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
第80节日期:2014-06-0412:43:29
(正文接续) 至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三个国家,分别为高句丽、百济与新罗。高句丽是三国中地理面积最大的,与隋唐帝国接壤,覆盖今日朝鲜及中国东北一部。高句丽与新罗接壤,新罗位于高句丽的东南侧,新罗的西侧则为百济,百济与新罗体量相当。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半岛三国不同于今天的朝韩对立,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也没有共同的文字(不过,三国倒是不同程度地使用汉字),就连人种也有较大差异。这三个国家很不和谐,互相连年攻伐,国势此消彼长。 在对外政策方面:高句丽一方面滋扰隋唐帝国,一方面进攻新罗;新罗与高句丽和百济都接壤,处腹背受敌之局面,它化解被动的手段是傍大款,也就是攀附隋唐;百济则一方面联合高句丽进攻新罗,一方面亲善日本。百济地处半岛之西南角,与日本隔海相望,两国之间经年贸易,贵族之间还互相通婚,现任天皇明仁曾公开承认日本皇室有百济血统。百济王国曾经很是辉煌,它拥有今日汉城乃至平壤处的土地,可惜后来都被高句丽侵占了,新罗也夺取了原属百济的今汉江流域的土地(即今首尔地区),从而获得了通向唐帝国的直通海路。及至唐朝初年,百济王国已经败落得不成样子了,被挤压至西南一隅。 隋唐初期,高句丽在半岛上很是活跃,它甚至多次与中央帝国交兵。百济也不愿意苟延残喘,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它联合高句丽两线夹击新罗,一度夺取了新罗十数座城池。新罗为摆脱腹背受敌的局面向大唐求援,大唐皇帝接受了新罗国王的请求,以东北亚仲裁者的身份调停半岛战争。大唐皇帝要求百济国王退还所侵略的城池,百济国王见唐帝国并未制服高句丽,就把唐帝旨意当成了耳旁风,非但如此,他还变本加厉地联合高句丽继续夹击新罗,这次他又夺取了新罗三十多座城池。历史证明,百济国王严重错判了形式,他的一意孤行彻底激怒了大唐皇帝,而他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此时大唐的皇帝为高宗李治,武则天的这位老公虽不比其父李世民,但也不是任人挑衅的软柿子。百济小儿,劝君放下屠刀君不听,那就休怪朕举起屠刀了。尔只弹丸之地,竟一意亲日反华,该让尔等知晓知晓华夷秩序了。公元660年,唐高宗发兵十三万奔袭百济,未及十日百济亡,又八年后高句丽亡。 百济人在亡国后开展了复国运动,其遗民在旧地发动叛乱,其贵族则逃往日本乞援。当时,百济王子扶余丰正在日本为外交人质,日本政府支持扶余丰回半岛复国。不久,扶余丰组织起了一支五千多人的复国军,这支军队乍起时十分生猛,曾收复数个郡县。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复国军内部很快发生了分裂,王子派与王叔派龌龊不断。最终,扶余丰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以“专权不臣”的名义杀掉了他的叔父并清洗了其势力。有道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经此内讧,百济再无复国希望。 大唐新罗联军趁百济人内乱之机攻城拔寨,最后将复国军驱至白村江(今韩国锦江)的江口。百济复国军已退无可退,他们只能拼死一搏了。公元663年8月27日,日本海上援军也赶到了白江口,日本政府无法接受百济亡国,百济是其在半岛的贸易、文化及军事据点,它必须把百济夺回来!为此,日本进行了全国总动员。 当两军遭遇之时,唐罗联军约有将士两万众,以唐军为主,战船一百七十艘;相比之下,倭济联军的实力更强,其总兵力达六万之众,三倍于唐罗联军!这支军队以日军为主,其战船数更是高达近千艘,当然倭船体量与装备远逊于唐军大舰。除此之外,倭济联军的劣势还在于它的内部不协调,日军当然不会听从扶余丰的调遣,扶余丰也不愿完全做日本的傀儡,日军也是各地拼凑而成,其内部亦做不到军令统一。 日军初抵白江口就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其将领狂言:“我等争先,彼当后退。”的确,倭济联军占有巨大兵力优势,他们没有理由不乐观。不过,大唐水军很快让倭济联军认清了现实,唐军凭借弓弩优势与火攻方略大破日军,白村江上上演了“赤壁之战”,四百余艘倭船被焚毁,倭济联军更是死伤过万,白江水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倭济联军余部或降或逃,那真称得上一败涂地。 白村江之战塑造了东北亚乃至东亚的政治格局,中华帝国之无上地位亦由此奠定。 日本人在战后极为恐慌,生怕唐罗联军登陆列岛,于是在西部沿海大修防御工事。历史证明,日本人打错了算盘,大唐并没有伐日意向,他们也就白忙活了一场。战后,唐军占领了百济旧地之大部,并于当地设置行政机构,对百济遗民进行直接管辖。此战之后,半岛上只剩下了高句丽与新罗,唐帝国之后还要与高句丽作战,根本无暇修理小日本。况且,新罗在高句丽衰败后势力大增,它吞并了高句丽在半岛部分的领土,非但如此,新罗还大肆支持百济遗民进行反唐活动,大有借机一统半岛之架势。很显然,一个越发目中无人的新罗对大唐、对日本都是威胁。大唐绝不会发兵伐日,唐帝怎么会傻到用自己的子弟兵替新罗人抢地盘。日本高层没有想到这层意思,也真是傻的可以。唉,这个民族就只会直线思维,连一点弯儿都不会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两国罢兵修好,日本政府开始派遣更大规模的遣唐使。遣唐使来华既是为了来求学,也是为了示亲善,还有外交卧底的考量。试想,日本人若早知晓大唐无意伐日,那他们还会傻乎乎地修筑防御工事吗?再者,日主因白村江之败备受攻讦,他需要一种强大外力来制衡国内反对派。唐日建交以后,日本更深入地推广“大化改新”,在政治、财税、建筑、文化及宗教方面效法大唐,掀起了一个“唐风时代”。 公元701年,日本颁布了效法大唐《永徽律》的《大宝律令》,正式将国名由“倭国”改为“日本”,日主也开始自称“天皇”(效法李治与武则天的“天皇天后”称谓)。这两个举动很值得今人注意,它表明日本即便在最仰慕中华时亦企图与中国平起平坐,只肯做学生,而断不肯做附庸。 中华帝国在灭百济及高句丽后走向全盛,整个社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华夏文明开始加速向外传播,东亚亦逐渐形成汉字·儒家文化圈。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中国人对白村江之战并不重视,甚至没有了解。公元663年发生的这场东北亚战争改变了朝鲜半岛的命运,也影响了日本的文明进程,更塑造了东北亚政治版图,却被战争的主宰者——中国人——全面淡忘了!我们不仅要问,这是为什么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展示一幅更大历史图景,读者只有领略了这幅历史图景,才能彻底看清中日甲午战争之历史全貌。 喜欢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第80节_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在线阅读_迟玉德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15 t:219-33447]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60048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