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83节

日期:2014-06-1012:32:47
        (正文接续)
        蒙古帝国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大帝国,其在中国的部分被称为——元。蒙元的疆域比宋、金、西夏、吐蕃及大理的总合还要大,它继承了上述政权的所有社会问题,这个带殖民做派的异族政权缺乏解决问题的工具及兴趣,它统治中国的办法就是能凑合就凑合,美其名曰“一切照旧”。元廷从未考虑过通盘解决问题,它更倾向于因地制宜,以税制为例,它在原金国的北方按户征税,在原宋国的南方则按亩征税,忽必烈还在南方大量减免苛捐杂税,结果造成中央财政入不敷出,元廷便用滥发纸币的办法来弥补赤字,也就自然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在产业政策方面,蒙元继续赵宋的重商政策,它努力消除贸易障碍,推动农业、造船、桥梁、军火及天文技术的进步。蒙元还大举征伐日本与越南,结果均遭惨败。由于蒙元是少数异族统治多数民族的外来政权,它很自然地推行了种族主义政策,也就把人数最众的汉人逼成了反对派。元朝末年,天灾不断,饥民遍野。此时,元廷既没有赈灾的资本,也没有赈灾的手段,流民起义因之风起云涌,朱元璋则趁机强势崛起。与其他军阀相比,朱元璋更适合做汉人领袖,他兼具自律精神及战略眼光,士大夫和老百姓都支持他。朱元璋在统一南方后,以“逐胡虏,除暴乱,雪国耻”为口号北伐元廷,结果把蒙古人打回游牧民族。蒙元存国不足百年,乃中国历史之插曲,其结局具有宿命性。
      
        朱元璋是终结异族统治的民族英雄,可他不得不接手异族政权的财政遗产。蒙元因拿不出适当的经济方案而走向财政破产,朱明要想避免蒙元的命运就必须大规模整顿经济。朱元璋具有远超常人的胆魄与决心,他以铁血之手段再造了经济基础。朱元璋出身于贫农家庭,他的父母死于蒙元的苛政,这样的遭遇既左右了朱皇帝的人文情感,又限制了他的历史视野。朱元璋认为,两宋覆亡的根本原因是朝廷聚敛、官僚腐败,他要铲除这两种亡国陋习,办法就是全面抑商与实行超低税率。朱元璋对商业的打压可谓不遗余力,宋元以来的富家大室几乎被他与他的继承者朱棣消灭殆尽,中国变成了一个内向而非竞争性的小自耕农帝国。
      
        朱元璋的国策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在西方全力推进现代化时,我们的朱皇帝却把中国推到了相反方向。朱元璋一心想要扶住贫弱,他的政策却恰恰造成了底层贫寒,政府财政也就因之破产。由于农业税的税率极低,朱明朝廷不得不控制其规模、减少其业务、简化其工具。在朱明王朝,国家进步不再是政府的目标,民风淳朴才是,儒教则成了方便而廉价的统治工具。可是,儒教解决不了吃饭问题,饥民是不会听你“子曰诗云”的。明廷征税的税率的确很低,但这种低税率是与商业倒退同时发生的,财富因资本集中而增长,消灭了资本也就消灭了财富与就业,实行低税率也就失去了“仁政”意义。终明一朝,民变不止,蒙古人、满洲人、日本人亦不断挑战明廷。及至万历年间,大明王朝的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文官集团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尔成了国家前进最大的障碍。万历皇帝很早就看透了文官集团的虚伪与低效,可他无法改组政府,他已看不到希望,于是选择了长期怠工。这位任性的皇帝引发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冷战,就在我们的大明王朝走向分裂时,日本人与满洲人却走向了统一,他们看穿了大明帝国的内幕,于是向其发动了武装进攻,满洲人依靠地理优势及历史机缘最终胜出。
      
        不过,朱明并非亡于满清,她是被流民推翻的。明末出现了大规模流民,这固然有天灾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诱因是通货紧缩导致了百业萧条。邮差出身的李自成在大混乱中崛起,1644年,这位自称“闯王”的流民头子在西安称帝,不久后东征伐明。令人费解的是,“闯贼”在一路之上几乎没遇到抵抗,他们很快就打到了京城。北京的官僚已经厌倦了崇祯皇帝,他们一致认定大明王朝气数已尽,他们还认为自己能够控制李自成,于是他们在城高河深、储备丰沛的情况下开城迎贼。这些京官失算了,大明王朝的确气数已尽,但天命并不归李自成。李自成自起事以来从来就没建立过财税制度,他的军队走一路抢一路,进京后更是胡作非为。李自成是一个彻底的糊涂蛋,他与朱元璋有霄壤之别,他似乎从来都没搞明白——皇帝他不是一个大土匪!
      
        此时,准军阀吴三桂镇守辽东,他原有意投降李自成,怎料李自成抄了他的家财、抢了他的女人,关了他的老爹。吴三桂被彻底激怒了,为了复个人之仇,这位青年军官不惜剃发易服并引清兵入关。公元一六四四,一个土匪与一个汉奸决定了中国命运,这是何等的民族悲剧!
        清军入关后,满洲人开始举族内迁,他们离开了东北黑土地,搬进了北京四合院。满人入关后推动统一战争,他们依靠以军事优势及外交手腕征服了整个帝国。满清皇帝很认真地研究明亡教训,他们一改前朝轻视铜钱的传统,为民间提供廉价货币流通,而且不再向前朝那样将白银抛散至边穷地区,从而避免了通货膨胀且提高了白银使用效率,此外,清廷还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恐吓欠税富户,大肆消减免税户口并开始卖官鬻爵,通货紧缩与财政危机因之得以解决。满清一朝的皇帝精力充沛,他们以独裁者的身份垄断政务,这样就加速了行政效率并摆脱党争之患。满洲皇帝以征服者姿态驭国,不容汉人置喙皇储问题,文官集团也就避免了大分裂。汉人文官因无法驾驭满清皇帝,只好采取通力合作的态度,在满汉精英的共同维护下,满清皇朝得以存国两个半世纪。黄仁宇先生将明清帝国命名为中华第三帝国。
      
        有读者可能会问,你在日本近代史里讲那么多中国古代史干嘛,这题跑得也太远了吧?
        笔者肯定地回答,此节之铺陈非但没有跑题,反尔非常点题。下一章笔者将叙及甲午战争,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曾明言——中国正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此论发表于1872年上呈同治帝的奏折。李所谓“三千年”之起点即为西周开朝,周代商与汉代秦、唐代隋、清代明不同,它不是简单的王朝更迭,甚至不是政体更迭,而是文明更迭,有若近代革命。东亚朝贡体系是周文明的对外延伸,唐朝的白村江之战象征着周文明达至顶峰,明朝的万历朝鲜战争象征着周文明走向衰败,清朝的甲午战争则象征着周文明彻底终结。要解读甲午战争及抗日战争,我们必须首先看清历史之大背景;要洞悉近代变局及未来前途,我们必须首先看清三千年之大历史。
      
        好在,笔者行文尚言简意赅,不至浪费诸君太多时间。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38条记录; 当前83页/共138页   

[首页]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尾页]


第83节_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在线阅读_迟玉德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15 t:219-2351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60d30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