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204节

雪域桃源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建武二十七年(西元五十一年),由于长期不打仗,马武的手又痒痒了。当时北匈奴发生大饥荒,马武与臧宫两人联名上书请战:“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喻告高句骊、乌桓、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北虏之灭,不过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刘秀不悦,下诏答道:“苟非其时,不如息人!”从此诸将再也不敢提议对外用兵。马武那颗一心想要横扫匈奴、名垂青史的雄心,也只好暂时收敛起来了。
      
        说起来,马武也有点“背景”。他与朝中炙手可热的红人、当朝皇后阴丽华之弟信阳侯阴就与马武是忘年好友。两人之间交往极深,马武欣赏阴就开朗健谈,阴就也喜欢马武的憨直忠诚,二人是多年的莫逆之交,私交之深绝非笔墨可以尽言。
        由于长期得不到上阵为国效力的几乎,马武变得有些消沉。建武末年,有个狂生杨政与阴就是好友。一天,杨政听说马武闭门谢客,就认为其有居功自傲之心。他心中不服,特地跑到马府求见,马武心情正在抑郁,称病避而不见。杨政大怒,径直闯入杨府,抓住了马武将一柄钢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厉声斥道:“杨虚侯!尔深受国恩,备位藩辅,不思求贤以报殊宠,竟敢如此小视天下英俊!今天你要是敢动一下,我捅了你!”马武虽身经百战,却也吓得脸色大变。马府上下大惊失色,以为马武是被盗匪劫持,一片大乱。消息传到阴就耳中,他急忙飞驰而至。阴就当众斥责马武不该小视英豪,以致酿成大祸。又问马武:“你可愿与杨政为友?”马武为保命,赶紧连声答应:“愿意!愿意!”杨政这才收刀还鞘,在阴就的护送之下扬长而去。
      
        从此之后,马武汲取了教训,思想不再消沉,也不再自傲。虽然上了几岁年纪,他却一直密切注释着四边军情。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得到驰骋疆场的机会!
        听到西羌入侵金城郡的消息,马武大喜过望:老夫盼了多少年了,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此时不上阵,更待何时?
        对于马武的主动请缨,刘庄会批准吗?
      
      日期:2009-03-11 10:50:57
      
        (十一)出师平羌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太平岁月,能征贯战的开国元勋们现在也凋零的差不多了,惟有高密侯邓禹、好畤侯耿弇、朗陵侯臧宫、杨虚侯马武四人还活着。由于承平日久,多年不打仗,年轻的将领缺乏实战锻炼,还没有成长起来,无法独当一面。
        刘庄很清楚,现在他手上几乎无“牌”可出:邓禹年迈体衰且素不善用兵,耿弇、臧宫二人虽有万夫不挡之勇,可惜皆沉疴在身。其中耿弇病的奄奄一息,眼看就不行了。唯有马武身板还算硬朗,他虽然身经百战,但却非帅才。让这位年近六十的老将出马,能行吗?昔日建武朝猛将如云的局面一去不复返,面对西线危局,刘庄真是有些徒呼奈何!
      
        出于慎重起见,马武的请战要求最终没有得到刘庄的批准。主要原因是:
        第一,马武年纪有些偏大,而且此前没有做过主帅;
        第二,先帝刘秀一直不用功臣,为的是保全功臣的名节。一旦马武落败,刘庄怎么处置他?
        考虑再三,刘庄决定还是启用新人挂帅。数日后,他诏令谒者张鸿为主将,督率凉州各郡金城、武都、陇西等郡兵数万讨伐羌人。十几日后,双方在允吾城下再次展开一场殊死大战。张鸿是个文官,并无领兵作战经验,遇到了滇吾、滇岸这样强悍的对手,焉能获胜?最终汉军大败,张鸿战死,汉军全军覆没。
        败报传到京师,朝野大震。一旦金城、武都、陇西陷落,关中三辅可就危险了!
        到了十月底,刘庄紧急征调乌桓、黎阳营的官军南下驰援西陲之外,还在三辅地区招募健儿从军,又紧急征调凉州诸郡熟羌、胡人士兵及监狱里提前释放的重型犯,总共集合了四万人,准备西进平羌。
      
        可是,该派谁挂帅呢?刘庄必须马上作出决断。经过反复思虑,刘庄作出了如下部署:任命杨虚侯马武为捕虏将军,令他与中郎将王丰分别担任平羌大军主、副将,令右辅都尉陈欣也率关中三辅兵马随同参战。又命中郎将窦固为监军使者,有节制诸将之权。刘庄如此安排,实际上是让马武实际指挥作战,窦固负责后勤工作。
        汉军的几员战将,总体来说素质还不错。用现在的话来说,马武是司令员,窦固则是政委。中郎将王丰则是一位从基层提拔起来的将军。他最早是建威大将军耿弇麾下的一名突骑士兵,三十多年前在范阳城外的山谷中救过刘秀的命。此后因他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被刘秀提拔为中郎将。陈欣也是一员勇将,时任右辅都尉,负责右扶风地区的军事。
      
        几日后,马武、窦固等人准备停当,带着四万大军出了洛阳西门——广阳门,火速奔往关中方向去增援陇西去了。
        西线的战局令刘庄很是忧心,这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仗,能否打赢?他心中一点底都没有。这次,刘庄为何要让窦固与马武同去?
        窦固的家事显赫,他是前任大司空、特进、安丰侯窦融之侄,显亲侯窦友之子。他的身份贵重,他的发妻是刘秀的次女——涅阳公主刘中礼。
        总之,刘庄此番让窦固担任“监军使者”与马武一到西出平羌,大致来说有两层深意:
        一是窦氏在凉州地区树大根深,窦融在此地德高望重。若用窦固为监军使者,利于招募驾驭军中的凉州熟羌及胡人士兵。
        二是想利用此战作为试金石,看看窦固到底有无本事,历练历练他。
        从兵力部署来看,刘庄这次下了血本,他几乎把所有能够征调的机动兵力全都用上了,目的是想一举将来犯之敌驱逐出境。即便如此,刘庄还是很担心:羌酋滇吾、滇岸兄弟勇贯三军,羌军连战连捷,士气旺盛。而汉军多为拼凑而成,主将有的久疏战阵,有的缺乏经验,汉军虽然人多,却也未必有必胜的把握。
        这年十二月,马武、王丰、窦固、陈欣四人率部直抵金城郡浩亹县。在这里,马武率部与羌军遭遇。此战汉军斩首六百级,初获小胜。随即,双方又接战于洛都谷中,却中了羌人的埋伏,汉军大败,一千余人战死。
        汉军虽然初战失利,却也并未伤了元气。马武是沙场宿将,用兵非常有经验。他深知滇吾、滇岸虽然获胜,却并无裂土割据之心,无非是抢掠一些粮食财宝而已。由于滇吾、滇岸的羌军大肆抢掠,各地民众对其恨之入骨,人心不附。加之窦固利用窦家在凉州的威望善加招抚,汉军逐渐稳住了阵脚。经过几个月的交战,双方互有胜负,战局陷入了僵持中……
      
      
      日期:2009-03-12 22:09:54
      
        第二章旭日东升
        (一)新朝气象
        建武中元二年三月,在奉安了刘秀的灵柩之后,新君刘庄一边居丧守孝,一边也在考虑如何对朝堂重新布局。虽说刘秀给他留下了一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帝国,但刘庄对建武晚期以来的朝局并不满意,对于刘秀当年实行的一些政策也觉得需要改进。
        刘庄自幼聪颖,也受过名师指点,骨子里很是自负。不过,与父亲刘秀相比,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父皇重塑大汉,功比高祖,名为守成,实同开创。这样的伟大功勋,他刘庄无论怎样努力去做也是无法企及的。但是,刘庄认为,虽然比不了父亲,但要成为文帝、景帝、宣帝那样的明君还是有可能的。他的抱负远大,一直想干出一番事业。即位以来,他雄心勃勃,豪情万丈,一心想做第二个汉宣帝——此公就以严刑峻法著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庄渐渐发觉,赵熹、李、冯鲂等三人的为政思路与他并不十分合拍,绝非他推行新政理想助手。
        真是奇怪了,太尉赵熹、司徒李、司空冯鲂在拥立刘庄登基的问题上出了大力,都是忠心耿耿的老臣,而刘庄却为何觉得他不太合适呢?“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三人刘庄都不熟悉,以前也无私交。到这三人宽厚有余,严厉威猛不足,刘庄认为会对他推行新政有阻碍。
        刘庄不是以孝闻名吗?刚刚登基,却又为何要实行新政那?主要原因是,刘庄认为父亲晚年的政策有些软,还不够强硬。
        前文说过,刘秀是以柔道治天下,宽中有严,刚柔并济。虽说建武晚期以来,刘秀迫于豪强势力过大、对中央政府造成巨大威胁之故,不得不使用“铁腕”手段肃贪、打击豪强,遏制勋臣贵戚、诸侯宗室、地方豪强的势力。但在刘庄看来,眼下虽然国泰民安,勋臣贵戚、诸侯宗室、地方豪强如日中天,违法乱纪的事件时有发生。刘庄觉得,父皇还是太“仁厚”了,像窦融、梁统等两家豪门骄横跋扈,为什么不狠狠打击?要是继续下去,那还得了?据此刘庄认为,等到局势稳定下来,一定要加大执法力度,一定要以“严法治国”!
      
        既要推行“严法治国”的新政,必须要一个强劲有力的决策班子的辅佐才能完成。赵熹、李、冯鲂都是先朝旧臣,人品能力虽然不错,但是可惜年龄偏大。尤其是赵熹,仅仅比刘秀小一岁。剩下的两位也与赵熹差不多,年纪也很大了,精力不济。如此老迈的旧班子,如何能帮刘庄推行新政呢?刘庄担心的是,靠着这么一个老迈不堪的班子辅佐,他的“从严治国”方略能否执行很成问题。
      
        总之,刘庄对赵熹、李、冯鲂并不了解,也并不十分信任。刘荆被秘遣出京的消息的消息,刘庄严加保密,没有告诉他们三人。
      




返回目录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首章]  [尾章] 203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3a0de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