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节
雪域桃源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相对于杜林的受宠,申屠刚的前程却与之大相径庭。与杜林不问政事、埋头学问不同,申屠刚却要“规劝、约束”刘秀,要努力做一个“汲黯式”的忠臣。自从见到刘秀之后,他也是深为感佩,决心竭力事之,为复兴汉室竭尽全力。到洛阳之后,起初是担任侍御史,后来由于才干卓著,被刘秀拔擢为尚书令,执掌军机要务。
申屠刚的性情憨直,说话从无顾忌。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他一定当面上奏。他一心效法史、汲黯,尤其是对后者,他一向是奉若神明,对其风骨向往不已。若是对国家有害的事,就是刘秀定下来或是做了的,他都会毫不客气地当面批评。
日期:2008-3-30 3:21:45
由于中原初平,暂无战事,洛阳周边一片太平气象。当时,由于多年征战,刘秀的身体状况逐渐大不如前,时常感到昏眩。为了换换脑子,他有时喜欢举办一些宴会,搞点娱乐活动。另外,为了凝神养气,他有时也喜欢乘车出游,借机放松一下。申屠刚知道后,立即上奏:“如今陇蜀未平,陛下不宜宴安逸豫!”刘秀不悦,依然是我行我素。
有一天,刘秀乘着马车再次准备出行。申屠刚闻之,再次前去劝谏:“陛下!请以国事为重!”刘秀大怒,喝令中黄门将其驱赶。申屠刚丝毫不惧,一头向马车的车轮撞去,撞的“通通”直响。人的脑袋是血肉做的,如何能够经得起这么撞?顿时,申屠刚血流满面,成了一个“血人”!刘秀见了,感到很扫兴,只好下令停止行动。从此,刘秀“被迫”呆在宫里,什么地方都去不了。
这一次,刘秀深深地领教了申屠刚的“厉害”,开始有点“怕”他了。对于这位臣子的“憨直”性情,他很不喜欢。然而,这不过是第一次而已,他认为申屠刚对自己、对国家都是一片忠心,于是就释然了。
很快,这位“汲黯式”的尚书令又对给刘秀陆续“上了几课”,让刘秀对其大为不满。这事,细说起来的确是刘秀做的不对。当时洛阳朝廷中的内外群官,都是刘秀本人亲自挑选拔擢的。为了在开国之初就把“竿子立正”,刘秀不仅对他们安排的任务过重,而且督察的很严。起初还不怎么样,可是到了后来却到了“苛刻严酷”的程度!
其中,“廷杖”制度就是刘秀所开,后来的朱元璋不过是“拾其牙慧”而已。事情是这样的:申屠嘉惊讶地发现,在自己所在的尚书台,居然存在“廷杖”!看着手下的郎官被刘秀动辄杖责,他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当廷殴打官员,成何体统?”
日期:2008-3-30 13:27:36
(十三)竖子无谋
建武六年(西元三十年)春,一向多谋少断的隗嚣,终于一改以往临事犹豫的作风,终于下定了决心:抛弃洛阳,转投公孙述!
那么,与时隗嚣所想绑上的大腿―――公孙述的,却是如何一番景象呢?
相对隗嚣的举棋不定,公孙述倒是一直看上去很清醒。事实上,无论从谋略上还是行动上,似乎也都是如此。公孙述不傻,他的脑子很清楚:“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朕的这个“成家”皇帝之位想要坐的稳当,一日不消灭刘秀,一日不能东出荆楚、北上三辅,乃至夺取洛阳,如何能够安寝?否则,这个‘成家朝廷’,又与纸糊的灯笼又有什么两样?”
此刻,公孙述很明白,刘秀已经扫平关东群雄,留给自己的机会和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是等刘秀在关东扎稳脚跟,以中原的财力、兵力,收服区区巴蜀二郡,又有何难?!也许,自己唯一的机会就是和隗嚣联手,才能够与刘秀抗衡!为此,他曾多次派人到陇右与隗嚣联络,赐予高官险爵,施以重贿,并陈说利害,企图将其拉拢过来。然而,这个隗嚣却是个不争气的“混帐“,无论公孙述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就是也不听!非但如此,还五次三番地杀了使者,拒绝了自己的要求。
对此,公孙述愤恨之余,却也无可奈何。为了保住自己的基业,他不得不单独与刘秀对抗。然而,在北线,面对征西大将军冯异的严密防守与有力狙击,他总是损兵折将,毫无进展。在东线也是一样,在征南大将军岑彭的铜墙铁壁面前,公孙述的军队束手无策,每次都是惨败而归。甚至,他的“成家“军连川口都不敢出,只能龟缩于三峡之内防守。
日期:2008-3-30 13:30:17
“赔本的买卖”不能总是做下去,在接连惨败之下,公孙述不得不暂时停止军事进攻。既然动武不是对手,那也只好打打“口水官司”了。为了动摇中原民心,公孙述开始与刘秀打起了攻心战。他是想在政治上瓦解刘秀在中原的势力,给对方制造内部混乱,以求寻得可乘之机。
按照这一计划,公孙述多次秘密派人潜入中原一带,偷偷在刘秀控制区内广发檄文,煽动叛乱。在檄文中,他自称是“受命代汉”的真龙天子,又夸耀巴蜀兵马之盛,经济之富,鼓动各地的民众起来叛乱。公孙述在檄文中还声称:只要东方兵起,愿为他做内应的话,他将立即驱动大兵东进、北上,即可一举夺取中原!公孙述打仗不行,搞政治煽动却是有一套。此举的意图很显然,他企图以此动摇中原民心,为己张目,先把中原这潭水搅浑,制造混乱,以求乘机发动军事进攻。
这一招确实很“毒辣”,很快就受到了效果。公孙述这番不自量力的海吹神侃,居然有人相信!靠近巴蜀一带的不少地方开始骚动。尤其是当年被刘秀打败、又被遣散回乡各务本业的人,又在蠢蠢欲动,打算浑水摸鱼,妄图东山再起。
对于公孙述如此明目张胆的蛊惑人心的行为,刘秀立即组织反击。在严令各地搜捕奸人、打击非法煽动的同时,他也采取了猛烈的政治反攻。
与公孙述偷偷摸摸派人潜入自己辖区不同的是,刘秀是公开行动。他正大光明地派出使者,出使成都。不过,他派使者到成都,并不是以皇帝对臣子的口气,而是待以敌国之礼。使者带给公孙述的不是诏书,而是一封刘秀的亲笔信。
日期:2008-3-30 13:33:28
在信中,刘秀用敌国之礼称呼公孙述,对其进行劝说。他在信的抬头用“公孙皇帝”这一名词称之,耐人寻味。
信中说:“公孙皇帝:你既已称帝多年,然而你知道天命攸归么?难道,你真的认为,图谶上所说的所谓‘公孙’,说的就是你吗?朕告诉你吧!图谶中所言的‘公孙’,暗指的是我大汉朝的孝宣皇帝!你如此稀里糊涂,难道是知天命的人么?”
刘秀还在信中叱责道:“图谶上说,将来取代汉朝之人,名叫‘当涂高’!公孙述!你仔细看看自己,哪一条符合当涂高的特征?你私自在手掌上刻上奇异符号,作为祥瑞之举,妖言惑众,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你的这种行为,与当年的王莽又有什么区别?!王莽这样的人,其下场难道你不晓得吗?这样的丑虏败类,也值得你效仿吗?”
在将公孙述痛斥了一顿之后,刘秀话锋一转,开始对其劝降:“朕也知道,早年你在陇右、巴蜀做地方官,也有善政。以朕来看,你也不是什么乱臣贼子,只不过是一时糊涂罢了。你之所以擅自登基称帝,肯定是在仓促之间被人胁迫而已。‘公孙皇帝’!你的岁数也不小了,为什么却执迷不悟?你虽做了皇帝,你的妻子儿女却很弱小,难道不值得忧虑吗?现在早做打算,为时还不晚!朕劝你,还是要为后人好好打算。希望你悬崖勒马,就此收手!切不可鬼迷心窍,为宗族招来灭门大祸!如果你放下武器,率众归降,朕保证你与家族的安全!天下神器,不可力争,请君三思!”
日期:2008-3-30 13:36:06
看了这封义正词严又入情入理的信,一向富于文采的公孙述,竟然是无言以对。既然不便回答,他干脆对其置之不理,不予答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秀在中原对叛乱严厉打击之下,各地的风吹草动很快被镇压了下去。公孙述的政治攻势,再次遭到了挫败。对此,他并不死心,还在积极思谋对策。就当时形势而言,公孙述虽然机会不多,却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如果他能够与隗嚣联合起来与刘秀对抗,拼上个鱼死网破,这才是他唯一可行的战略!对此,他手下的某些有识之士看的很清楚。
当时,平陵人荆邯在公孙述的朝廷中做骑都尉。此人很有头脑,战略眼光敏锐。面对东方日益严重的政治、军事局面,他深为成家朝廷的前途担忧。为了挽救危局,他主动请见公孙述,向他提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战略计划。
他说:“当年,高祖皇帝就是在行伍之中起家的。他与项羽作战,多次被其打败。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几乎成了项羽的俘虏!然而,他每次都能重聚人马,从零开始。由“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百折不挠。每次稍有起色,他立即就对项羽发动进攻。原因何在?就是他不想给项羽喘息的机会!最终,他在垓下一战成功,终于取得天下!由此来看,成大事者,惟有奋勇向前才能取得成功!畏缩后退,就会灭亡啊!陛下!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啊!”
日期:2008-3-30 13:37:12
创建缓存:7e4d0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