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77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我坦诚地告诉她:“朋友,对那条你没有走过的路你怎么知道一定比现在的好?它的好也只是你的想像而已。我们无法割舍自己的过去,不论如何我们走过的生命足迹已经定格在过去,不可改变。如果我为过去悔恨失落,会让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没有牢靠的基础,过得惶恐而不踏实。若我觉得过去是今天的必由之路,即使不那么圆满的过去甚至是痛苦的历程,对我的成长也有其积极的意义,我会感到今天的生活拥有由过去累积起来的坚实的基石,过得安稳而进取。”
      
        学会正面地解释过去,面对生活,以正面的方式表达自己,心里非常受用,总感到暖洋洋、喜滋滋的。
        日期:2008-4-18 15:34:34
        ―――271―――
        周三晚上,我们约好到溜冰场让孩子玩滑板车。一位妈妈自己拿着滑板车来了,说孩子跟着她老爸到工厂去了,然后气乎乎地说现在他们夫妻俩正在干架,因为孩子上幼儿园的事出现了分歧,她已经整一天没有吃东西了,打算跟LG离婚,连离婚协议书都已经写好了,就等他回来签字了。
        过了一阵子,她LG带着孩子过来了,她一见到他,跟他说话充满了愤怒的攻击和即刻引爆的火药味,还好他的脾气不错,没有跟她顶撞,顺从按她的意愿去商店买东西了。
      
        我和另一位妈妈都觉得她做得有些过了,孩子上幼儿园出现分歧不致以夫妻关系破裂,作为妻子也要理解对方的难处,采取对立对抗的方式对谁都是一种伤害,只有妥协和沟通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她说自己采用的就是她母亲的那一套,即使苦死累死也不求对方(LG),那么自己死撑到底也不在乎决裂,所以她父母一早离了,她妈一手带大几个孩子。即使能清醒地意识到,好像她也无力改变现在自己的做法,向对方妥协,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习得了父母那一套为人处世方式,还有他们处理各种关系的模式,他们那一套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浸染沉淀到我们自己的生命了,成了我们的潜意识或心理暗示,让我们在重复他们的一切时,不能觉察其中的错误或即使能意识到有所觉醒也有一种无力感,重蹈旧辙成就了我们的错误和痛苦。
        如果我们能从痛苦中觉醒、反省,让自己从错误的习性中挣脱出来,重新审视检讨父母的错误,从其他的途径或社会资源中找到缓冲和支持,重建正确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我们可以改弦易辙,不被过去的错误所牵绊制约,开始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和谐生活,也是新生活的启始。
        经过我们两位妈妈的劝慰、开解,虽然她说自己不可能马上向他低头服输,但可以控制自己不再向他大发脾气。她也感叹:这样说出来,心里好受多了,不至于自己一条道上走到黑,错得彻头彻尾!
        只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情绪在宣泄中能自我觉醒,我们都得以成长。
        日期:2008-4-21 9:02:35
      
        ―――272―――
        相互的关系
        一直以来,留在我印象中的都是父亲坏脾气,动不不动就发火。十多年后再次和父母一起生活,才发现事实真相不是记忆中的情形。父亲固然有不少的缺点和不足,也不会说无缘无故发脾气,问题是母亲总是以指责、挖苦、嘲讽的口气跟父亲对话,刺激得父亲受不了,甚至让他暴跳如雷。我问母亲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口吻跟父亲说话,不能好好地交流,她却不以为然,好像一切都习以为常,然而这正是他们日常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也成为他们长年不断吵架的主因。其实,我也了解为什么母亲对父亲缺乏尊重,因为她更多地看到父亲的不是,心存挑剔和瞧不起。
      
        一天青也说起了她的父母,她妈妈跟她说,她父亲又在大发脾气了,青回应她妈妈:“你肯定又吼他了!如果你跟他好好说,他不至于发大火!”她妈妈没声出。
        如果夫妻之间不能彼此尊重和包容,关系一定无法融洽。
        上周五,我们的正副经理因工作的事吵起来,正的指责副的:“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管、不理!”副的反击说:“那是你负责的事,我怎么管?怎么理?!”他们关系的疏离已经是多年的事,正的为人独断专行,其他人基本上没有参与权和分享权。副的也是个精人,吃力不讨好的事绝对不会干,也图个清闲省事,反正工资奖金一个子也不少。于是乎,正的心里绝对副的什么事都不干,钱却没少拿,心里甚是不平不满,副的也觉得正的既然把所有权都独揽,一次主动请了客户却报销无门更加打击了他的主动积极性,更是不屑去理科里事务。心中的不满压抑太久了总是在寻求一个突破口,总得通过言行表达出来发泄发泄,彼此心存愤怒想法的人,出言就表现出不逊,冲突是难免的。
      
        在发生矛盾时,人们非常清楚别人的不是,却难以检讨自己的想法、言行。孰不知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的,真叫作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仅仅是对方存在问题,怎么可能导致冲突呢?矛盾一定是双方的。人们基于这般认识,也非常自然地认为要解决问题,别人必须改变,结果,都是人们都觉得:自己没有问题,都是对方的不是,问题也就持续存在,关系恶化。
      
        生活中如果我们没有处理好一些关系,我们必须先反省自己,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方式、技巧去改善彼此的关系。虽然改变自己、承认自己存在问题是件非常不容易而痛苦的事,但是只有这样(也因为永远也别指望着改变别人),我们才能真正有成效地改善关系,得以成长!
        日期:2008-5-6 10:20:33
        ―――273―――
        内外交互的作用
        自我性疏离导致了别人也自然地跟他疏离。受欺负和疏离的事情,反映了一个内外的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自信,他的表情、动作和眼神就会让别人觉得不好欺负。但如果他流露出一种自卑,就容易招到欺负。就像老虎总是找到羊群中最弱的羊去捕猎一样。
        我们的言行是内心想法的外在表现,即使有时会刻意去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可是我们的表情、语气、不经意冲口而出的话语宣告了隐藏心中的秘密,那些要改口、修饰、解释的言辞中更能反映事实的真相。不管是我们对自己的想法,还是对别人的想法,总会通过我们的肢体语言流露出来,别人也能感受捕捉到,作出相应的反应。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生命是没有价值、卑微的,也会招致别人对我们的不屑;若我们从心底里讨厌别人,别人一定不会喜欢我们,我们的想法总是映射到别人的身上。如果发现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存在问题,我们在看到别人的不是时更应该先反省我们自己,问题的存在一定有我们自身的原因。当我们改变自己的时候,情况也随着改善。反之,若以为只要改变了环境和我们接触的人,我们就能改变困境,事实并非如此,一是我们常常难以改变外在的处境,二是即使外在处境改变了,我们发现自己又不知不觉重蹈旧辙,也许新伤非旧痛,但痛苦的本质和根源是一样的,它源自我们认知和心态。
      
        有个比较特别的朋友,她心里喜欢跟别人交往,却把自己紧密地收藏,跟她交往了好多年,我与她的关系无法象其他挚友那么私密。有时跟她在一起感觉到很别扭,她很想了解别人的事情,对自己的事情常常守口如瓶,自然而然我也不会向她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有一次只有我俩在一起的场景让我产生向她述说的欲望,终究止步于一种防御心理。如果你不曾向别人敞开心扉,别人一样会向你紧闭心门,交流沟通交往是双向的,也是相互的。
      
        日期:2008-5-6 12:06:02
        ―――274―――
        走出自我,在宽广的外界中找到自己(1)
        近来三个晚上参加华德福Benz老师的讲课,虽然上课时间比较短,对自己来说也是洗脑的好机会。在这里与朋友们分享一下学习体会。
        Benz老师在谈到现代社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我们的意识也越来越狭窄,头脑更加聪明了,同时也走向自私自我,抑郁的人也越来越多。抑郁是一种很自我的体现,封闭自己,切断与别人外界的接触交流,把自己禁锢起来。只有走出去,才能发现自己,找到自我,也不那么抑郁了。
        在一次严重的海啸事故中,人的伤亡惨重,而死去动物的数目不多,在事故发生的前一天,所有的大象已经安全撤离,它们通过对外界的观察能预感到灾难的降临,而我们现在却丧失了这样的功能,可是在远古的过去,人类也同样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
      
      




返回目录

[74]   [75]   [76]   77   [78]   [79]   [80]  

[首章]  [尾章] 77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a0c66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