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75节

寒山憶雪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5-2421:25:04
        ==========更新==========
        除此以外,漠北蒙古的大军还在漠南游弋,清廷只能靠漠南各盟旗暂时牵制漠北蒙古军。
        眼下,用四面楚歌来形容清廷面临的局面也不为过,这是清廷入关以来遭遇到的一次严重的统治危机。由此,清廷内部也分化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将都城迁回到辽东,放弃关内的土地,收缩兵力集中防守北京。这一派以阿济格、豪格、济尔哈朗等满洲王公为主体,他们对长期占据关内不抱有希望,在掠夺了江南的财富之后,他们开始变得消沉和畏缩。但是多尔衮不属于这个群体,如果放弃关内,就意味着多尔衮为清廷打下来的这些基业全都作废了,自己的政治资本就会减少,对手就会就丧失关内的事情作致命一击,那么自己如日中天的政治地位就会立即丧失。所以多尔衮坚持站到另外一派这边。
      
        这一派反对放弃关内的土地,与逃跑派针锋相对。这一派的人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辽东汉人官僚,诸如范文程、宁完我、孟乔芳等,他们只有靠进取关内,才能获得功劳,从而在清廷集团内不断爬升,一旦放弃关内,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政治前途就完全丧失了。另一类就是已经降清的北方汉人官僚,如陈明夏、方大猷等,他们反对清廷撤走的原因更显而易见,一旦明廷收复北方,他们面临的将不仅是政治前途的丧失,还有身家性命的危险。
      
        这两派势均力敌,决定者在多尔衮,多尔衮不得不坚持保住北方,维持住南北对峙的局面。不过问题是,现在形势非常糟糕,多尔衮凭什么保有关内呢?
        范文程开始帮多尔衮分析形势了。清廷在关内的形势一开始很好,但为什么短短五年之内,就变得坏到这种程度呢?原因就在于人才没能全部揽入清廷的麾下,而且,揽入麾下的人才也会很容易叛离。
        可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多尔衮并没有发现满清的人才机制有什么问题,对比南明来说,清廷为了吸引人才,可谓费尽了心思,又是降清者以原官爵录用,立功者升赏有信,还将大批立有军功的汉军纳入八旗体制,子孙后代有清廷供养,真是不拘一格用人才,比南明各种制度掣肘要占优势的多。但是仍然留不住人才,留不住人心,为何?
        问题不是出在人才机制上,而是出在人心政策上。对于汉人来说,清廷毕竟是异族政权,说难听点就是蛮夷胡虏之君入主中原,所以汉人的心理都不免笼罩上亡于外族的阴影。而多尔衮颁布的剃发易服之国策,恰恰唤醒了汉人心中的亡国灭族的感觉,族群矛盾激化。因此,即便拉拢人才,安抚流民,恢复生产这些事情做得再好,就因为剃发易服这一点,就无法真正的收拢人心。
        说到这里,多尔衮心里也就明白了。
        日期:2013-05-2421:25:39
        ==========更新==========
        1649年七月,清廷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剃发易服之令,允许汉人蓄发着汉服。此令一出,一个月之内颁布北方各地,这对北方反清义军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义军之所以能掀起浩大的声势,凭借的不仅仅是底层平民的支持,还有中层群体的支持,这个中层群体,就是实力庞大的乡绅阶层。这个群体说高也不高,说低不低,基本上读过书,考过了秀才的文凭,有那么一点田产,有当过芝麻大的小官的,也有经商赚点小钱的,也有开办了那么几家作坊的,他们是有资产、有文化、有组织的一个群体,遍布整个乡村网络,是整个社会的基层组织网点纽带。他们没有巨大的利益需要牺牲尊严来维护,所以当清廷颁布剃发令的时候,往往最不满的就是这些“衣食足而知荣辱”的乡绅群体。
      
        而现在,清廷废止了剃发易服令,乡绅仇视清廷的基础就不存在了,民族隔阂的感觉也因此而淡化,义军中大批的乡绅开始回到功利主义,减少了对义军的支持。没了乡绅的支持,义军就没有了经济来援,即便清廷不镇压,长久之下,也不得不解散。
        这是一个狠招。
        但这一招并不能解决明军浩浩荡荡北上来攻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只能用另外的解决方法。由于满洲兵主力都集结在山西一带,面对明军的进攻,只能依靠汉人,而且不仅仅只依靠辽东汉军,还要依靠关内汉军。对比以前,恰恰是关内汉军的投降成就了1645年满清军事胜利的鼎盛,也恰恰是关内汉军的叛离逐渐导致了满清眼下的统治危机。导致汉军降而复叛的原因,除了这些人本就首鼠两端、投机主义以外,还有清廷的防汉心理在作怪。相对来说,清廷较为信任辽东汉人,而非关内汉人,所以在授予官职上明显偏向于辽东汉人。
      
        为了争取北方汉军的支持,多尔衮开始对各地的汉军将领加官进爵,施加恩惠,并且一反常例给与地方汉军足够的军权,并且也学习南明,搞出个三大战区,以马光远为河南总督、石廷柱为山东总督,与陕西总督孟乔芳三边并立,总览一省军政,赐便宜行事的权力,让他们甘心为清廷卖命。
        总之,为了保住关内新夺的疆土,多尔衮是豁出去了。以上是一些零散的政策,但也昭示清廷开始由入关时的保守制汉的时期开始走向亲汉时期,这种政策的急剧性转变,将给南明北伐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清廷究竟能不能守住北方,就得看看各路军队各个战场的情况。
        作者注:1)本节内容基本上为虚构。
        2)关于山东等地的抗清起义,历史上确有其事,但时间并非都集中在1649年夏季,而是分散在1644年夏季直到1654年这段时间之内,较为分散零散。
      




返回目录

[72]   [73]   [74]   75   [76]   [77]   [78]  

[首章]  [尾章] 75章/共13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cb782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