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78节

日期:2009-08-07 21:26:51
      
        心理诸葛09
        刘备得了诸葛亮,如鱼得水。他是个善于营建亲密关系的高手,当然把以前用于关张二人身上的这一套“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用在了诸葛亮身上。这一段驻扎新野的时光,是刘备一生中难得的偷闲时光。刘备整天和诸葛亮谈论天下大事,情好日密,关张二人看在眼里,却很不是滋味。
        诸葛亮向来是个稳当的人,虽然眼下太平,但他一点也不着急自己没有施展的机会。因为他知道,目前的平静,其实是一种假象,正孕育着激烈的动荡纷争。但是,诸葛亮绝对不会想到的是,一向以足智多谋著称的他出山之后,尚未施设一计,竟然先中了刘备的“计”。
      
        话说刘表与东吴孙权相争,东吴攻打江夏,守将黄祖全军覆没。刘表眼见两个儿子不争气,不足以托付大事,就请刘备前去议事,有意将荆州托付给刘备。诸葛亮在旁一听,大喜过望,立即频频目视刘备,要他立即答应。诸葛亮高兴的是,刘表竟然如此识趣,主动将荆州让出。这样,就省得自己运筹谋划了。一旦刘备有了荆州这块地盘,那么接下来,联合孙权,共击曹操,就水到渠成了。从而,自己在隆中谋划的三分天下也就唾手可得了。
      
        诸葛亮正高兴胜利来得不费吹灰之力,却没想到刘备竟然不顾他的暗示,坚辞不受。诸葛亮眼见煮熟的鸭子又飞了,内心十分郁闷。等刘备告辞了刘表,忍不住问刘备为什么不接受刘表主动送来的大礼?
        刘备说:“刘表在我危难之时收留我,对我有大恩。我还没有报答他的恩情,怎么能趁其危急,就夺了他的地盘呢?”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说:“真是仁义之主啊?”实际上,这是诸葛亮为维护自己择主的正确性而找的一个理由。但诸葛亮内心却开始隐隐觉得刘备所行和当初他在隆中对的时候有些不一样了。
        其实,这件事正暴露了诸葛亮在实际经验上的匮乏和稚嫩,却彰显了刘备的久历风霜的老练。刘备是有过类似经历的。当年,陶谦三让徐州,刘备前两次都没敢接受。第三次是陶谦临终托付,刘备无可推脱,这才勉强接受,但最终也还是没能保住这块地盘。刘备知道,地盘不是馒头,别人一让就可以接受的。荆州当时的实际权力被蔡氏宗族牢牢掌控,即使刘备接受了刘表的大礼,也还是不能掌控大局。
      
        刘备诸葛亮正在闲谈,忽报刘表的长子刘琦来访。刘琦进来,见了刘备就泣拜说:“父亲指日不保,继母不肯相容,我担心自己危在旦夕。请叔父可怜我,救救我吧。”
        刘备说:“贤侄,这是你的家务事,我也没办法啊。要不,你请教请教诸葛先生。”
        刘琦向诸葛亮施礼求教。诸葛亮推拖说:“这是家务事,我也难以谋划啊。”
        刘琦无奈,只好告辞。刘备送出,在刘琦耳旁耳语几句。刘琦拜谢而去。
        刘备回转,晚间托辞腹痛,让诸葛亮次日代自己去刘琦处答谢回礼。
        刘琦见了诸葛亮,热情相迎。茶罢,刘琦旧话重提,说:“继母不容,请先生教我避祸之策。”
        诸葛亮说:“我也不过是客居此地,实在是不能说啊。万一泄漏了,就没有容身之地了。”
      
        刘琦不再强逼。诸葛亮坐了一会,就要告辞。刘琦却说:“先生既然来了,就不要急着回去。请到密室共饮数杯。”
        饮酒之后,刘琦再次开言:“继母不容,请先生教我避祸之策。”
        诸葛亮毫不为动,说:“这不是我所敢谋划的。公子你就不要强逼我了。”当即就要告辞。刘琦连忙说:“先生不说就算了,又何必急着告辞呢?还是再喝几杯吧。”
        刘琦的这一招是标准的“闭门羹”技巧。事实上,诸葛亮拒绝时的坚定神态早已让刘琦知道他绝对是不肯赐教的。那为什么他还要一次一次,先茶后酒,苦苦求教呢?
      
        很简单,刘琦就是要让诸葛亮的多次拒绝积累起其内心足够的愧疚感,以便为施行下一步的粗略做好铺垫。要知道,诸葛亮是多么精明强干的一个人,从来都是他设好圈套让别人钻的,如果事先不做足了铺垫,诸葛亮怎么可能误中别人的圈套呢?
        果然,诸葛亮连续三次的拒绝给刘琦出谋划策,让他不好意思再拒绝刘琦的挽留了。两人又喝了几杯酒。刘琦突然说:“我收藏了一本古书,怎么也看不懂。先生能不能指点一二啊。”
        诸葛亮心想:“这倒是无妨的。前面已经多次拒绝他了。再不答应,就显得我这个人太不近情理了。”当即就说:“你把书拿出来,我来看看。”
        刘琦说:“这本书非常珍贵。我把它保存在阁楼上了。烦请先生移步,一起到阁楼上去看吧。”
        两人踩着胡梯上了阁楼。诸葛亮一看阁楼上空无一物,不由疑问道:“书在哪里?”
        刘琦却又哭着拜倒:“继母不容,请先生教我避祸之策。”诸葛亮觉得自己受了愚弄,怒气勃发,转身就要下楼。却见阁楼口的胡梯已经被撤去,无法下楼了。
        刘琦再次哀告说:“我多次请求先生赐教我活命之策。先生总是唯恐泄露,不肯见教。今天这里,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我之耳。先生可以教我了吧。”
        为什么刘琦多次求教,诸葛亮却总是不肯帮他呢?
        这个问题实质就是:人为什么会有帮助他人的行为?
        我们在前面介绍过互惠原理,人们乐于主动施惠,实际上也是在潜意识中期望获得回报。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也曾经说过:“人们不会看重善行的,除非善行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如果帮助他人非但不能给自己带来益处,反而会带来损失,那么,利他的行为自然就很难出现了。
      
        我们从诸葛亮的话中,已经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了。刘表已经病入膏肓,长子刘琦孱弱,次子刘琮年幼,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刘琦的继母(刘琮的母亲)及其弟蔡瑁之手。如果盲目帮助处于弱势的刘琦一方,惹恼了蔡氏一系,那么,刘备兵微将寡,就很难在新野安身了。利他,就是为了获得回报或逃避惩罚,这两者都不搭边,以诸葛亮的政治智商,是绝对不会对刘琦施以援手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在内心中早就想夺了荆州给刘备当作安身立命的基地,他是唯恐荆州不乱的。只有刘表的两个儿子为了继承权争夺起来,诸葛亮才好借乱起事。否则,无论帮助哪一方安定了局面,对诸葛亮的计划都是不利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也是不愿意帮助刘琦的。
        但是,现在刘琦把诸葛先生逼到了死角了。刘琦说:“先生再不肯赐教,我只有死在先生面前了。”说完,就要拔剑自刎。
        诸葛亮急忙劝止。如果刘琦死在自己面前,自己无法脱身,那么就很难说清楚了。蔡氏一党势必会以此为理由,堂而皇之地治诸葛亮的罪,并顺势将刘备一系赶出荆州。
        诸葛亮再不出主意,就会损及自身利益了。只要诸葛先生肯开动脑筋,办法还是很多的。诸葛亮只一皱眉头,妙计已上心头。
        诸葛亮说:“有办法了。”
        刘琦连忙拜倒请教。
        诸葛亮说:“你难道没听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故事吗?
        晋献公的正妻子生了两子,长子申生,次子重耳。正妻死后,献公宠信骊姬。骊姬生了一子,有意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就开始想办法谋害有着优先继承权的申生和重耳。结果,申生被害死。重耳惊惧,立即出逃。
        诸葛亮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公子你为什么不效法重耳呢?现在江夏黄祖刚刚身亡,正好缺人把守,你为什么不对父亲说愿意领兵去江夏镇守呢?”
        刘琦闻言大悟,对诸葛亮称谢不已。当即唤人重新安上胡梯,送诸葛亮回去。
        刘琦十分开心,诸葛亮心里也是得意不已。让刘琦去镇守江夏,实际是诸葛亮的一箭双雕之计。任何人要糊弄蒙骗诸葛先生都是不容易的。诸葛亮的这一计,既解了刘琦眼前之困,也等于是预先施惠,为刘备日后在江夏伏下了一枚激起极其重要的棋子。
        诸葛亮回到新野,仍然对自己竟然会中了刘琦的上屋抽梯之计耿耿于怀。他猛然想起,以刘琦之智慧,恐怕是想不出这样的绝计的。诸葛亮终于明白了,一定是刘备在暗中操控了这一切!
        此前,在诸葛亮眼里,刘备始终不过是一个仁德之主。但刘备这一次让他中计,却让诸葛亮不由对刘备的能力佩服起来。刘备一生中,总共让诸葛亮对他佩服了三次,这是第一次。
      
        诸葛亮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终于做出了利他的行为。这足以说明,利他一定是建立在对自己有利的基础上的。有的人也许会说,很多有着坚定宗教信仰的人,可不是这样的。他们经常性地利他,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也从不索取回报。实际上,再虔诚的宗教信徒,也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安宁或为了早日修成正果而不断利他的。归根结底,也还是为了自己。
        张爱玲说过的一句话最有震撼力:“我爱你,心甘情愿为你付出一切,但这是我自己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大意如此,若有朋友能提供原话,当加以改正)
        ×××××××××××
        心理学家感悟:利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利己。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50条记录; 当前78页/共150页   

[首页]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尾页]


第78节_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在线阅读_陈禹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97 t:219-969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d8875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