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我们是为自己拥有感到满足、珍惜,还是为自己缺失而痛苦失望?
我们是为看到别人优点心怀喜悦接纳之情,还是为别人的缺点心生厌恶否定之意?(这也涵容了我们是怎样看待自己)
日期:2010-02-07 23:47:09
让爱流淌
今天听父亲说因为妈妈跟弟弟没有边界,妈妈偏护弟弟得离谱,使得弟弟依赖思想严重,对别人也缺乏感恩之心。这让我非常恼火,冲在买菜回来的妈妈说了一通,:“你再也不能继续无止境地帮弟弟下去,这样是害了他。对弟弟言论的不满也让我愤然不能自已道出了其中的事理,为什么妈妈你就不能为我想想,从出来工作开始我一直背负着这个家里所有的重担,而弟弟大学毕业后过得花洒、潇洒!你却要没谱地维护、偏袒他?”
妈妈这段时间身体欠佳,看完医生回来(也买了菜),给我大声和责备激怒了,心气难平,也说了些泄愤要挟我的话,我亦恼火。我再次用旧有的模式去解决问题,再次导致家庭的冲突。今年我准备参加一些工作坊,希望能找到处理我和妈妈关系的更多的选择,也打开人生的一些新视角。若能如愿,继续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下午去逛街,跟另一个妈妈聊了家事。其实我心里很想去爱妈妈,去接纳妈妈,可是现在我还做不到,正是尼采说的,人的言行是受感情和冲动支配,不完全受理智控制,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我还没有跟妈妈联结,所以没法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是的,以上是可以解释的因素。目前还有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我没有努力积极去做。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当聊到对待自己的父母时,他觉察到自己的自私,远不如对待自己孩子那么紧张和关注。爱往下流顺畅,往上流艰难,俗话说:老豆养仔,仔养仔。这是世间的普遍现象,我也其中一份子。而后他说自己为父亲买了一件他需要的东西,父亲感到很满足和快乐,平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关注我们的父母,为他们做些事,满足他们的需求愿望,也是我们为人子女孝顺之道。
听他这么一说,自觉惭愧,我对父母的关注和付出真是太少了!
这次妈妈身体欠佳的也有一段时间了,除了带她去看过一次医生,关心问候的时候很少。可能觉得自己没有在妈妈身上得到爱,所以很难去爱她。若我不能改善跟妈妈的关系,不能给孩子做一个做好的示范,所有关于自我的学习和成长只是一种自嘲和空洞的理论知识。要改变我跟妈妈没有爱流淌的现状,首先我选择改变自己,让爱从我心生出,流淌给妈妈,然后爱顺利地回流到自己。
为父母做的真的太少太少,从今从生活的点滴开始做起。从自己做起,让爱流淌。
日期:2010-02-08 16:06:07
还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吗?
今天去上班附近的百货店给父亲换羊毛外衣,这件羊毛外衣是周六到市区的百货店买的,而今就近在同一家连锁百货店更换,不知可否?以前类似的经历也有过,到了百货店了解到其他品牌的货品可以,信心满满地跑去要更换的品牌档口,先跟售货小姐说了情况,她一口回绝说:“在哪里买回哪里换!”
“那你这个品牌在这些连锁店经营,售后服务没有丝毫优势?”我也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跟你说了。
“各个品牌是不一样的,我这个牌子不能这样换货。”她有些态度有些强硬地说。
“行啊,以后我是不会买这个品牌的东西了,如此的销售服务。”我愤愤然说。她也挺不高兴的。
想到要特地跑去人声鼎沸的市区换一件衣服,有些心烦。于是,我让销售小姐给个公司主管电话,我问问这种情况能否更换。
她向对面小姐拿了电话,打通了电话询问了公司主管,对方居然同意了,于是我顺当地换了大一码的衣服。而后,对她表示感谢!
今天此情此景让我再次觉察到过去的处理模式:愤怒情绪化的处事方式,当遇到不顺当的事时,我受挫后就是愤怒情绪的自然爆发,说些泄愤的话,而想不到其他可能的解决办法。还好,今天在愤怒中保持意识,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把握住自己的目的是在此地解决问题,没有放弃想到了其他的可能。
当我们依然用旧有的模式去反应时,我们还是可以提醒自己:还有其他可能吗?还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吗?即使是一时没有想到,这样的可能依然存在,只是有待我们去发现、挖掘,应用,最紧要的我们的心要静,保持开放、探索之心,多种或无限的可能存在以供我们选择。
<
日期:2010-02-11 12:10:47
思绪
最近发生些事,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发现自己做事上有几点要更加有意识和改进之处。这些都是我在父亲身上觉察的,然后比对自己,多多少少也会这样,挺悲哀的。
1、不要用绝对的语气说话。以绝对的口吻描述和论断,体现是我们内在的极端和偏激,只相信事实或观点只有一种存在的可能,这本身就是不可置否的错误,常常与客观现实不符,事实是有多种存在的可能,所以不管是说话或办事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毕竟我们说话做事都只是从个人感受角度和了解的有限信息所作出的判断和描述,无论何时何境,我们都不能掌握全面的信息和从N多个角度去体验,所以不必用绝对的语气说话,同时也给别人的沟通留有空间,双方才有对流的真正沟通。
2、简洁的语言更有力量。有时看父亲因要解决一件事跟别人沟通,说了一大堆废话,大都是个人观点和感受的表达,还带着自我情绪的宣泄,重复来重复去,让人听了无限厌烦,也不知他的真正目的。检讨自己是否犯同一毛病时,也发现自己有时废话蛮多,纯属个人情绪发泄,越说心情越发激动,忘了自己所要达成的目标。记得一个大师说过,说话的要诀是要简洁,不说废话,起码做到少说废话。坚定的态度,简洁的语言,明了的目的,温和的语气,才是沟通之道。
3、用事实说话。这个道理在大学时好友杰就很认真地告诉过我,我也记住了,真正起提醒作用是现在觉醒的阶段。我比较经常犯的错误是,以个人猜测,自以为是去臆想某些事实,然后推断得出主观片面的结论,这是非常不妥的想当然的做法。没有事实依据,千万莫任意论断别人或事。用事实说话,站得住脚跟,也充满力量。
日期:2010-02-11 14:01:37
接纳康复的现状,相信康复的进程
转眼间,我扭伤的脚基本恢复在去年国庆节至今,已经3个半月了,刚开始能平衡走路时,发现刚刚康复的脚,受不了原来有些重量的鞋子,于是特地买了一双轻便的布鞋穿,下雨天布鞋很容易湿,大概是11月初某天还是忍不住穿了以前的皮鞋,下了楼巴还没有走多远,发现受过伤的脚根本无法承受鞋子之重,匆匆去买了一双轻便的皮鞋,立马换下了。
康复是一次旅程,是一次有点漫长的旅程,需要接纳现状,相信它的进程,不急不躁,顺其自然。
起初只能勉强维持上下班的路段,已经是康复脚的承受的极限,再过一段时间,晚饭后能陪孩子散散步了,直到现在,可以去购物逛逛街了。这两天斗胆再次穿以前的皮鞋,好像没有什么不妥的感觉了。
在我后面扭伤手掌的同事已经恢复基本功能了,前些天他竟然用受过伤的手做一些强度较大的运动,手开始痛了。我告诫他,筋骨的康复是要时间的,一年半载是正常的,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而今,我平静地接纳康复的现状,在它的承受范围内行动,同时也相信康复的进程,今年5月可以游泳,下半年可以开始打羽毛球,年底可以尝试穿有些跟的鞋子。这是我心里对康复的预期,随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行动。
当自己状态不是太好,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时,更要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不要勉强自己,或抱怨责备自己。在现实的状态下,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平静舒坦。对于那些重的负荷,大的压力或复杂的挑战,我们最好还是主动把它放一放,先处理好基本的生活,随着康复的进展,我们会有更好的状态和更多的能量去面对新的机遇。
日期:2010-02-13 13:55:54
联结生命之源
创建缓存:2dd23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