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记得一次跟雨一起参加《倾听孩子》译者的分享,最后译者让大家说说对孩子的期望和孩子优点。当轮到她时,她说没有想过,说不上。而后一次聊天,她坦诚对孩子没有期望,哪怕类似其他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期望都没有。回到家里想想自己的孩子就是各方面的发展比较平衡。雨不仅对孩子不存在期望,她对家人和生活都没有预期的期望,她总能随遇而安,顺应变化,显示对现实高度的适应和变通能力。因为她内心没有期望,所以内心与事实没有冲突,也没有失落,也就不会滋生没用的负面情绪。她以臣服姿态面对生活。
雨不仅不会评价事物,也极少评价别人。评价与否,也是一种习惯,有些人已经习惯了对所见之人之事论断,有些人没有这样非好即坏的评判习惯。对事物没有评判的人,更容易接纳和面对现实。而张口就论断事物的人,常常为自己制造了人为的障碍和误区,屏障了自己某部分的知觉,容易偏激。
当我跟雨说这些时,她说自己并没有觉察,没关系,没有觉察已经做到,自然天成,是你前世已经完成了这些功课,所以今生会有别的使命。她问我,那她的使命是什么?就是引领像我这样的人。她是我生命里最大的礼物,然后我们轻轻地相拥。
日期:2010-03-19 16:55:51
未能觉察的期望
以前对父母不满,对父母批判,一直以为是他们做得不对,做得不好,也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什么。自从听了老师的课,看了海灵格的书,我发现隐藏在自己对父母批判背后的期望,期望父母不是现在他们的这个样子,心里深藏着理想的父母,所以不能接受他们。
多么隐秘的期望,如果没有觉察,会沿着错误的轨道继续滑行而不自知,把所有的问题归咎在别人身上。
我对男性的多情滥情甚是反感,从心底里很难接受这样的异性,即使跟他关系不错,内心不时涌起对他这一德性的抗拒。最近我就会自问:是什么阻碍我不能全然接纳和包容呢?仔细觉察后发现不曾放弃的期望,期望男性多情而专情,体贴而忠诚,这样的异性才符合内心的期望。
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有符合这个内心期望的异性,我又发现他不够宽容,太过苛求,高而严肃的道德感带来无形的压力。没有完美人性,人性总有缺点,善恶一体,黑白纠结难分,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心存无谓的期望呢?
放下所谓的设定和期望,回归接受事物的本然,感觉舒服平静多了。
以前很难接受儿子偏瘦的身体,只要别人说他,我就被刺激,感到内疚而心酸,还有一丝抱怨。而后想通了(其实放下了可笑的期望,期望儿子体格健壮),这世间的人不是有肥有瘦,有高有矮,儿子瘦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好好洞察,当我们感到愤怒时,感到挫败时,感到不满时,在事实背后一定隐藏着还不为我们觉察的期望(或说设定)。一旦我们放下期望,那些激发我们的情绪爆发的事件还原了它的本貌,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受不了,我们可以平静坦然地臣服事实。
日期:2010-03-20 23:44:37
自我防御--系统而坚强
哪怕我现身说法,身边朋友也看到了我的改变,她们对那些课程或灵修的认知依然不能触动她们的内心,唯有一个痛苦不堪的密友,在我的点拨下,发生了180度的大改变,连医生都不要去看了。其他的朋友照旧在原有的思维轨道上执迷不悟,这让我一颗热切的心,善良的愿望落空,无奈地看着她们继续煎熬着、苦闷着、纠结着。
即使我已经能清晰地看到别人的“背脊我”,她亦是我的好朋友,我也很难尖锐地告诉她,能否意识到自己言行带给别人的真实感受。我亦顾忌着她强大的自我防御系统,以免好心办坏事,也只能等待,等待一个恰当的情景和时机,触发她的觉醒。
即使我当时苦口婆心地告诫一个好朋友,他跟妹妹因钱财关系接近破裂,一定会影响他与父母的关系和整个家庭的气氛,他也不否认这样的事实,可是他坚持自己这样做没错。亲情血缘很多时候不能用情理来论断,他们之间的关系遵从爱的法则,序位与良知。
不仅对身边的友人如此,在QQ上找我聊的网友,也会常常执迷不悟,不管说啥好像总是不能觉醒。这些都是我们自我防御系统的强大,如同坚硬的盔甲保护我们,同时也阻碍我们接纳新事物,形成功能良好的反应机制,成为我们更新自己,成长的最大自我限制。
只有痛得不能再痛,觉得走投无路了,不少这样的人彻底地头觉悟了。此时也是打破自我防御,发生转变的契机,从此走上觉醒之路。若是此情此情还不回头,那就再继续饱受煎熬吧,待到万物皆有时。
日期:2010-03-23 12:25:01
习惯
蒙田说过,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为何习惯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也是作为习惯主体的人赋予的。所谓习惯也就是长年累月地重复的结果,我们已经习惯了所有“习惯”带来的感觉,习惯上言行、思维、感受几乎让我们不假思索地完成,时常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进行。一旦在外在的促进下,要求我们改变自己的习惯时,我们变得无所适从,不知从哪里入手,就如我们走现成的路,驾轻就熟;改变习惯,就如让我们开辟一条新的路,披荆斩棘,前进未知带来的恐惧,很多人觉得算了吧,也是按现成的路走下去。
也许我们已经走出的路通向的是蜿蜒小道,前程并不如意,由于习惯巨大的力量,我们没有勇气和意志去改变时,我们只能尝尽跋涉的艰辛。相反,改变习惯,开辟心路,在初期很艰难,需要无畏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回报我们就是短暂的艰苦之后抵达康庄大道,路途风景迷人。
宁愿给习惯所奴役,还是成为习惯的主人,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前者的人会比较容易,结果是必须遭受长期奴役之苦。选择后者的人经历改变的痛苦和历练,回报的是作为主人的尊严与自由。
在开篇时说的习惯的力量之所以强大,都在于我们的赋予,只要我们不赋予它强大的力量,习惯不过是长期练习的结果而已。一旦我们打算放弃它,它也就终止了,我们同样可以开始练习新的言行,成为我们新的习惯。
前年冬天姑姑上我家住时,她不管是洗碗还是洗衣服,她都戴着手套干活。我见了跟她说,戴手套干活很不方便,感觉并不好。姑姑告诉我,这样是对自己的保护,否则以后老了很容易关节疼。哦,是这样的,我可从来没有想过,以前见别人戴着手套干活,还觉得她们太娇气了。
而后在单位见到一直做清洁的郭姐,两只手因长期泡水看起来肿胀、粗糙、僵硬,让人触目惊心。而另一个也做这份工的罗姨则戴着两副手套干活,她的手没见到受伤。前一段时间也因为在家搞卫生,因用钢丝擦,把手得一道道小的伤痕,好久都不见恢复。
从此以后,我决心要保护自己,也开始戴着手套干活,洗衣洗碗时再也不会让化学品伤的自己的手了,即使碰冷水,有了手套的保护我的手也不那么冰冷,洗完东西,手依然干净温暖,感觉好棒。如今,再让我们裸手干这些活,我会非常不习惯,一定要找个手套才开工。因为我已经习惯保护自己,爱自己。
日期:2010-03-23 12:46:06
习惯(2)
从上节所述的经历我体悟,其实习惯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新习惯的养成也没有那么难。只要我们能深刻地意识到旧有习惯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和痛苦,就会给我们极大的动力去改变它,努力尝试新的习惯,同时品尝到新的良好的习惯带给我们保护温暖,激发我们坚持和固化新的言行。
前面几节提到引领我的妈妈雨时,。我发现她的优点时,跟她说起时,她不以为然,说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和觉察到所谓的长处。想想也是,她不过是早以习惯如此的思维、反应、生活模式而已,并没有特别的彰显和表现那些在别人眼里的有点。她只是从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在好的习惯下思维、生活而已,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这些好习惯带给她和谐的生命状态。
能在生命之初习得良好习性的人,是庆幸的。从小习得不良习惯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幸,只是今生有这些不可或缺的功课要做,也有很大空间成长。
跟雨交流时,我不免时时对自己的言行、思维保持觉察的意识,以她这面明镜照看自己,发现自己身上残留不少父母留下的蛛丝马迹。没有愤怒,有发现的欣喜。想起老师说的:父母是我们今生必修功课的显化,他们也特别不容易。更没有必要去指责评判他们的言行,对他们的不满不过是自身心理投射而已。
日期:2010-03-23 14:23:03
让人惊恐的心理投射
创建缓存:971b4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