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50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意欲复仇与复仇。――意欲复仇并付诸实施,意味着得了一场转瞬即逝的热病;意欲复仇却没有力量和勇气来付诸实施,则意味着得了一场慢性病,随身携带着毒害身心的毒药。
        没有人为他的行为负责,没有人为他的本性负责。评判和不公正是一回事。
        人们完全不应该判断,但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不必进行评价,不必有好恶!――因为一切厌恶都同一种评价有关,一切喜好也是如此。
        一个人最终将生活在人们中间,同自我在一起,就象在自然中一样,没有赞美,没有责备,没有脾气,对许多他以前只感到害怕的东西赏心悦目,就象欣赏一场演出。
      
        善的等级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固定不变的。
        人类更热爱的是他自身的东西,一个念头,一个要求,一件作品,而不是他自身之外的其他东西。
        人们可以许诺行动,但不可以许诺感觉;因为感觉是不自觉的。谁许诺将永远爱某人,或永远恨某人,或永远忠于他,谁就是许诺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善的经济学是最大的乌托邦主义者的梦。
        许多人对别人在其中有不快感觉的行为完全没有感到什么不快。
        对痛苦的想法和对痛苦的承受不是一回事。
      
        现在恰恰大多数人都忍受生活,并没有大发牢骚。他们因此而相信存在的价值,但是他们这样做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想要并且坚持独自一人,而不像那些“例外”那样从自身中走出来:对他们来说,个人以外的一切都是不值得注意的,它们至多不过是一个微弱的影子。
        因此对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人来说,生命的价值只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他把自觉看得比世界更重要。他十分缺乏想像力,这使他不能体会其他的存在,因而他尽可能少地参与到其他存在的命运与痛苦之中。谁与之相反,能真正参加到其中去,谁必然对生命的价值感到绝望。
        日期:2007-9-27 16:45:00
        ―――169―――
        我们不必计较――自然本性的事物
      
        有恩必报,有仇必报。曾经是我认为理所当然的做人准则,也是与生俱来的认知。对经历的往事,不曾刻意去铭记,不管是温暖人心还是感到屈辱的,都深刻在脑海中,不能忘怀,只要触及相关人事,必然沉浸其中不曾减退的感受。
        麻木地以为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因为它是那么自然的符合天性的反应。事情过了那么久,我为什么无法释怀?为什么一直让它横亘在我心里任由它不时的肆虐袭击现在的生活?
        因为,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不好,这也是我人生信条潜在的有力地支撑着对往事不灭的印记。对恩情的感激于怀,对恶不能放过不能释怀。
        现在,我才明了善恶没有真正的客观标准,它只是自己固执的认定而已。比如在我们的眼中,自私、贪婪、好色、卑劣、无耻……种种都是一种恶,可是它真的如此可恶吗?它们更多是人性,出于自身的欲望需求,满足中得到快乐,可能手段不时那么高明而已,其实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十恶不赦。
        如果刚好不好彩,我们与这些品质不怎么高尚的人相处,在他的利己行为中受到了损害,我们感到很受伤、屈辱,不能忘怀。事实上果真如此吗?他们出于本性的行为、利己的行为中,他们甚至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言行给别人带来了伤害,他们只是本性的自然流露,所有的不公正、侵犯都只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感受,可是我们的主观感受是那么强烈,我们又是那么在乎,即使经过漫长的岁月这样的痛苦也不曾减弱释怀。
      
        我们有必要长久地介怀这些过往吗?对别人出于本性没有故意的恶造成的伤害一直紧抓不放,有必要吗?有意义吗?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也是对幸福的阻挡。
        不能忘记,是因为不想忘记。我曾经不敢苟同的看法,今天它让我折服。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刻骨铭心的往事都无法忘怀,好像记住它是不能自已的事,也许我们意识中确实努力去忘却,可是我们看不到的潜意识却不曾放手,所以我们总是做不到真正的忘记。如果意识和潜意识意见统一,指令协调一致,就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了。
        从生命里清除这些没用的东西吧,看淡曾经有过的感受吧,彻底地放下吧。清走心中多年的路障,卸下身上无形的包袱,我要迈开轻快的步伐,开始全新的生活。
        日期:2007-9-28 12:32:19
        ―――170―――
      
        不幸的根源在哪里?
        当我在儿童医院候诊室,看见一个瘦条的男人在粗暴地训斥大概5、6岁、瘦得皮包骨、脸色惨白的儿子,后来还因为孩子不顺从,动手使劲地打起了孩子的屁股,孩子也用干瘦的腿一阵狂踢,眼里充满了憎恨和恐惧,孩子的妈妈赶紧从诊室冲出来把孩子抱起,她只是劝了一下孩子,孩子的眼睛一直狠狠地盯着他的父亲,充满了屈辱和仇恨,那个父亲嘴里还在教训孩子,余怒未消。
      
        见到这样的场景,我心里也满怀无以言表、发泄的恐惧和愤怒,心中无比地憎恨这样的父亲,他不配为人父母。可是当我看了露易丝.海写的:
        “我们的父母不可能教会我们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如果你的父母不懂得如何去爱他们自己,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懂得如何教你去爱自己。他们只是竭尽全力,把他们在孩提时代学到的东西,依样画葫芦地教导给他们的孩子。如果你想更多地理解你的父母,就应该更多地倾听他们童年的生活;如果你抱着同情心去听,你会了解他们的恐惧和严格出自何处。这些“对你实施如此方式”的人与你有着同样的害怕和惊恐。”
      
        我对整个事件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如此地憎恨孩子的父亲,也许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父母也曾经如此待他,他只不过袭得了祖辈的恶性,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的话,他也是一个牺牲品,一个受害者,在他有限的认知里他不曾觉醒反思,继续让他的儿子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想到这里,我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悲伤、无边的哀痛。
        世间有多少人如此,我不也一样,20多年来一直沿袭了父母的那一套生活反应模式、行为习惯,直到步履艰辛,到处碰壁,才痛定思痛才恍然大悟在成长过程中长年累月习得了一些错误的生活方式,重建自己的信念和思维模式。
        我是幸运的,因为自己的觉醒和领悟,可以开创全新的美好生活。可是,世间麻木固执者无数,重蹈旧辙,始终走在错误的路途中不曾觉悟,酿就了人生多少不幸和悲剧。
        日期:2007-9-29 9:28:54
        ―――171―――
      
        抑郁者实现康复,关键在于:
        首先,要做到的是必需平静、默默忍受抑郁的症状。
        其次,直面生活,努力解决面对的问题,不逃避不退缩。
        再次,想方设法提高情绪,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大脑功能趋向正常化。
        最后,不断地检讨和反省自己过去的思维、反应等生活模式,并积极纠偏和修正,重塑健康正确的行为模式。
      
        要做到第一点,对很多患者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抑郁的症状对常人来说,本身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在加上抑郁者自身焦虑、恐惧的脆弱心理,要忍受这些症状对他来说是一种考验。可是,别无它法,只有默默承受,做到这一点是康复的起点,也是康复的基础。其实,只要患者肯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到。
        抑郁产生一般有此规律,患者本身具有抑郁人格,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焦虑恐慌心理,在遭遇挫折打击或难于承受压力、无法解决棘手问题时,激化了内心的冲突和痛苦,随即退缩到抑郁之中。只有勇敢地面对生活存在的难题,堵住逃避到抑郁的路,才能指引自己往正确的方向行进。
        在抑郁康复的旅程中,提升自己状态是考验意志的关键。因为病情一定会出现反复。在所作的努力下,病况可能会好转,但巨大的惯性力量,或说潜意识中那些日积月累的负面思维情绪还是具有很大的破坏力,让人欢欣的成果很可能遭受这些惯性的摧毁,极大地打击了病人康复的信心。可是,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抗争,就能对付病情的起伏,不断地与之较量,笑到最后的是一个积极、坚强、勇敢的斗士。
      
      

喜欢走过抑郁,重生之旅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返回目录

[47]   [48]   [49]   50   [51]   [52]   [53]  

[首章]  [尾章] 50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9c950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