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35节

陈禹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0-04-15 20:55:36
      
        62威信大降
        司马懿领兵而来,但阴平武都两城已经被诸葛亮派王平、姜维攻破。诸葛亮又挥师击败郭淮孙礼,但大将张苞在追击时,不慎落入山涧,跌破了头。
        司马懿亲自出击,又被诸葛亮连连击败。司马懿因此按兵不出。此时,刘禅派费祎前来下诏,恢复其丞相之职。诸葛亮推辞一番,终于接受了。在中国人的各项社会活动中,推辞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诸葛亮想好了破魏之计,故意连退六十里。司马懿判定这是诸葛亮的诱兵之计。但先锋大将张郃坚决要引兵追击。司马懿只好让张郃在前追击,却暗暗留下大半人马守住营寨,自己只带了五千精兵随后接应。
        诸葛亮探查敌情后,准备派遣大将设伏兵。诸葛亮用兵,向来喜欢运用“诸葛三宝”之一的激将,这次也不例外。
        诸葛亮说:“现在魏兵追来,必然要死战抢功。我要设伏兵在后面截断其归路。这项重任除非智勇双全的大将才能担任啊。”说完,用眼睛瞄了瞄魏延,意在激起魏延主动讨令。
        没想到魏延竟然视若无睹,低下了头,却不作声。魏延性格外向,本是个非常容易受激的人,为什么今天会如此反常,甘愿当一个闷嘴葫芦呢?
        诸葛亮自以为激将之道,万用万灵。但像魏延这样的老将其实早已经厌倦了诸葛亮的这套把戏。同一形式、相同剂量的外部刺激会因为重复使用而失效。这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规律。而目前诸葛亮的威信因为屡出祁山而无功已经受了很大的影响。魏延更是对诸葛亮不肯采纳自己的“子午谷方案”深为不满。所以,魏延干脆就置若罔闻,不跟诸葛亮玩这游戏了。
        诸葛亮正担心无法下台,王平站出来说:“我愿意担此重任!”
        诸葛亮一见有人搭话,用熟了的那套手法立即随之而出:“如果失败了,又怎么说?”
        王平大声道:“我愿意杀身报国,如果失败,甘愿献上这颗脑袋!”
        诸葛亮感叹一声,说:“王平真是忠臣啊!只是我要设两处伏兵,王平虽然智勇双全,可惜不能分身两处。还得需要一员大将啊。只是军中再也没有舍生忘死之人啊。可叹我的计策不能成功啊!”
        诸葛亮的用意还是要激魏延出来。但魏延的内心一直以来受到了很大的伤害,那颗曾经滚烫忠勇的心已经慢慢冷漠了。魏延还是置之不理。
        但总是会有甘愿受激的人。这次站出来的是大将张翼。既然有人“上钩”,诸葛亮还是照方抓药:“张郃是魏国名将,英勇无敌。你不是他的对手!”张翼既然站出来了,当然要维护自己的面子,说:“如果失手,我也愿意献上这颗脑袋!”
      
        只要你愿意用脑袋担保,诸葛亮就认为达到激将的目的了。当下诸葛亮就命王平张翼各自引兵去埋伏。
        诸葛亮又拿出几个锦囊。这是“诸葛三宝”中第一宝——光晕效应——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他的还又羽扇纶巾、道袍鹤氅、作法宝剑、五弦瑶琴、四轮小车等诸多道具。这个四轮小车我们一直没有多提,但诸葛亮但凡用得上的地方,都是要用的,其威力已经和刚开始使用时不可同日而语了。
        诸葛亮将锦囊分派给姜维廖化吴班吴懿等诸将。
        张郃率兵追来,果然被蜀中诸将用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击败。幸亏司马懿预先有所准备,这才不至于全盘皆输。
        诸葛亮大胜,所得降兵及军器马匹不计其数。诸葛亮大喜,正要乘胜追击,忽有人来报,张苞因摔破头而得了破伤风身死!
        诸葛亮听了,放声大哭,竟然口吐鲜血,昏绝于地!张苞之死,为什么会对诸葛亮造成如此之大的打击?
        实际上,张苞之死只是一个诱因。诸葛亮用兵,从来都是得心应手的。但自从司马懿开始崭露头角后,诸葛亮就深感时时处处挚肘。明明形势大好,总是会横生事端。甚至以多攻少,都没能拿下陈仓。这难免让诸葛亮想到,天时似乎已经不再属于自己。其实,诸葛亮现在的心理状态和当年的周瑜颇为相似:无论怎么挣扎对抗,总是难奈对手。诸葛亮其实积郁已久,只是被张苞这个噩耗激发而已。
      
        诸葛亮被救醒后,卧床不起。十余日后,诸葛亮知道自己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了。只好安排撤军。诸葛亮的第三次兵出祁山再次无果而终。
        诸葛亮回到汉中,将大军屯于汉中,自回成都养病。诸葛大丞相已经很久没回成都了,这次抱病而归,文武百官全部出城迎接,将诸葛亮送入丞相府中。刘禅也亲自到府上探望。
        诸葛亮生病了,曹真的病却好了。一个人生病的时候,万念俱灰,可以轻易地放下功名利禄这些杂念。但一旦病愈,这些东西立即又变得重要起来。曹真开始惦念起被司马懿取走的那颗都督大印了。
        曹真当即向曹睿建议,自己愿意和司马懿共同领兵去征讨蜀汉。曹真是本宗族的元老重臣,曹睿当然要满足他的要求,当即任命他为大司马、征西大都督,而司马懿则被任命为大将军、征西副都督。曹真是老大,司马懿只是他的副手。
      
        司马懿是个很识相的人(他也不能不识相,不敢不识相),毫无怨言地就接受了曹睿的新任命。两人统领四十万大军,杀奔剑阁而来。
        此时,诸葛亮的病渐渐康复。听说曹真司马懿来犯,立即叫来张嶷王平二将,让这二人率领一千兵马去镇守陈仓古道,抵挡魏兵。
        以一千人马去抵挡魏国的四十万大军?!张嶷王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诸葛丞相病体未愈,在胡言呓语呢。
        张王二人虽非怕死之人,但以如此悬殊之兵力去送死,也是心有不甘,当下顾不得冒犯诸葛亮的尊严了,急忙求告道:“丞相,你可不要误了大事啊!据报魏兵有四十万,号称八十万。曹真司马懿亲自率领而来,势如泰山,你怎么只给我们一千人马去守隘口啊?”
      
        张嶷王平之所以会如此表现,其实与诸葛亮的威信大大下降有关。试想当日空城计之时,司马懿三十万大军压境,诸葛亮身边也只有两千五百人马。但不论是两个小童子,还是假扮百姓洒扫街道的士兵,均冷静沉着,不露惧色。那是,诸葛亮还是高居神坛的百胜将军,下手兵将均以为“信诸葛,没错的”。但随后的屡次大败,加上诸葛亮本人无法控制不良情绪的外露,导致诸葛亮已经渐渐走下神坛。当张嶷王平以正常人来看待诸葛亮的时候,他们的脑袋就清醒多了,也就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冒险了。
      
        诸葛亮却不动声色地说:“我倒是想多派点兵马给你们。只是担心士兵们太辛苦。”
        张嶷王平面面相觑,不敢前去,也不敢拒绝。诸葛亮说:“你们但去无妨。如果有个闪失,也不算追究你们的罪责。不要再跟我多说了,赶快去吧。”
        张嶷王平一听,更加不敢去了。你说得倒是轻巧。我们这一去,小命肯定丢在那儿了。你就是想追究我们的罪责,也追究不到了。两人一想,估计是自己行事不慎,不知道在哪里得罪诸葛亮了。两人当即跪倒在地,苦苦哀求道:“丞相,如果你要杀我们两个人,就在这里杀好了。我们真不敢去,我们不想把命丢在那里。”
        诸葛亮哈哈一笑,笑声中透出一丝无奈,说:“你们这两个笨蛋啊!我让你们只带一千人马去,当然有我的道理。我早已看过天象了。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磅礴。魏兵虽有四十万,也难以进兵。因此你们不用多带军马,也决不会受伤害。我方十万大军在安居一月,待魏兵撤退,再大肆掩杀,以逸待劳,就能取胜。”
        诸葛亮善观天象是出了名的。当然,他自己是选择性加以相信的。他只相信对自己有利的天象,而对不利于自己的天象是不予采信的。但一般的人,对天象则是深信不疑的。
        张嶷王平听了,这才释然,真的带了一千人马去抵挡魏国四十万大军去了。
        再说曹魏大军,果然深受暴雨连降之苦,前进不得。人马都缺少粮草,死伤无数。曹睿得知后,下令退兵。
        诸葛亮趁机部署兵马,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又令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诸葛亮自领大军,以关兴、廖化为先锋,直取祁山。
        曹真与司马懿商议。曹真认为蜀兵必不追来。司马懿却判断诸葛亮必从二谷进兵追来。曹真不信。司马懿说:“你如不信,我们可以打赌,以十日为期。如果蜀兵不来,我情愿面涂红粉,身穿女衣,到你营中服罪。”曹真受激,冲动之下,就说:“如果蜀兵真的追来,我愿意将天子赐给我的一条玉带和一匹御马输给你。”两人当即兵分两路。曹真在祁山之西的斜谷口把守,而司马懿则在祁山之东的箕谷把守。
      
        司马懿好端端地为什么要和曹真打这个赌?归根结底还是这颗都督大印惹的事。曹真是司马懿掌权之路上的拦路虎。而曹真心胸狭窄,极要面子。这次他大病初愈,身体其实并未复原,就因急着要夺回权力而急于出征。司马懿就是想抓住这个机会,用打赌来刺激他再度得病,从而把权力夺回来。
        ×××××××
        心理感悟:迷信的力量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返回目录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首章]  [尾章] 135章/共150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6be7e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