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14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琳的妈妈对她说这说那时,琳很不耐烦对她妈叫停,没好气地回应:“知道了!”烦死了,啰里啰唆的。她姐常常用自己的做事标准要求她妈,达不到时就是严厉批评指责,她妈又是个勤快人,爱干活,被她姐弄得颤颤巍巍的。琳说,她妈就像老母鸡保护小鸡那样爱护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勤俭节约,知足长乐。今年中,年迈体弱母亲溘然长逝,琳状态低落一段好长时间,再也没有提过她的母亲。我倒记得她母亲对我的温情和关切,想起她的离去,不禁落泪。
      
        一天下午到一位朋友家中,看看他的私家花园,刚巧遇见他母亲送汤给他,他对他母亲的态度也不是特别的客气,还说他母亲比较懒,不太喜欢干活,又比较容易受骗。父亲却很勤快,常常在地里劳作,种些很环保的菜供他吃(他家是城市的近郊,有自己的地)。最近再次与他一起吃饭,他对母亲的态度宽容了许多,感觉他整个人软和了,体贴了不少。40多岁的人曾经很强势固执的人也会改变,成长是毕生之事。
      
        小姨回乡下时,对外婆很严厉,80多岁的外婆有些受不了。我当时就警惕自己不要这样待父母,多不该啊。而后很长的时间里,我心能想到,可是行动上做不到。这次去见那位老师,我特别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做到爱父母,那是我内心渴望做到的。
        不管我们的父母再怎样,他们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只有一个母亲和一个父亲,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让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经历、学习、成长。我们要宽待、善待他们,此生才不空留悔恨和怀念。
        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想起他们,想起往事,是爱在我们之间流淌,是温暖美好的记忆。
        日期:2009-10-28 14:44:04
        分享
      
        分享一下上节拜访的那个老师跟我谈到其他方面的东西。
        当老师跟我讲他对父亲的想法的改变之后,我又再次请教他为何我就是做不到转变,他能做到因为他已经处理好了,面对一些情景时不要去打开某些东西,那些隐匿在潜意识里面的东西,让往日的沉渣再次应景泛起。霎那间,我觉得他说的在理,每次面对父母的某些言行,激发的都是过去模式化的反应及反感,那些不曾处理不曾转化的思想而已,并非是积压愤怒和负面情感。
      
        老师还比较婉转地问了一下我夫妻关系感觉如何。还行吧。继续问我怎样在夫妻关系这个银行中存款,各自为家的付出即是存款。接着我说到难得老公对自己说出体贴关心的话,向他要也要不来,当说到老公的付出时,他问我有没有感谢他的付出,不好意思,好像没有主动去感谢他,极少说,经他这么一提醒,倒是觉得自己不要去责怪对方,反而可以由自己做起,积极表达对他的感谢。
      
        也许这都是我们的习惯吧,对于家人更多习惯于默认、含蓄,羞于表达情感和谢意。其实人的内心深处是多么渴望别人的认可和赞同,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满足,自有一番无法言说的失落和郁闷,做起事来也少了一份动力和干劲。
        顺便摘录徐浩渊给于的建议:(《撒下好运的种子》,看到这几点时,我停下来,这个提醒好而实用。)
        (1)说话用“我”字开始,表达情感,避免用“你”字开始,抱怨对方。
        (2)向对方提出明确的请求,切记不要给指令。
        (3)感谢对方所做的努力。
        段老师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
      
        1、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特别是接纳自己的现状,接纳自己还做不到,有待提高的方面。
        即使现在自己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这种意识也不是那么清晰强烈,真正做到接纳赞赏自己并不是全天候,全方位。所以,找个像段老师这样能敞开心怀接纳自己、聆听、感受自己的人来交流,我们会感到一种释放,从中也会有所发现,发现自我。还有,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好好用心感受自己的时候也不多,也就是自我连接的并不紧密。其实,浮华的尘世生活,静心感受自我,是一件多么美好自在的事。
      
        2、不指责自己,不感到内疚悔恨,不纠结于过去。
        3、曾经的愤怒、怨恨并非只有发泄才能释放,转念同样可以释怀、放下。
        4、不少不能接纳的人或事,特别需要转换视角,换一种方式解读,不再以惯性旧有的方式价值观去看待事物,做出负面评价,带来不好感受。能否以另一视角看到事物的积极面,这样会带给自己完全不同的感受,接纳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做人特别需要变通。
        5、成长是一个漫长、缓慢、持久的过程,不可急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必然带来压力和焦虑,欲速则不达。
        6、从我做起,付诸行动,在生活中点滴的体察、实践、体验、省思、进步。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7、树立合理信念,让自己从负面的思想、体验、情绪中释放出来,把自己的注意力和能量引向具有建设性和价值的想法、感受、做法上,提升生命质数。
      
        8、我们总是期待着好事的发生,亦能承受顺应变化或非预期。
        9、什么也无法替代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
        日期:2009-10-29 09:42:57
        聪明的关注(1)
        在寻找老师帮忙前,我总是在思索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其中有让我困扰较长时间的背痛肩颈僵硬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前行之前几天,感觉背痛肩颈僵硬特别严重,好像以前还有舒缓的时候,现在的情况显得严重多了。按摩和刮痧等办法都只是缓解,不能根除,这么多年了,也慢慢体会到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精神因素,精神上的紧张,更加剧病情。
      
        当跟老师谈到这个问题时,他神情极其自然放松地说,他也背痛,没什么大不了啊!听起来像一个小case那样。他这么一说,无意识里也缓解了我的心理压力,觉得不必过于关注自己不舒适的部位和感受。
        当背部有感觉时,我比较理智地做到不去关注,不去太在乎,那种感觉变得轻微,对生活的影响不大。心理非常清醒,只要精神放松,身心和谐,那些不好受的症状会不知不觉地好起来。下意识里会主动些去感谢自己,赞赏自己,有意识去感受自己,自己的内在,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是安全的,一切都很好。
        今早想起了给自己最好帮助的一本书:李子勋《陪着孩子长大》,让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心理技巧,要关注孩子正面的情绪部分,及时与他分享,减少关注他负面情绪。如果看到孩子无端的发脾气,可以装作没看见,不对这样的信息作回应,让孩子慢慢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样的处理,更容易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获得经验和自我管理情绪的技术。如果看到孩子的坏情绪马上就希望能帮他克服或解决,结果不但会强化这些情绪,孩子也不能从中或以。
      
        对于我成人自身生活、情绪也一样,多关注正面的、积极的事件、情绪,尽量不去关注负面事件、消极情绪,这也是生活智慧。
        关注什么,我们就赋予什么能量,有些不该关注的东西,因为过于关注,反而关注出问题了。要投以关注的缺乏关注,好的东西因为缺乏能量而成长不起来。
        日期:2009-10-29 10:09:54
        聪明的关注(2)
        对于我们了解的东西,内心没有恐惧,自然也就会放松些,也就不至于过于关注。比如感冒出现的症状,一般我们会习以为常,吃些治疗感冒的药,或熬一熬,多喝些水,自己就好了,症状也随着消失。
        可是,对于我们不太了解、缺乏信心的事情,心存恐惧,很容易引起内心的焦虑。比如,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孩子出现偷拿父母的钱,以社会道德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很多父母容易恐惧、紧张,害怕孩子成年后形成恶习,父母常常出现强度关注。若父母的处理方式方法粗暴,惩罚孩子,对孩子必然造成很大的伤害,孩子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成长。
      
        其实他们并不了解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是缺乏爱和信任,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接纳孩子,孩子需求得不到满足,父母也未提供安全有效的渠道让孩子表达需求,满足需求。若父母能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关怀、信任,并在生活中让孩子能顺畅地表达自我需求,以信赖的方式满足孩子,比如提供一个钱罐,父母存一定金额的钱,孩子可以根据需要去取。当孩子得到理解、信任、接纳后,他也学会了顺从和自律。
      
      




返回目录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首章]  [尾章] 114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c06a5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