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15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对于存在的问题和症状,一定要了解问题的根源,从根源上去解决才能彻底处理好问题,只是对症下药的办法往往适得其反。这跟中医里说的差不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水平低下的医生,人体的病症很多情况都源于人体系统血气,血气旺盛,阴阳平衡,自然身体强健。好的医生是扶正祛病,调养血气,症状也随着消失。
      
        在灵心方面,我们出现负面感受、情绪困扰,几乎都源于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态。佛说:心生一切。不必为症状和情绪所困扰,也就是不必去过于关注症状所带来的不适,要把关和改变是我们的思想,每一个心念,心念衍生了种种现实。
        日期:2009-10-31 16:00:28
        亲子教育体验课
        10月30日参加黄素恩老师在南航办的亲职关系工作坊,带给我心灵的震撼、洗礼、宣泄、修复、重整。让我愈加坚信:寻找必寻得见。
        黄老师在9点时开课,44多个学员显得有些拘谨,于是老师建议大家在一起做个游戏先,房子、人、台风,三人一组,两个人伸手搭房子,一个人住在房子里,分组完了总有一个人落单,充当发号施令的人。当发号施令的人说房子时,搭房子的人跑动重新组合,说人时,人跑动进其他房子,说台风时,人和房子一起打散重新组合。大伙玩了10多分钟的游戏,气氛轻松热烈起来,彼此有了交融。
      
        游戏结束后,总结说人都有很深的归属感,虽然落单后有很大的权利去发号施令,但是谁也不愿意落单。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群体、社会接受,融入其中,才感觉到被接纳、认可。而且,我们在游戏期间,说房子的次数最多,最少说台风,房子给人一种安全感,学员们也比较喜欢搭房子。在孩子和大学生的游戏中,他们说台风的次数较多,完全打散重新组合觉得很刺激,很有新鲜感,热烈地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
      
        诧异的是,一次做建行VIP客户时,他们喊台风的次数更少,分享感受时说不愿意充当人,因为做人时总是要低头才能进到房子里,更愿意搭房子,把手一伸就可以搭建房子。我们学员分享感受时,也有学员更愿意搭房子,房子给人一种的稳定和安全感,当自己搭的房子没人住时,才放弃,改变做人,不怎么喜欢刮台风,带来较大的冲击。
      
        当老师让我们分享感受时,我自己也没想到一个游戏能反映出现实的心态。在游戏时,我自己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只是投入其中,内心隐隐渴望刮台风吧,带来在打散和重新组合中带来了未知的刺激和整合的喜悦。
        而后,老师提问学员们对这次工作坊的期望,大凡的妈妈都希望在亲职教育中得到启发和帮助。老师说亲子关系,不是简单、独立的亲子关系,是在整个家庭系统里面,受到家族系统动力的影响。当一个家庭中出现意外死亡、堕胎、人流、早夭、谋杀、战乱等因素时,因为内疚痛苦,家人都不愿提,时间久了,这些人被家人遗忘,积累下来,仿佛他们不存在。当你在有些时候会感到悲伤、忧郁,可能是这些被家人遗忘的人通过你来传达信息,因为你占领了他们的位子。孩子有时会出现一些身心症状,可以他正是认同了某位被家人遗忘的先辈。
      
        爱如河水,总是从高位流向低位。父母在家庭序列中总是处于子女的高位,爱才能往下传递、流淌。若作为子女的我们去批评父母,站在比父母高的位置,取代他们,否定他们,会触及我们内在的良知去否定自己,同时阻碍了爱的流淌,爱的传递受阻。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孩子用奇怪的方式与我们对抗。
        说到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更多的是父母固有的观念,那就是孩子要听话、顺从。其实,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与父母分离,脱离与父母的粘缠。12岁以前的孩子依赖父母较多,所以表现得顺从。12岁之后的孩子,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让父母感觉“叛逆”而已。
        从家庭高位到低位的排序是:父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首先,我们要站对自己位子。孩子出生后,父亲被忽视了,母亲常常把父亲该做的角色所取代了。做一个独立的男人、一个独立的女人很重要。现实的婚姻中,很多男人或女人以为婚姻里的另一半可以满足自己多匮乏的,在原生家庭得不到满足的通过对方来满足自己。
        以为0.5+0.5=1,其实是1/2*1/2=1/4。
        若作为独立的个体,在自己所属的性别里发展自己的特质,透过对方来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发展自己。让孩子自己发展他自己就行了。
      
        有些人在现实中想改造丈夫,未成功,再去改造孩子。当这些人是个孩子时,他们未满足、缺失的部分,积累下来对社会的认识、对自己的要求和补偿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过往经验累积下来,通常看到孩子继续如何受挫折。他们要搞清楚的是:回头想想自己作为孩子时的缺失,自己与人的界限在哪里?
        当我们不能认同自己的父母时,不能承认自己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时,我们无法长大,总是处于青春期,随时随地都要去告诉他们,我们已经长大,不断去证明自己。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处于漩涡之中,矛盾而纠结。
        我们任何关系都来自于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接纳自己所有的感受,感受只是情绪的反映,情绪没有对错,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能量。任何感受没有对与错,人们却常常评判自己的感受。生活经验赋予了感受的评价,赋予过多的解释。恐惧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保护。哭来自悲伤,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个个体往前发展,每个离别都是一种悲伤,只有告别过去,才能继续前进。行为有对错,可以建议,但不是对人的否定。当我们去制止安慰一个哭着的孩子时,其实是不允许他悲伤、哭泣,也是不允许自己悲伤。
      
        孩子非常聪明,让孩子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否则,你的放水、妥协会让孩子感受到界限的模糊,他总是设法试探、挑战你的界限。当你的底线稳定好了,又可以安抚他。当孩子欲望没有满足时,允许他用哭的方式发泄他的情绪。让孩子很自然地表达他的感受,发泄他的情绪,你可以在身边陪伴他。
        当感受的感受去批判了,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记得事件的片段,影响对父母的评价,对自己的观点。只有感受被正式接纳了,愿意跟自己的感受说是,才能还原事件的完整性,还原当时的情景、痛苦,父母也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
        接着老师让大家做了个简单的家庭系统排列,三人一组,分别排列自己与父母的位置。我两次都充当了同学的父亲,第一父亲是面对母亲的,孩子就在身边,当孩子靠近我时,我感觉到自己爱身边的孩子,想用手去揽住身边的孩子。但对母亲没有特别的感觉。第二次我被同学排到直面超前,对面向自己的妻子不闻不顾,对排在后面的孩子也没有什么感觉,非常自己比较大男人主义地朝前生活着。当我排自己的父母时,母亲与父亲是稍微有些侧对着朝前,我身体稍侧着跟在母亲的后面。我让被排的父亲说感受时,她说感觉自己跟孩子有距离,没什么交流、连接。母亲的感受则是比较自我,感觉不到自己带着孩子,身边的父亲则是少年夫妻老了伴,排遣孤单寂寞。怎么这么传神啊,竟然通过在身后搭在同学肩膀排位就能传递这么真切强烈的信息,人与人之间一定存在心灵磁场,相互感应着彼此的内心感受。
      
      




返回目录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首章]  [尾章] 115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ec1dd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