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节
雪域桃源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二十多年来,羌人的势力发展的极快,仅仅十多年,金城郡下属各县多为诸羌所控制。到了隗嚣统治陇右时,诸羌羽翼已丰,隗嚣对他们毫无办法。无奈之下,只能对诸羌进行抚慰,将其编入部下,然后借其力来对付汉军。
建武九年(西元三十三年)秋,在西征隗嚣集团过程中,刘秀采纳了司徒掾班彪的建议,下诏重新在陇右设立“护羌校尉”,并任命隗嚣的老部下、熟悉诸羌事务的降将牛邯担任此职。牛邯到任后,诸羌得到了抚慰,陇右诸羌逐渐安定。而在靠近关中三辅的陇右、天水、金城一带,建武十年十月以后的情状依旧比较复杂:诸羌桀骜不逊,加之隗氏残余势力尚未肃清,大汉的西陲地区烽烟时起,局势一直动荡不安。
建武十年(西元三十四年)十月,隗氏集团覆灭后,凉州十二郡重新回到大汉帝国的怀抱。按照当时的安排,河西五郡由窦融、梁统等人继续镇守河西,太中大夫马援为陇西太守、扬武将军马成为天水太守,共同镇抚陇右各地。在河西五郡方面,由于窦融、梁统二人在当地树大根深,享有崇高威望,周边的匈奴、羌人畏服,四方无事。
建武十年,参狼羌与西羌诸部落联合起来,进犯武都郡。面对羌军进犯,马援一战击破了对手,一万余羌人投降,从此陇右一带清净无事。但是,要想治理好边疆地区绝非易事。
对于这些桀骜不逊的羌人,当年威震西陲的陇右之王隗嚣都是一筹莫展。刘秀取代了隗嚣的统治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自从王莽末年以来,气候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平均气温日益降低。雪线下降,山中苦寒无比,羌人无法忍受。为了求得生存机会,他们只能不顾一切地逃出大山、草原,奔向陇西、金城诸郡,甚至进入关中腹地。这样一来,羌人就不可避免地与汉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汉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本来要耕作种田,羌人却要放牧养畜。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流血也是难免的。多年来,双方冲突不断,多有死伤。这种剧烈的冲突甚至影响到了刘秀统一大业的完成,成为他当时颇为焦虑的一大难题。
建武十一年(西元三十五年)十月新任西征军主将、扬武将军马成率领西线汉军继续向陇南前进,拿下了河池县,彻底平定了武都郡,准备南下讨伐公孙述。盘踞在陇南的先零诸羌数万人,守住了各处险要关隘,准备依天险与汉军抗衡。马成与马援联军南下,深入武都腹地,大破羌军。除了少数逃走以外,先零大部投降。获胜之后,马成、马援联名上奏朝廷,请求将降羌全部移送入内地,刘秀准奏。至此,原本居于金城、陇西边郡的羌人正式东移,开始定居于天水、右扶风一带。
无奈之下,刘秀只得苦心孤诣地采取了权宜之计——内迁羌人进入右扶风。刘秀批准马成、马援的建议,不将西羌人就地安置,而将其内迁与汉民杂居、甚至令其进入关中的做法,非常不妥。从以后的事实发展来看,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由于西羌之人多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不善务农。羌人内迁之后,他们为了谋生,必然找合适的土地放牧。同一块土地,汉人要种田,羌人要放牧,彼此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当然,在刘秀这样雄才伟略之君的手里,国家强盛,羌人还能有什么发言权?然而到了数十年之后,洛阳御座上早已换了别人,后继之君谁有刘秀那样的控制把握能力?随着东汉的中衰,羌人势力日益增大。汉、羌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终至不可调和,为若干年后的西羌大暴动埋下了祸根。
更有甚者,羌人内迁之后洛阳朝臣们竟然认为:金城郡地处羌人故地之西,距离关中路途遥远,多强盗出没,没有多少战略经济价值。他们向刘秀建议,应该放弃这块土地,撤销金城郡,将当地的汉人全部迁徙回内地!这个提议引起了马援的警觉。他急忙上奏刘秀表示坚决反对。他在奏本中说:“羌人故地之西,城池完善牢固,易守难攻。而且金城郡之地肥沃膏腴、水源丰富,极富有灌溉之利。若让羌人占据了这块土地,在湟水流域经营坐大,必然会对陇西、天水一带骚扰不休,为害极大。如此一来,对西部边境的稳定极其不利。金城郡,绝不可弃!”刘秀准奏,下令将由迁到内地的三千余口金城郡汉人遣返回去。为了加强金城郡一线的防务,马援任用贤能官吏,修缮城郭,兴办集市、建立商业区。又兴修水利,鼓励农桑。
马援的举动立竿见影,很快取得了成效。在很短的时间里,金城郡的人民安居乐业,逐渐安定下来。此后,马援从塞外召回别种羌人到金城定居,又上奏刘秀让这些少数民族的首领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刘秀言听计从,一律照办。
马成在天水抚羌也是一样,领导有方,措施得力,边境清宁无事。
在马援、马成二人分别担任陇西、天水两地太守期间,西羌畏惧二人卓越的才干,自然不敢滋事。然而,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二马早已作古,新任地方官根本不具备他们的才干与能力,如何能够控制得住局面?
羌人不仅与汉人争夺生存空间,彼此之间也在相互争夺地盘。十几年来,烧当羌首领滇良击败了先零羌,夺取了先零羌的所有领地。滇良死后,他的儿子滇吾继位,该部落日趋强盛。建武中元二年(西元五十七年)秋,滇吾与其弟滇岸率领部众入侵陇西郡。滇吾与滇岸的用兵很狡猾,他们绕开了西部都尉重兵把守的龙耆城与临羌(今青海省西宁市),沿着大通河谷地前进,一举杀入了金城郡腹地。他们最后居然深入到了允街县(今甘肃省永登县南)。该县在金城郡的东北边境,它的西南方就是金城郡的首府允吾县。一旦允街失守,金城郡与武威郡的联系就被卡断,金城全郡也就全完了。
金城郡太守急了,一面在紧急飞马向洛阳告急的同时,一面向南边的近邻陇西郡求救。太守刘盱深知唇亡齿寒之理,他急忙点齐本郡兵马北上驰援金城郡。在允街城下,双方展开一场血战,结果汉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刘盱本人下落不明。这场惨败后果极为严重,原来为陇西郡屏藩的“熟羌”全部背叛,转而归附了烧当羌。
滇吾、滇岸得胜,野心陡然膨胀。他们乘着秋高马肥,三军气势如虹,准备大举西进。羌军的前进速度很快,短短几日的功夫,就逼近了允吾县。
金城危急!西陲重镇——允吾县危在旦夕!
日期:2009-03-10 21:32:19
(十)老当益壮
建武中元二年(西元五十七年)十月,刘庄得到了陇西、金城两郡发来的紧急奏报。刘庄手捧败报,震惊不已。闻颦鼓而思良将,眼下谁去挂帅出征?刘庄眉头紧锁,显得忧心忡忡。
正在刘庄为无人统兵出征而犯愁之际,一位身材魁梧、须发如银的老将军出班上奏,他那洪钟一般的声音响彻大殿:“陛下勿忧,老臣愿领兵出征!”刘庄一看,正是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
刘庄一见须发如银的马武老当益壮,雄武不减当年,心中感慨万千,急忙答道:“马老将军,朕会考虑你的。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还容朕斟酌!”
马武为何要主动请缨?当年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一心报国而强烈请战,最终却身败名裂,落得个议罪革爵的下场。这个教训,难道马武忘了吗?
马武从表面上看是个粗人,其实不然,此人是粗中有细,颇有心计。建武十三年之后,天下无事,马武见功臣贵戚多有不法,心中忧愁。每趁酒醉之机向刘秀进言,揭发一些勋臣的不法之事。刘秀会意,也往往借着“酒后密语”而敲打诸勋臣,令勋臣们有所收敛。正因马武的存在,邓禹、吴汉、耿弇、贾复、臧宫等名将以及子弟们才不敢过于骄奢放纵。
马武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告密”,一方面是他善于用粗憨的外表掩饰。另一方面因为他是南阳人,与刘秀是故交,交谊深厚。
然而,马武并非最初的患难旧臣,在开国功臣中排名靠后。他一心想杀敌立功,但是他独当一面的机会并不多,故而功绩不是很显著。天下承平二十多年来,刘秀止戈息武,马武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怏怏作罢。但马武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出兵打仗的机会,一直在做着努力。
建武二十四年(西元四十八年)十月,呼韩邪单于比自立为南单于,遣使诣阙奉籓称臣。刘秀召问朗陵侯臧宫:“以将军之见,且当如何?”臧宫慨然道:“匈奴饥疫分争,臣愿得五千骑以立功,横扫大漠!”刘秀不以为然,笑道:“面对常胜将军,难以虑敌情?对于此事,朕要深思啊!”马武与臧宫素来交厚,他也本想进言支持臧宫,一见刘秀如此态度,他也不敢说了。
这年秋天,马武终于得到了一次难得的上阵机会,他作为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的副将南征武陵苗人首领相单程。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汉军在与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等五溪苗民军的对决中屡遭挫折,损失极大,主将马援病死军中,最后靠着谒者宋均的奇谋才勉强击败了苗人。由于南征作战很不理想,马武也搞得灰头土脸的,回朝之后脸上无光。此战“惨胜“之后(几乎与失败没什么两样),刘秀更加坚定了不轻易动武的决心,对于任何对外作战提议一律否决。
创建缓存:62d76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