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05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知道自己错了,是改错的第一步。觉醒后一般都能觉察自己内心那一套在现实中行不通,受挫是必然的。那对的答案在哪里?又是怎样的信念与思想才是心灵的养分,更有利于适应现实,改变困境呢?
        麻子上台,各有各观点。要寻找到不同或正确的答案,从别人的想法和见解中寻找吧!所以说,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接触和交往,我们才能了解到别人不同自己的地方,可以为自己提供榜样的优秀之处。另一个,相关书本的智慧,也是我们生活最好的教导,人生的指路明灯。不管是从书本上,还是从别人身上,我们一定要有发现与学习精神,促使自己往希望方向发展成长。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
        他的观点成了我最为坚定的信念,激励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以希望与榜样作自己最好的引导。
        日期:2009-09-04 15:57:41
        成长(10)
        要允许事情按照它的样子出现的可能。这是我在肖望野《通过灵性艺术来实现--七谷童话书》最令我触动的一句话。
        我想转换一下:要允许生活按照它的样子出现的可能。
      
        要允许别人按照他的样子出现的可能。
        虽然,我心中对生活对身边的人,都有自己良好的愿望,但愿望不是非实现不可的现实,愿望仅仅是愿望而已,如果一不小心把愿望当成非得成就的现实,就不再允许生活违背自己的愿望,不再允许别人背离了自己的期望,我们不再能接受非愿望的现实,现实变成了一种伤害和障碍。
        要允许生活按照它的样子出现的可能。要允许别人按照他的样子出现的可能。这样的认识非常重要,也可以说是现实的生活态度,也是理智的心态:对事实的臣服,事实最大。这样的态度为我们排除了最大的心理障碍,也更能接受事实。接受事实是改变现实的起点,生活进程顺利的基石。
        这本书上另一个例子也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念头:“我那么爱他,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这种想法通常发反反复复,来回这么自觉,像毒蛇一样缠绕我们的心智。
        让人陷入这样糟糕思维模式基于不合理的信念:“我这样爱他,他不应该伤害我。他一定要好好爱我,回馈于我。”我不能接受他这样对我,把对他美好的愿望期待当成了必定发生的现实,反而无法接受真正的现实。其中隐藏的另一个不合理是:我能决定他的做法,我的愿望能通过他而达成。必须认识到:他的做法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也不是我愿望所能抵达的,他的行为决定于他的意念或潜意识。对于已发生的现实,我只能接受。
      
        若能够转换信念做出冷静理性的思考:问题不在于是什么事,什么人让我体验到了伤害,无论是谁都会在人生中体验到这样的伤害。这样的感受帮助我去思考,帮助我反思自己,帮助我获得了理解世界的能力。这样的经历和伤害最终促进了我内心的成熟与和平。这样的思考自然解开了自动思维的魔炼链,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成长之门。
        日期:2009-09-08 10:02:24
        别抱怨!(1)
        今年夏天朋友送了一个小兔子给我,孩子很喜欢,我上班,照顾兔子的任务自然落到了父母身上,而今过去了两个月,兔子除了最初的日子里围剿精光院子里的花草,照料起来确实不易,它到处拉屎拉尿,放进放出,平添了不少琐事。近日,父母开始爆发性地抱怨其中的繁琐无实际利益。特别是父亲,早上起来为兔子拉撒连声埋怨,令我难以忍受,好像孙悟空面对师傅的金箍咒,濒临崩溃,痛恨异常!
      
        我致以反应如此激烈吗?省思自己,发现如此过激的反应源于深埋在记忆里痛苦的生活体验,深深痛恨父亲对生活的抱怨,是年幼的心灵难以承受的痛楚。
        当我跟母亲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请他们暂时停止抱怨,过几天一定会把兔子送人。当父亲再次抱怨时,母亲提醒他能不能不说出来!父亲说,已经说习惯了,没办法。我不想因为一个小兔子,让家庭气氛如此糟糕,也能够理解一个人在不情愿下做事,一定不会心平气和。做通了孩子的思想,把兔子送人了。
        日期:2009-09-08 10:25:05
        别抱怨!(2)
        母亲的抱怨更多是关注自己的,觉得自己辛劳,身体出现一些不舒服缺乏忍耐力,遇事容易情绪化。父亲的抱怨是双向的,更多是对生活的抱怨。在这样的父母影响下,我不抱怨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抱怨工作,抱怨伴侣,抱怨社会,几乎是生活在抱怨里,却不自知。即使老公及朋友又异议,也是他们不理解我的痛苦而已。早年长期浸染在抱怨的生活里,我早已经习以为常,根本没有觉得有啥不对劲。不仅是对自己的抱怨无知觉,也同样不能觉察别人的抱怨。
        抱怨的人生活在抱怨的痛苦之中却不自知,污染伤害了不抱怨人的身心也无愧。抱怨的人大都生活在负面的事件中,极少看到阳光积极的事物。
        当我的思想开始转向,从消极转向积极,从悲观转向乐观,发现以前的抱怨牢骚太多,人生太灰暗,心理比较失衡。当然,改变习惯不可能一下子除去恶习,一点都不抱怨。不过,在负面思想生起时,在抱怨事情时,我已经学会往相反的方向放砝码,激发积极的思想,看到事情的正面,不再另自己处于失衡的痛苦中。
      
        当我不再沉迷抱怨,渐渐戒掉这个坏习惯时,对别人的抱怨也开始警醒,反感,认识。我不可能用言语改变父母几十年的习惯,必须涵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他们,倡导不抱怨的生活。
        日期:2009-09-08 10:47:49
        灵魂觉醒否?
        父亲生活在生活的表面,成天关注那些八卦新闻,社会上的一些报道,然后深信那些新闻报道,作为他的谈资。乡村人还有一个习惯,喜欢谈论别人的家庭境况,互相间进行比对,满足某些心理需求。
        当父亲论别人的家事时,母亲在一边打断他,引发他的不悦。我也赞同母亲,何必去说人家的事呢?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紧要的事。父亲的支持言论出来了:哪人人前不说人,哪人背后不被人说!我回他,不也有一句:人前莫论人非,静坐当初己过!
        我跟父亲说,我的好朋友林顶我的时候,很尖刻,令我尴尬,自尊受不了。但我的成长需要她的批评,她“难听”的话语几乎都能令我反思,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所以说别人的批评不是全部不对,自己也有该检讨的地方。
      
        其实,今天看父母有不少缺点,而他们身上这些缺点几乎都一一在我身上呈现过,因为好友林的批评与感受,我现在都能体会到,确实如此,只是当时茫然不知而已。
        非常庆幸的是,而今我没有沿袭父母那一套,而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错,引领自己过上新的生活,一种与过去决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有时看见父亲如此沉迷于习性之中,别人说什么都没办法令他觉悟起来,使我想到了他没有觉醒的灵魂。对没有觉醒的灵魂,别人怎么呼唤、引领、告诫都是没有用的。
        日期:2009-09-09 11:29:03
        关注(1)
      
        前年,孩子经历了搬家上幼儿园,因为我的无知与疏忽,孩子未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幼儿园的生活,安全感缺失,身心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当时,我整个人处于焦虑不安、不知所措的痛苦中。经过身边一些妈妈的指引,开始接触相关的书籍,因为孩子的状况甚是令人担忧,现学的知识也还要实践探索,不能马上解决燃眉之急,心情还是揪着的。不知如何是好!
      
        庆幸的是李子勋《陪着孩子长大》,他的教导给了正确的方向与信心,不至于陷入对自己无知的悔恨之中,他告诉,没有人是天生的好妈妈,但可以成长为好妈妈。对于孩子出现的负面事件(或情绪),不要过于关注,关注起到了强化作用,反而加强了孩子的不良倾向。去关注孩子正面积极的进步,及时赞扬他,激发他的积极行为。
        深刻铭记他的教导,重塑了我教养孩子的信心,也努力寻求方法去处理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出现了不良的行为,我有意识地不起提他、说他,而是包容他,想方设法用爱去构建他的安全感,示范教导他如何处理与小朋友相处的矛盾。经过半年的努力,孩子的行为问题逐渐消失,身体也处于康复之中。
      




返回目录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首章]  [尾章] 105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82112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