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21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我车买得比较划算,但也没想让他那么难做,当时他还是比较爽地敲定了,没想到挨顶头上司批了。其实做销售也不容易,一边是顾客,一边是上司的压力,还是一个爱批评人的上司。倒是劝慰了他,不必太过为别人的批评介意,影响自己的情绪,这样不好。希望他做得开心。他自己也说,若是心情不好,几天都接不到单。
        他的遭遇和反应让我想起朱建军一篇文章,说脸皮厚对人是一种保护,脸皮厚更显得有风度和包容。而且没有天生脸皮厚的,脸皮厚是磨练出来的。对于别人的批评或指责,脸皮厚对自己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若是脸皮太薄,人家一批评就来气上火,其实也说一种敏感脆弱的表现,脆弱得经不起别人说自己的不是。从另一个角度,受不了批评的人,表面看是自尊心强所致,实则是自尊心太低。自尊心,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尊重,若是自尊强的人,他的自我评价更多是来自于自己,而不是来自别人或外在,相反,自尊心低的人,自我评价较大地依仗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想法评估。
      
        再说,如何解读别人批评也说影响自我感受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如果把别人的批评解读成对自己的不满和指责,那么一定会感觉较大程度的伤害。若是解读成别人的个性之一——喜欢批评模式,体现他的权位和威严,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泄他个人情绪,那么他的批评就容易接受得多。很多时候,领导批评人是他个人的一种欲求而已,只要以接纳的态度用网球袋那样把他承接下来,也就不会产生太多的副作用和负面情绪。相反,若是以抗拒的方式用网球拍回击过去,即使是在内心,同样会衍生出许多的不满和愤怒,不仅伤害了自己,还激化了彼此自己的矛盾。
      
        记得以前的车间主任品行不佳,但特爱批评人,有时把工人选举上来的工会主席(原是倒班班长)批评得狗血淋头,这个工会主席就只会嘿嘿嘿嘿地笑,一次我不解地问他,怎能这么洒脱,他回答我说:“我当他唱歌!”另一个女同事一挨主任批评,就跳起来回击他。高下自明。
        这些年来,我也不断地去练习让自己脱敏(过于敏感),不断去磨练自己的脸皮,即使面临别人的批评也能泰然处之。真正的成熟是内在的安稳和平静,不再随外在而风吹草动。
        日期:2009-12-08 23:04:19
        境遇(1)
        前天下班坐楼巴回家,楼巴开到第二个站时,一个有些年纪的女妇人抱个孩子上车,仓促地挤进第一排靠窗位子,她的家人把两袋东西拎上来后下车了。车刚启动,老太太觉得和孩子坐一个位子太挤了,她叫坐在身边的一位60多岁的男人去让开,那个男人有些生气地离开,不满地说她:“你这人怎么这样的!”老太太没说什么,跟孩子各坐一位。
      
        我也觉得这个老太太有些无礼,后面大把位子,为何赶走先坐下来的人?再说,那孩子也没多大,不买票,现在下班时间不能占位子的。到了第四个站,车已满座,有两个人还站在通道上。老太太依然没有让出孩子座位的动静。直到开车的司机,让她抱起孩子,把位子让给别人坐,她才应允。不懂规矩的老太太,我对她的行为有些反感、厌恶。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头脑里又冒出了其他的想法:也许她刚来城市,她第一次乘坐楼巴,所以她不懂城里人的礼节,也不懂得楼巴规矩,她让我想起我妈,她不时表现出乡野的言行,不符城里人法眼,可是那不是她主观上的错,而是由于她生活环境的局限和自身认知水平的制约。若是这样想,我能比较好去接纳、包容她,然后去理解帮助她,让她在新的环境里改变自己,适应新的生活。
      
        不仅仅是别人,就是我自己,也曾经是多么的乡野、无知,还带着父母那些明显甚至让别人视为不可理喻的个性(或缺点),是天性和环境的塑造了我的个性,不管是多么不理想,每个人都渴望别人对自己的接纳、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评判、指责和厌恶。接纳与包容带来了友爱和真诚,在和谐的互动关系中成长和完善自我;评判和指责带来的是敌意和抗拒,在冲突和矛盾中消耗彼此生命的能量。
      
        转念之后,我自然灭掉了对老太太的厌恶之情,同情、理解之情在心中悄然升起,当下车之时,看见她身边的两个袋子,主动说帮她提下车,拎起才知道两袋东西还蛮重,她抱着孩子怎么拿啊?一直帮她拿到她上的社区内楼巴车,她非常感激,紧紧握着我的手,嘴里不停地说你真是个好人,谢谢你!那是一只温暖而粗糙的手,一定辛劳了大半辈子。我匆匆告别下车去坐自己该乘的另一线路车。
      
        日期:2009-12-08 23:26:00
        境遇(2)
        前段时间,我跟一位妈妈说最近要买某个牌子的车,这个妈妈热心地说她有位朋友正好在该品牌做,是管理4S店的,能帮忙。当我敲定所买车型时,让她联络那个朋友是否能给些优惠。她也满口答应了,还说那个朋友是她同学。于是等待她给我带来好消息,左等右等,忍不住联系她,问她情况怎样?她说没有联系上人,有信息后再复我。继续等了几天,依然没有消息,我跟LG直奔4S店买了车,靠自己的努力也买得比较划算。
      
        过后,我在QQ中给她留言,告诉她我买车了,给她添了不少麻烦请她别介意。她很不好意思说没有帮上忙,谢谢我对她的宽容。我说她也是好心说帮忙,事情总有些没想到,即使是我也很可能出现类似情况,怎么可能因为确实未知的客观情况去怪罪别人呢?
        类似的情况还有被别人拒绝,很多时候别人拒绝我们的真实原因并非指向我们,对我们不满或有意见什么的,很多时候(或说绝大部分)是出于他们自身的境况考虑而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若是能从这个角度看待,那么我们就能比较平静坦然地接受别人的拒绝,同时,也不会对别人产生不该有的偏见,更多是理解和体贴。
        真正的体贴,意味着能换位思考,把他换做我去解读境遇,能接纳不同的可能,能变通顺利地处理各种情况。变通与适应是允许不同的境况发生,而不仅仅是执着于我心所想所愿,这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个人个性成熟的体现。
        日期:2009-12-11 15:08:28
        情绪的奴隶到情绪的主人之旅(1)
        意识到情绪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深远是成长以来愈来愈深刻认识。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人与人不同反应之间的比对,自身经历的检讨和反省,发现有些人生活在情绪中,沦为情绪之奴,问题没解决,自身状态败坏;有些人生活在理性中,坚实的现实土壤里,掌控着自己的情绪,机智变通顺畅地解决问题,即使遭遇无法马上解决的事,也活得从容自在。
      
        是情绪之奴还是情绪之主,其实也是一种习得的生活模式。比如,我自己那么多年来,一直早已习惯了情绪化的反应模式,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最先涌上了的就是应激情绪,有那么一段时间沦为情绪的囚徒,为它束缚、折磨、痛苦、挣扎,失去理智,迷失方向,一味地寻求情绪表达和情绪发泄,真正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量非常有限,更多的时候是不战而败,自己恶劣的情绪已经把自己挫败。
      
        反观那些遇事冷静理性的朋友处事,平静从容地解决难题,还聪明地主张了自身的权益。
        跟父母一起生活,观察他们的反应模式,母亲关乎自己的事时很容易发生强烈的情绪化应对模式,其他事件她还好,比较理智。父亲基本就是情绪化反应模式,不管遇到大小事情,情绪先飙升,激动、偏执,情绪化很大地限制和制约了父亲心智的发挥。此时,在一边的我,一是要自控,二是要灭掉父亲瞬间高涨情绪。
        引起一个人情绪化的反应有诸多因素,一是上面所说的习惯模式,早年成长中无意识长年累积形成的;二是与人的认知水平和心态有关;三是人们平时长期保持的心理状态相关。
        个人情绪的飙升与激化,几乎糅合了以上三个原因,反过来说,要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也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个人认识水平,不再少见多怪,多经磨练,自然承受力强;平时多维护自己稳定平和的心态心境,一旦受到冲击,也能较快地恢复常态,不至于给自己内心带来太大的动荡。最关键的还是反应模式,当惯性自动反应升起时,能用新的模式去提醒、替代、实践。
      
        谨防陷入情绪的陷阱,警觉不小心成为情绪的囚徒。这成了我在生活事件反应中保持清醒意识的重点,在书籍学习提高认识,在与朋友交流中关注情绪反应不同。
      




返回目录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首章]  [尾章] 121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c4de2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