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74节

日期:2014-05-2412:52:44
        7.民族主义与宪政死结
        甲午战争让中国人记住了伊藤博文,不过,没有多少国人真正了解这位对手。对我们而言,伊藤博文是指摘满清政权和批评军国主义的工具,它是标签而非内容。伊藤的奋斗和他的艳史不需要告诉公众,复杂的故事容易让人迷惑,若不小心把伊藤博文塑造成了励志偶像,那我们还怎么单纯而热烈地恨他呢?
        伊藤博文曾师从吉田松阴,曾火烧英国使馆,曾领导岩仓使团,曾制定明治宪法,曾发动甲午战争,曾出任韩国统监,他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身份,伊藤博文一生有两大身份,一为底层精英(穷小子),一为民族主义者(日本人),而后者是他最重要的身份,终生未易。
        新中国脱胎于乡野,喜欢吹捧草莽英雄与寒门将相,似乎遭罪、挨饿是当领导的先决条件。但现实不是这样的,历史并不偏爱草莽与寒士,王侯将相往往是有种的。自有国家以来,社会就分三六九等,能进阶高处的是中层而非寒门。从最底层爬到最高层,那得多才华横溢、多聪慧机敏、多坚忍不拔才行啊!中华惶惶两千年帝王史,不也就出了一个朱元璋嘛!日本倒是出了两个,一是战国的丰臣秀吉,一是近代的伊藤博文,赶巧二人都因朝鲜而与中国作战,只不过前者败了后者胜了。
      
        寒门将相都是人中之龙,崇尚精英主义,相信个人奋斗。伊藤博文推行文官考试,试图吸纳各个阶层的精英,进而引领一股正统的奋斗风气。
        来自底层的人最了解底层,底层人都是现实主义者,因为不现实就没法生存。伊藤博文没有“天下大同”的理想,那些伪君子和野心家的鬼话是骗不了他的。伊藤博文是个国家级人精,中江兆民称其为“才子小人之绝顶”,而聪明人是不会试图改变社会结构的。干嘛要改变呢,在现有结构下当人上人不好么?
        日本只是一个狭小的岛国,大和民族的前途不在本土而在海外。日本精英的政治使命是缓解朝野对立,引导国民关注对外贸易及支持对外作战。若不能将蛋糕做大,怎么分都是没意思的。
        那么,要如何将蛋糕做大呢?基本国策有三点:一要做强大企业,二要扩充军备实力,三要加强皇国主义教育。立宪应该服务于这一总体战略,而不是使国家陷入混乱与内耗。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怎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英帝国之崛起靠的难道是窝里斗?
        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总得付出点代价,正所谓“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日本现在远远落后于列强,靠什么雄立于天地之间,和和谐谐、轻轻松松、嘻嘻哈哈?做梦呢!
        民党张口“自由”闭口“民权”,把自己打扮成“公众代言人”,天天以英美风尚否定皇国传统,他们难道不清楚英美宪政的本质?英国《权利法案》是中上阶层与国王达成的协议,根本没下层人什么事;美国立宪先贤就更绝了,他们千方百计地防止“人民当家作主”,要知道,多数人暴政是美利坚永远的心腹大患!
        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组织”是什么,不就是等级嘛!以公司为例,老板就是藩主,经理就是武士,员工就是农奴。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等级制度,只不过它架构等级的工具不是身份而是货币。宪法政治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资本主义为什么一定要立宪,难道是为了“自由”和“民权”?
      
        历史的真相其实很容易想明白,可悲的是公众早已放弃了思考,他们被各种荒谬的理论所催眠,每日人云亦云,而且乐在其中。立宪的本质是铲除交易障碍,进而确立货币统治,宪法本身即为契约!因此,宪政只能为少数人所主导,成为有产者的游戏。
        泰戈尔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自由派一定没有通读过资本主义历史,否则他们怎么会相信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民主和人权呢。资本主义产生及扩张的动机是更有力的征服,而非更彻底的解放。下层人永远不会得到解放,他们中只有少数有机会跻身中层,其他人终生只是工作、繁衍与歌颂。
        旧世界是贵族的世界,新世界是精英的世界,精英主义就是民族主义,只有民族主义才能保卫精英统治。美国人冲入了江户湾,打开了日本国。美国为什么要实行“三权分立”,还不是为了阻止多数人借单一机构成事嘛;美国为什么要推广“爱国主义”,还不是为了诱导多数人支持对外扩张嘛。美国是一个精英统治的国家,它因此而走向富有与强大。
        凝聚美利坚的不是那一系列的立宪法案,怎么可能是呢,许多美国人连《独立宣言》都没好好读过,怎么可能被其所凝聚呢。真正凝聚美利坚的是新教伦理,是圣经与教堂,是扩张带来的繁荣,当这一切走衰时,美利坚也就完了。
      
        (未完待续)
        日期:2014-05-2418:30:08
        (正文接续)
        伊藤博文是一个当国者,凝聚国人是他的政治使命,而神化天皇是政治凝聚的工具。在近代日本,天皇是唯一有资格总揽统治权的政治存在。不尊天皇尊什么,自由民权吗?民党似乎相信弱化中央权威可以富国强兵,难道他们忘了德川幕府就是因此而倒掉的?
        民族主义者既有精英也有庶众,他们可以容忍暴政,但绝不能容忍分裂。因为他们相信,分裂乃万恶之源,分裂之后无善政!
        神化天皇会加强民族认同感,并给政府带来权威,但它自身存在致命缺陷。天皇之所以是权力的源泉,是因为他至高无上,而天皇之所以至高无上,是因为他圣明无私。那要如何保持天皇永远圣明无私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天皇深居简出并不事凡务,因为不做事的人永远不会犯错误。此种制度带来了三大恶果:其一、军队唯我独尊;其二、内阁频繁倒台;其三、国会羸弱无力。
        关于军队独尊与国会羸弱,笔者在前文已经阐明,不再赘言,此处仅点明内阁缘何频繁倒台。
        在明治宪法框架下,内阁总理辅弼天皇处理国务,帝国议会通过的法律、天皇发布的敕令必须经过内阁副署方才生效,总理大臣也因之对行政机构负全责。按道理讲,责任与权力是统一的,总理大臣对行政负全责的前提是他拥有行政全权。但在现实中,内阁总理没有任免各省大臣的权力,该权力为天皇所有,原因是各省大臣是天皇的大臣,而非总理的大臣。
        有读者可能会问,如果各省大臣与总理大臣意见相左,又或者各省大臣之间政见分歧怎么办?
        答案是凉办!
        我们须看清,近代日本内阁不是一个组织,而只是一个卖场,各集团在这里讨价还价,总理大臣也不是一个领袖,而只是一个主持人,他要想保住内阁,就必须笼络诸臣不离场,使各大集团尽可能达成妥协。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倒更像是多国交涉的谈判体制,总理大臣也完全不像美国总统,而更类似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有能力推动全球变革,进而拯救第三世界吗?读者看到这个问题时可能已经笑喷了。这问题不能不令人发笑,因为联合国秘书长是一个华丽的笑话,他敢得罪哪个大国呀。同样的,总理大臣也几乎动不了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他纵有赴汤蹈火的决心,也没有改变现状的工具。各省大臣并非总理大臣之幕僚,而是各集团之代理,他们并非亲如一家,而是各为其主,与他们而言,本届内阁是死是活完全不重要。在这样一种体制下,总理大臣没有约束阁僚的工具,他只能听任内阁分裂乃至倒台。
      
        民党是反体制的先锋,由两部分人组成,一为中上层失势者,二为底层极困者。中上层失势者不反对精英主义,他们反对的是地方主义(萨长藩阀),伊藤博文用公务员考试和众议员选举招安了这些人,他们成为了体制的一部分。如此以来,底层极困者陷入了政治孤立,他们彻底没了政治盟友。在一个高压社会,人最害怕的就是势单力孤,一个人是对抗不了一个体制的。反对需要力量,而力量来自组织,底层极困者开始各谋出路了,年轻人中的保守派投军吃皇粮去了,激进派则投党搞革命去了。换句话说,一部分穷小子为体制卖命去了,另一部分则用命反体制去了,而这都将给内阁带来巨大压力。
      
        近代日本走向军国主义乃逻辑之必然,无从避免,除非存在外部强权。伊藤博文不明白,民怨不是你想堵想堵就能堵的,你堵的了嘴堵不了腿,你不引导穷人文斗(如美国),就只能逼他们武斗,而一旦穷人发起狠来,那是没有人可以安生的。
        这就是民族主义者伊藤博文带给近代日本的宪政死结,其在诞生之初尚不显眼,当时的维新元老尚能以大局为重,但是到了昭和年间,这些宪政死结越缠越乱,各个集团在经济危机时又越来越自私,日本帝国也就只能像东方不败那样走火入魔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38条记录; 当前74页/共138页   

[首页]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尾页]


第74节_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在线阅读_迟玉德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15 t:219-876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7aac6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