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如果我们凡事仅仅从自身角度和感受去体验的话,可以说这是相当的自恋,带着自恋的孤傲,是很难体察想到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在我们对别人的言行缺乏认同和理解时,我们的外在必然表现出对别人排斥和指责,同时别人亦难以接纳我们的为人,彼此的关系是互动的。这样的关系是僵硬、冷漠的。
日期:2010-01-21 23:08:00
放下我执(3)
在我们眼中是对的事,别人不以为然,在女性角度看难以容忍的事,在男性角度觉得要宽待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以自己的角度和经验去感受现实,当我们拥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时,就要坐在了跷跷板的一端,同时我们要让别人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我们的心理就容易产生平衡。否则,只愿意沉迷于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不接纳异己,那么心理的跷跷板一定会失衡得很。
当我们拥有自己想法,不要只顾执着于自我感受,别忘了换个角度,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想想,也许更容易理解对方的做法和接纳他的言行。
我是单位里的一个小兵,LG是一个基层小领导,当我遭遇单位一些不平事时,跟他说说,知道他所在位子的想法和做法时,常常令我改变调整自己,更好地面对现实。当然,我也常常站在小兵的位子上让LG为下属利益着想,宽容相待。
自从我有所觉醒之后,不再无谓地坚持自我想法、自身利益、自我感受,不时会反思别人对自己的言行有何感想?对方的立场利益何在?这让我学会了变通,更好去接纳和理解别人,适应现实。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放弃内心对别人认同和理解的苛求,因为我心已经平衡安稳,不再需要别人的慰藉,生活变得容易多了。
日期:2010-01-21 23:30:02
放下我执(4)
有了省思的心,自然就有了觉察的眼睛。让我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前一阵子回去加班,在以前住的生活区跟一对夫妻朋友相遇。他们的婚姻还是我和LG撮合的,度过了婚前相恋的美好日子,结婚后就是分歧纷争不断,彼此关系日渐恶化,迫于现实的压力,也为了孩子好,一直没有分开。这对夫妻中的妻子C,跟我也是好友,不时会跟我诉说她老公D的不是,特别是对她的无情和冷漠,听得我也不知现实怎么会演变成如此。为了调解,我也聆听了D的有些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夫妻经历相同事件,却有相去七千八万里的不同感受,他们彼此都没有想过对方的感受,坚持自我,令两颗曾经亲密的心越走越远。我不知说啥是好,只怪当初牵错线,成就了现实痛苦婚姻,可是说知未来的事呢?
他们两个都是朋友同事眼中的好人,还比较会为人处事的,不知怎么夫妻关系就搞得那么僵?真如李子勋说的,夫妻关系是最高级的复杂人际关系,一点不假。
不过,我始终觉得C对我诉说D对她的无情和冷漠是自己无法理解的,毕竟是夫妻,而且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D怎么做得到心肠这般硬呢?
我们这次短暂的相逢,不知为啥说起了买保险,于是C马上否定了D多年前为孩子买的保险以及D在索赔上的种种不作为,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充满了指责和贬损,其中不乏对D为人和做事的挖苦。D没有辩驳和生气,他对C的言语攻击显得有些麻木,被迫习惯吧,还是比较平和地说他买保险时当时的情景和最后结果并不理性,期间,他老婆忍不住打岔拿其他事嘲讽他。
事后,我好像忽然明白了他们夫妻关系不好的症结所在。
日期:2010-01-21 23:53:59
放下我执(5)
记得丈夫D曾经跟我说过,他很受不了妻子C的说话方式,他曾经被她的言语深深伤害过,于是反感、抗拒C的一切,对她表现出冷漠和无情。同时,C也许女人刀子口豆腐心,对自己的丈夫、家庭还是热心操持的,却得不到丈夫的关爱和温暖,而是对她不认同和伤害,同样激起了她内心的怨恨和不满,积攒在内心里的愤恨是不可能深埋的,它总是以各种方式外现出来,如上节描述情景。
我想,C大概在延续着自己母亲的婚姻模式,用类似母亲的模式对待自己的丈夫,恰巧遭遇D这样不善于沟通表达自己的人,只会把对妻子的不满以负面的行为抗议,这更加恶化两个人的关系。
若是夫妻双方坚持自我,不向对方妥协,继续以负面的方式相对,我想改善他们的夫妻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唯有双方的省思,或一方改变自我,引领对方的改变,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分歧,经营好婚姻关系,夫妻在婚姻里得到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萨提亚,每个人对渴望被尊重、被接纳、被肯定、被赞赏,这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拥有高自尊和完整的自我价值感。能否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决于在彼此的关系中人的基本的渴望是否得到满足。
问题真正的解决在于构建积极的框架,开放性的思维,富有建设性去解决难题。我能唤醒好友C的觉醒之心吗?尝试一下吧!
日期:2010-01-22 09:56:00
放下我执(6)---我妈的困局
我父母前两年到我家一起住之后,遇到了一些亲戚往来的事情,还有我的一些做法,我妈以她的见识和观点很难接受别人的做法,背地里不断地指责别人的行为,我想以我妈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水平还有她自身的领悟力,彼此出现意见分歧也是正常不过的事,只是会跟她说出我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表面上她无法辩驳,可她心里还是一直坚持她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亲戚已离家,她不时拿我不合她法眼的事来纠缠,往我身上泄愤,她的不平之怨气同时也殃及我父亲,跟他抱怨自己过得心里苦,没有人理解支持她。她如此偏执自恋,如何让别人认同她,难道让我们跟她一般见识?
从我妈的境遇中,映照了我曾经的情景,在生活工作中我也曾经非常渴望LG对想法的认同,对我感受的理解,可是LG自有他的想法,他的感受也跟我迥异。而今,我清醒意识到可以接纳和拥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不必执着于自我感受,去寻求别人的认同,我亦有胸怀去接纳别人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和借鉴别人的观点,理解别人的感受。
每个人的想法和感受都基于个体独特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所以人们的想法和感受也是独特的,所以的沟通和交流都是求同存异,让我们学会妥协与包容,同时拥有更开阔的的心胸和更高远的视野。有容乃大,唯有涵容人生才显大气和丰盈。
日期:2010-01-22 10:21:20
过激反应的实质--内心没有接纳空间
前几天好友E跟我诉说,当她听到看到社会负面事件时难免会情绪激昂,产生过激反应,这让她身边的人很受不了。而她心里又特别热衷关注类似负面新闻,更加激化她内心的不满。
这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我身上,我曾经很投入到某些新闻事件中,感同身受地体验其中的痛苦和无奈,当我言语激动地跟同事交流时,别人显得有些漠然,最大只是淡淡地说上几句,根本就不像我那样大动感情和投入,这让我反省,自己的反应是否过激了?进一步检讨,即使我这么激动投入事件之中,能改变现实吗?只会影响自己的心绪,做不好应该做的事情。
有所觉察后,再去看那些负面的新闻事件,不管是多么的不平的事,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静理智的心去看待。另方面,发现自己过于关注负面信息,这对自己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和负面影响,减弱了对那些负面的东西的钟爱,仅仅了解而已,不往内心深处去。所以也不再有过激反应,也不是产生自找的困扰。
也许我心已经能接纳这样的社会现实的存在,有善有恶,人性中的复杂和多面性必然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彰显,不管是在远古的历史还是在现代,这一点是从来没有改变过。
我们曾经天真的心若只是期望人性中良善纯净的一面,那么自然会排斥和抗拒丑陋恶劣的一面,这不现实,事物是两面的甚至是多面的,它的一面存在是依存于另一面的存在,没有黑哪有白。
内心与外界的不一致,一定会导致冲突和压抑,引发痛苦。
改变我们对事物的知觉,让我们的知觉符合接近事物的客观真相,我们完全有能力承受现实,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带给我们里外一致感,我们的感觉和生活方能和谐平衡。
日期:2010-01-22 11:38:42
调解
创建缓存:d8c90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