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
第86节日期:2013-06-0619:37:21
==========更新========== 这只是规范了御史的职权,但却没有规范一般官吏的职责。所以其次,弘光君臣对一般官员的职权也来了一次规范,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模糊意义上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离。具体地说,原本一县的知县,同时掌握一个县的行政权、司法权以及地方法规的制定权,相当于现代一个县的县长兼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县议会议长及所有议员,权力十分的大,俨然就是土皇帝,因而很容易滋生腐败。知府亦然,巡抚亦亦然。朱由崧等君臣的措施是,知县、知府、巡抚等各级行政长官不再完全掌有司法权,刑名之中的案卷、书记等事务由行政长官及所属衙门负责,而审判执法等刑名实事则由御史与相对级别的行政衙门共同理会,任何一方无权单独处理。 这就是分权,这就是制衡。地方行政长官无法独揽一方司法,必须考虑到御史会不会没事参他们一本,而御史也并非完全执掌刑名,因而基本上徇私舞弊也比较困难,他们也得考虑巡抚知府会不会没事也参他们一本。 这就是政治的艺术。 虽然,这只是分权制衡的萌芽,虽然弘光朝的君臣并非特意这么去做,但是正是这无意之举,为一百多年后的政治改革开创了先河,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后话。 有了高工资,生活基本小康,所以基本上就不想贪了。有了严刑峻法,一贪足成千古恨,后果十分严重,所以基本上就不敢贪了。又有了模糊意义上的权力制衡,可以钻的空子和缝隙实在太小了,所以基本上也没法贪了。 照这样下去,弘光朝的吏治应该会渐渐清明起来。 但是,并非没有问题,请注意上文的那一段话中,每一句都带有一个“基本上”,也就是说,并非一切都完全像期望的那样美好。任何的制度,再缜密的制度,也有欠缺的地方,也有让人可以钻空子的地方。制度不能一层不变,需要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变革,当下再先进的制度,到了未来,也会落后僵化,没有适应性的变革,再好的制度,也终会死亡。 日期:2013-06-0712:38:17 ==========更新========== 【胥吏政治】 说实在的,有了高薪、重典和分权监督,想要保证整个帝国的吏治清明,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上一节的诸多措施,仅仅是为了来限制官,却监督不了吏。而帝国贪墨的根源,其实是从吏这里开始的。胥吏政治的整顿,才是整顿吏治的重点本质所在。 吏指的是在地方官衙工作的,掌有行政权力却没有官员品级的官府公务人员,因为没有品级,所以一般被称作吏。胥指的是基层的办事人员,一般从严格规定的户籍之下的百姓中选拔“有才智者”来管理民众,是介于吏员衙役与百姓之间的阶层。因为工作性质及地位相近,所以胥吏往往统一称呼,实际上就相当于今天的掌有权力的基层公务员。 胥吏对帝国政治的影响相当重要,一般官员只起到统筹大局和重大事件的最后决策之作用,行政的具体管理实际上是被官僚体系内基层的吏员所操纵。因为这些人一方面往往善于用欺骗、蒙蔽、行诈、勾结等技巧,选择性地执行官员分派给他们的任务,另一方面又精于吏事,熟悉行政细节和运作程序,能够蒙蔽、妨碍、误导上司官员,甚至还能胁迫上司官员。 一个政权吏治腐败往往就是从胥吏这一块开始的,不可否认胥吏腐败才是政治腐败的根本源头,他们比任何官员都有机会、而且更能大规模地为了私人目的而破坏行政程序,搞贪腐。任何的吏治整顿都无法触动胥吏阶层的要害,因为他们相互之间团结的非常紧密,形成严密的人际关系网,牢不可破,而文官集团也不得不依赖于这个阶层,因而胥吏政治始终是文官制度中的一项困扰和毒瘤。 历朝历代都对胥吏阶层展开了无数次整顿,但总的看来,只有北宋王安石的做法最有成效。王安石认为,胥吏弊政之所以会不断严重并成为文官制度的累赘毒瘤,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只要官员无法掌握实际行政的细节,他们就只能听任胥吏的摆布,另一方面,只要胥吏仍然被排斥在文官集团之外(胥吏地位低下且不得通过参加科举为官),他们就一定会为了自身的私利而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把持行政程序,大搞贪污腐败。 日期:2013-06-0718:22:05 ==========更新========== 针对以上两点,王安石相应作出两方面的改革。一方面,进行文官教育改革,设法提高官员的行政细节的能力。但科举仅凭文章数篇是难以具体考核士子掌握行政程序的能力的,王安石在科举考试中增加策论一科,不多在行文上作要求,只专门考察应试人员的政治的理论水平。此外,但凡即将出任公职的人员,必须先担任胥吏的职务,让他们预先学习将来需要掌握的行政能力,了解行政的具体细节和程序,避免将来被下属胥吏所操纵和架空。另一方面,王安石主张提高胥吏和僚属(比胥吏更低的公职人员如衙役等)地位,缩短和消除他们与文官集团之间的差距,并且发放薪饷,将他们纳入文官体制的范畴,这就无形中加强了儒家伦理和社会规范对他们的约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胥吏的腐化。 王安石这些措施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最后却被政敌一刀切全部否定了,因而胥吏政治的腐烂便越发地不可收拾。 在之前的整顿吏治当中,杨铭化已经进行了类似于王安石的改革,提高胥吏的地位,允许胥吏僚属参加科举,统一发放薪饷,实质上已经将胥吏纳入了文官体制之内了。 但是这些改革并不全面,因为在科举以及文官教育这一方面,南明的改革班子还没有作出实际行动。于是,将胥吏纳入体制的同时,杨铭化学习王安石,将改革延伸到了科举制度上,这是后话。当然,一些必要的普通措施也是要实施的,比如加强对胥吏的考核,严格胥吏的选拔及任用条件,严明法度,对贪腐的胥吏进行严惩等等。 是人才,即便化为黄土千百年,只要他为人类想出了有用的观点理论,造出了有益的事物,总有被人们接受的一天。王安石改变法虽然在北宋时期失败了,但是他的正确主张,在六百年后,又被有识之士重新发现并重新利用了。王安石泉下有知,不知要做何感想。 |
第86节_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在线阅读_寒山憶雪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04 t:218-9529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fc7a7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