善。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向理想的目标迸发。”正确方向和路线的指引,我还是满怀信心地前进。
        一直以来,工作上的事都比较顺利,可是,近日因取财务数据遭到财务人员的抵制,态度强硬恶劣,导致无法上报报表。这么多年一直有与财务打交道,有些财务数据从统计口径上报,以前的财务人员非常好商议,很快把数报给我。可是,现在新换上的财务人员黎坚决认为不是他应该做的事。多年来,我在工作上遇到了阻滞,让自己感到有些沮丧,摊上黎这样的人也让我感到恼火,报表不能上报带给我一些焦虑和困顿。意识到自己遇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我必须解决它,不受它的困扰。
      
        生气是没有用的,我不要、也没有必要生气。生气只会把自己引向歧途,让负面情绪困住自己,失去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抗拒事件的困扰,解决它是同时也解除了困扰,我必须有信心。
        职责的界定是领导和综合部的事,那就让他们去商定吧。反映矛盾是我应该,也是我能做的事。事情的结果也不是我一个人承担的事,我没必要有太重的负担。
        事情最后还算顺利地解决了。
        人的抗措能力因人而异。个人的抗挫能力取决于他的心态。心态不好的人,小小挫折已经把他击败;心态好的人,挫折总能激发他的潜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人不战而败,有的人越战越勇。不战而败的人,是自己先放倒自己。越战越勇的人用全身心的力量投入战斗,潜能和力量如同源泉喷涌不尽。
        日期:2007-9-26 22:36:41
      
        ―――167―――
         读《生命的重建》的感悟(2)
         抛弃偏见,真相呈现
        今天下午我去刮痧,走在路上,想着以前我都找阿香,人比较简单纯朴,干活也用心,我们边做边聊,时间过得挺愉快。今天她可能不在,也许要叫晓莉,始终觉得晓莉为人厉害老练,会说些场面的话,心里有些疙瘩。
        《生命的重建》里提醒我,要抛弃自己对别人的偏见,敞开胸怀看待事物。如果我对晓莉心存看法,与之交往的过程中,在言行举止中必然会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并把信息传递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来自我方的不那么友善的看法,晓莉接受这样的信息后,自然也做出相应的回应,对我亦心存意见,如我般不能敞开胸怀接纳对方。不如,放弃这些主观的偏见,不要自以为是地认定她是个自己难以接受的厉害角色,而对她没有看法继续与之相处,也许,大家关系融洽,真实而自然。
      
        当我放弃偏见,与晓莉相处时,她比阿香聪明能干,理解、领悟力强,跟她交流更多有意义有深度的话题。她做的刮痧穿透力强,比较到位,效果也很好。虽然她多次出去应接顾客和办事,我心里没有介怀。相反,如果对一个人心存意见,哪怕他稍有不顺意,马上引爆内心对他的不满,激增对他的偏见。
         对《生命的重建》的感悟付诸行动后,才发现自己曾经的偏见是多么愚蠢和无知,仅仅对别人肤浅的了解,然后主观地论断,往往是一叶障目,看不到真相。原来放弃对别人的偏见,删除内心对别人的看法,用全新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与人交往相处的感受原来是这么美好。
        日期:2007-9-27 15:31:21
        ―――168―――
        关于善与恶
      
        善恶之分总是让我们困惑、困扰,世间真的存在界定分明的善恶吗?还是所谓的善恶只存在于我们内心,只是我们对它们的判断得出的善恶?因为个人心中的善恶标准不同,判断的善恶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善恶没有标准,所有标准只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我们认定它是善的它便是善的,认定它是恶的便是恶的,也许我们认定刚好与别人相反,但是我们可能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信念,乐善好施、疾恶如仇,人家往往不以为然,这样执着呆板缺乏变通的认知让我们成了偏执的人。
      
        善恶难以界定分明,它们如同人性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植物一样,那么自然,那么符合人性。
        以下摘自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也许有利于大家对善恶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人的行为总是善的。”人无论做什么,他总是做善事,就是说,按照他相应的智力水平,按照他的理性的具体程度,做他认为似乎为善的(有用的)事情。
        人对自己的行动和本质不负任何责任,这是认知者必须吞下的一味最苦的苦药。
        因为赞美自然和必然或谴责自然和必然性,都是愚蠢的。
      
        在善恶之间没有类的差别,最多只有程度的区别。善行是升华的恶行;恶性是变得粗野、愚蠢的善行。
        没有快乐就没有生命;为快乐而进行的斗争就是为生命而进行的斗争。个人这样来进行这场斗争,以至于人们称之为善,或者那样来进行这场斗争,以至于人们称之为恶,这取决于他才智的程度和性质。
        利己主义不是恶。
        恶意很少见。大多数人都太忙于自己的事情而不可能有恶意。
        受害者和为害者的错误。――当一个富人拿走了穷人的所有(例如一个王公夺走了平民的恋人)时,穷人心目中就产生了一个错觉,他认为那富人一定是太卑劣了,连他所拥有的那一点点东西也要拿走。但是,那个富人却根本没有如此深深感觉到一件个别财物的财物所具有的价值,因为他习惯于拥有很多很多,所以他不可能设身处地地为穷人着想,远没有认为自己做了穷人所相信的那种不公正行为。这种代代相传的感受,造成了相当的冷漠,并使良心得以安宁。当我们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区别很大时,我们甚至不会再感到不公正,例如,我们杀死一只蚊子而没有任何良心不安。
      
        人们心怀感激,同样也心怀复仇。――斯威夫特(英国作家)
      




返回目录

[46]   [47]   [48]   49   [50]   [51]   [52]  

[首章]  [尾章] 49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b8dae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