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不知从几时起,陈诚变得喜欢争抢东西,推搡小朋友,动不动就动手打人,我为此感到苦恼、焦虑,批评他不行,强行制止更激发他强烈的反击和愤怒,好像犯错的别人,让我不知如何是好。
在他小一些的时候,他不是这样的孩子,近期变得如此倔强出格事出有因,与他关系至亲的婆婆回去了乡下,爸爸一直比较疏离他,外公外婆依然陌生,依恋的妈妈成天要上班,他自己身体欠佳,因此他有时表现得烦躁,爱发脾气。
孩子个性比较强,他能表达自己情绪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作为父母,我们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给他关爱,满足他成长的需求,耐心地等待他成长,给孩子信心,给自己信心,不再焦虑。
为人父母,如果真要孩子在家里变得懂事、温和,我们必须作出一些表率。所以,我必须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处事方式,带给孩子正面的影响。
李子勋《陪孩子长大》,要关注孩子正面情绪的那个部分,及时与她分享、减少关注她的负面情绪。如果看到孩子无端发脾气,可以装作没看见,不对这样的信息作回应,让孩子慢慢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样的处理,更容易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获得经验和自我管理情绪的技术。如果看到孩子的坏情绪马上就希望能帮她克服或解决,结果不但会强化这些情绪,孩子也不能从中获益。
父母保持平常心,把孩子的行为看成他心性发展的一种磨合,父母坦诚、信赖、温暖的态度,可以支持孩子稳步向前。
利用孩子偶尔表现出来的例外,给予明确的共情、夸奖和物质奖励,帮助他培养好的行为。检讨一下自己,这一点我做得不到位,有时孩子表现不错,我只是口头赞赞他,并没有好好地激励他的进步,也没有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爱孩子要表达出来,要学会欣赏孩子,让他觉得自己重要,受关注,很棒,很优秀,被认同接纳,这些是爱的正面表达方式。批评、指责、打骂、严厉教育、苛求,是爱的负面表达方式。孩子的成长需要正面的心理营养和养料。
李的教导给我很大的启发,从现在开始,让我关注孩子正面的言行,忽视他负面的表现。
昨天打电话回去,父亲说陈诚今天表现不错,没有跟别的小朋友争抢滑梯,与两位孩子玩的很好。也许是前一天晚上,对他温和的教导出了点成果。
下班回到家里,大大地表扬了他学会和小朋友好好相处,很不错。睡觉时,陈诚把装纸巾的纸筒狗放在我们中间要和它一起睡觉,还告诉我小心一点,不要碰到它。
我开心地表扬他:“陈诚真体贴,很会照顾小狗狗!”
他兴奋地接口道:“是啊,我也很会照顾小弟弟小妹妹,滑梯的时候,我都让着他们!”
“陈诚真是个懂事的孩子,长大了,进步了,你这么会照顾别人,很多小朋友都愿意跟你玩!”他听我这么一说,自我感觉很棒、很满足,睡得比平时都好。
我为有计可施而感到欣喜而踏实,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轻轻地亲吻了已经熟睡孩子光滑稚嫩的脸颊。
父母爱小孩的正确方式,也是我们爱自己之道。比如有意识疏忽我们消极负面的言行,激发培养积极正面的评价。
学会自爱,要学会欣赏自己,让我觉得自己重要,受关注,很棒,很优秀,被认同接纳,这些是自爱的正面表达方式,给我们信心、能量。批评、指责、苛求,是爱的负面表达方式,让我们自卑,自觉一无是处。我们心灵的成长也需要正面的心理营养和养料,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不再依赖别人的给予,凭借着自身的能力,我们已经能够自给自足,除非我们不愿意。
《生命里的重建》也为我们提供很好的自爱方式,与李子勋爱孩子的教导有异曲同工之妙。像爱孩子那样爱我们自己,幸福指日可待。
日期:2008-3-31 9:16:02
---261---
与双亲在一起
与父母分开了十多年后,再次在一起生活,过去有太多痛苦的记忆,心中难免有不少的疑虑和惶恐,又不断地宽慰自己,我已经成长,不再是从前被动地承受一切,能很好地掌控现在的生活,主导修正父母的行为。
初来乍到,母亲做事有些摸不到头绪,很多家务接不上手,我自己一边做,母亲又没有在一边学,很多事情我还是没法放手,母亲有些顽固的习惯又不合我眼,眼看要上班了,我也心急心燥,说起母亲也有些不客气,母亲听后很抵触,闹起了情绪,没想到跟自己妈妈相处也令人悻悻的。
事后,找老弟诉说,老弟很快在电话里调解,支了些招,据他对母亲为人的了解(比我了解得多)和对我做事方式的指点,我也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与母亲的相处方式方法,方能更好地和谐共处。这么多年来,深刻地体会到,不管你与谁交往,必须非常清醒地认识的是:别人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自己与别人相处的态度和方式,也就是说要积极地调整自己适应对方,而根本不可能要求别人来适应自己的为人之道。
我开始学会怎样手把手教母亲一些家庭事务,给母亲时间和耐心去学习、适应。接受母亲的个性,宽容她那些生活习惯,指引她新的生活方式,减少对她的负面评价,即使说她也措词婉转,语气平和,家务的繁忙和琐碎,与她共情,同时肯定她的工作和价值,赞扬她的进步,说出内心对她的感激。彼此其乐融融,基本没有冲突。
父亲到了我家,做事令人刮目相看。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从来不干家务的,好像他天生如此,不懂干也不肯干。来到我家,他开始很用心地学习使用家电,晾洗衣服、拖地收拾,干得头头是道,让我大吃一惊,忍不住大大地表扬他,今非昔比,成功改造转型。他对自己新生活有很好地定位,好好地替我分担。
在过去的生活中,我对父亲全是灰色的记忆,觉得他一无是处(这样感觉其实也挺受母亲影响的),对母亲印象要好得多,几乎屏蔽了她那些显著缺点。而今,再次直面自己的双亲,我已经能看到他们真实的面貌,比较客观地评价他们,看到他们的优点也看到他们的不足。他们如同一面清晰的明镜,我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他们曾经是我内在的父母,深深地影响过我,让我的行为举止不能自已地遵行他们的模式,尔后,在磨砺中痛悟,醒过,以非凡的努力和强大的自省认识了内在的父母并改造了他们,成就了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全新生活。
日期:2008-3-31 10:12:54
---262---
亲爱的,不要为小事烦忧
母亲没有收拾到底下厨柜的炒锅不再碍眼,自己顺手放好就是。不再抵触抗拒父母那些生活习惯,学会接纳包容,然后努力积极影响他们,逐渐改变一些惯性作风。成效显著,和谐快乐。
买了些新碾的米,我随手拿了个塑料袋把米桶的旧米装出来,装好一拎才发现是个破袋子,洒了些在地上,于是又在外面套个好的塑料袋搁在桌子上,过了些时候,爸爸收拾又拎起了破袋子,再洒一次。在二楼陪儿子的我,听到妈妈在发脾气,为啥呢?我跑下去看,她正在收拾地下的米粒,气急的她在指责我没有手尾,没有放好米袋,又怪父亲不醒目,要她收拾烂摊子。我说,妈妈你别收拾了,用个扫把把那些洒掉的米扫掉,不要了也不过9毛钱(半斤才9毛,还不到2两),也不想你因这几毛钱说这个骂那个的,破坏家庭气氛。她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收声了。
炖了些花胶、花期参、瘦肉汤,大家吃了一些,剩下一碗多我想留着明早吃,晚上我发现炖盅已经洗干净,却找不到炖汤了。糟了,妈妈可能把它倒了。落实一下,果真如此,妈妈不知道那是炖汤,以为是泡的水。虽然可惜,没办法,倒了就倒了,心平气和地接受这样的事实,也没有说妈妈。只告诉妈妈,倒了那些炖汤有些让我心疼,她说我怎么没有放在饭桌上(当时我随手放在厨房里),我笑着回应她:“我没有说你的不是,反而摊派我的不是?”她有些不好意思了。
周末,我和妈妈做了家乡吃的细板,我家的蒸笼很小,只能放得密些,蒸熟了又热又粘,妈妈分捡时遇到了麻烦,她烦躁抱怨起来。“妈妈,别这样,让我来吧!”我平静地跟妈妈说,径直走过去,一边用凉开水分开,一边吹气,顺利地把那些细板都分捡起来。
创建缓存:bd341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