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202节

雪域桃源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经过几十年的了解,刘秀认为:赵熹是一位器宇恢弘的能臣,谋略深远,颇识大体。无论把他放在哪里都是一块好料,让他做县令他能鼓励农桑、爱民养民,让他做将军他能上阵杀敌,破贼立功。刘秀认准了:让赵熹做太尉辅政,他一定能辅佐好太子,一定能休养生息,厚德抚民,为大汉朝开创一个锦天绣地、满目俊才的煌煌盛世!
        经过深思熟虑,刘秀下定了决心:“赵熹,朕相信你,你绝不会辜负朕之厚望!”这才将遗诏传给了赵熹,令他做首席辅政。
        选用赵熹辅政,是刘秀在世间作出的最后一个英明决定。这位彪炳青史的一代圣君,在临终前给天下认选拔出了一位贤相。朝堂有了赵熹这根擎天国柱,真是天下苍生之福!国家幸甚!黎元幸甚!
        此刻,赵熹听到山阳王被圈禁的消息,心中很是复杂。他坐在案前,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他在想:“这么大的事,圣上都不告诉我,看来对赵某人还是不放心啊!”自古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赵熹岂能不知?思忖良久,赵熹想清楚了:“无论圣上赏识与否,我赵某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为了报答先帝厚恩,拼上这把老骨头,也值了!”
      
        赵熹想干什么?难道他一定要逼着刘庄宰了刘荆才满意吗?
      
      日期:2008-11-18 11:31:50
      
        (八)母子情深
        按照刘荆的所作所为,按律处决也是毫无问题,至少也要革去王爵,废为庶人。可是,刘庄并不想这么做。对这个无法无天的畜生,他有些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父皇新逝,母后阴丽华悲痛欲绝,日夜哀伤,茶饭不思。刘庄除了要处理日常朝务之外,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带着他的妻子——正妃马氏去皇太后阴丽华的宫中请安。看着孝顺的儿子、儿媳,年过半百的阴丽华,心里少了一些愁苦,多了一丝安慰,又回想起多年前的那些往事:
        当年,刘秀几乎是单枪匹马去了河北闯荡天下,他披坚执锐,亲临沙场,在戎马悾惚中,哪里顾得上家里?若非安成侯刘赐、山桑侯王常、阴乡侯阴识、破虏将军邓奉等几人的拼死保护,只怕阴丽华及全家早就做了刘玄的刀下之鬼!
        自刘秀走后,阴氏一门全部被更始帝刘玄当作人质扣了起来。更始二年春,刘玄为了笼络阴识,将其加封为阴德侯,行大将军事。阴识为了躲祸,主动请缨外出征战。刘玄准奏,阴识这才带着全家老小脱离了宛城虎口。阴识率军攻破了淯阳,招降了好汉邓奉,占据了新野、淯阳、杜衍、冠军、湖阳等五县。有了这么一块地盘,阴家才稍稍有了一点安全感。
      
        建武元年六月,刘秀在河北称帝,从此与刘玄彻底决裂,阴丽华、阴识一家理所当然地成了被更始朝廷通缉捉拿的要犯。阴识大惧,只好死守淯阳。邓奉是刘秀的姐夫邓晨之侄,也对阴家照料的很尽心。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更始二年春,由于周边赤眉军大举来犯,淯阳难保,情势危急。突然听说宛王刘赐与横野大将军王常被赵萌排挤出了长安,带着“六部之兵”(刘縯旧部)坐镇南阳。阴识急忙与邓奉商议,二人决定一起带上阴丽华及满门老小回到宛城,前去投奔刘赐、王常。到了宛城,他们见到了刘秀的其他亲属——刘黄、刘伯姬、刘兴、刘章等人。
      
        全仗着刘赐、王常这两位“活菩萨”的帮助,这群老弱妇孺才侥幸得意活命,总算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当时,只因烽火连天、战乱不断,阴识觉得呆在宛城也不是长久之计,他与阴丽华一合计,最终又返回新野老家避难。
        建武元年秋,刘秀挥师南下攻克了洛阳,急令侍中傅俊南下寻找家眷。十二月,傅俊费了很大周折,这才找到了阴识、阴丽华一家,又将所有刘秀的亲属集中在一起,派人护送至洛阳。刘秀大喜,重赏傅俊。加封阴丽华为贵人,与新夫人郭圣通阶位一般。刘秀又加封阴识为骑都尉、阴乡侯。
        在那个九死一生的年代,一介女流的阴丽华,早已习惯了担惊受怕的日子,也习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于高高在上的郭圣通,阴丽华一直以礼相敬,心存礼让。
        对刘秀的“停妻另娶”,阴丽华毫无怨言。虽然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她认为:“文叔娶了郭氏为正妻而将我列为侧室,肯定是有难处。他绝非好色贪淫之徒,决不会抛下我的。”几十年来,阴丽华对郭圣通及郭家处处礼让,从无怨辞。阴丽华绝不后悔嫁给刘秀,她总是这样想:“文叔,你是一颗大树,我是你怀中的小树。不离不弃,芳邻永继。”是的,在阴丽华的心中,刘秀就是一棵顶天立地的参天巨柏,她就是那棵生长在巨柏怀中娇小的苦楝树。只要巨柏的浓荫密翳还在,日子再苦也不怕!嫁了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丈夫,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值了!吃点苦,算得了什么!
      
        刘秀的去世对阴丽华的精神打击极大。她失去了人间最大的依靠,整日流泪不止,不思饮食。父母之间的深挚感情,刘庄深深地理解、钦佩,并且为之感到骄傲。看着母后苍白、悲戚的面容,刘庄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宽慰母后的心怀,只要公务不忙,他几乎每天与马氏一起去给母后请安。有时刘庄太忙去不了,他就让马氏一人独自去。马氏能说会道,妙语连珠,阴丽华心头的愁云渐渐消散。这个“可人儿”的存在,多少也给凄凉落寞的太后宫中带来了生气。
      
        刘庄可没马氏那么清闲,他肩上的担子很重。他知道,只有把母后奉养好、把兄弟们教育好、把国家治理好,父皇在天之灵才能得到安慰!
      
      日期:2008-11-18 11:33:24
      
        刘荆虽犯大罪,可他也是母后的亲生儿子,外表又酷似刘秀本人。若是杀了他,母后年迈,岂能受得了这个打击?最终,刘庄作出了决断:“将刘荆关起来,暂时不杀!”
        国家中兴不久,万事如麻。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刘庄去做。“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尉赵熹、司徒李、司空冯鲂等三人虽是先帝时的名臣,刘庄对他们并不满意。为了稳固新政,他要用自己的人,走自己的路。四月二十四日,刘庄颁诏:“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若涉渊水而无舟楫。夫万簌至重而壮者虑轻,实赖有德左右小子。高密侯(邓)禹,元功之首。东平王(刘)苍,宽博有谋。其以(邓)禹为太傅,(刘)苍为骠骑将军。”
      
        邓禹名为元功之首,实际上并无多大能力。自从西征失败后,三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多少作为。要么在家赋闲,要么入朝参赞议事,实际上只是个顾问而已。太傅是上公,位在三公之上。虽然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却是人臣之极,尊崇无比。自卓茂死后,三十多年虚悬未设。邓禹年近六十,而且病恹恹的,似乎没有几天了。刘庄把邓禹这么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抬出来,其用意显然是不言而喻:尊崇功臣,稳定局面。
      
        刘庄把邓禹高抬在上,并不稀奇,类似的事情在前朝多了去了。可是,提拔刘苍倒是有点出人意料。用刘苍做骠骑将军,显然是想让他辅政啊!自大汉开国以来,多是外戚辅政。启用宗室子弟辅政,真是闻所未闻。刘苍心中惶恐,急忙上书恳辞。
        刘庄非但不许,还作出了更令人惊讶的决定:在京师建立骠骑将军衙门,为其配置官吏属员。此外,刘庄还宣布:“骠骑将军府上的掾吏、史员人数不低于四十人,其位在三公上!”
        西汉开国以来,大司马(太尉)、大司空(丞相)、大司空(御史大夫)、大将军(骠骑将军)等首席辅政大臣,衙门里的掾吏、史员人数从未有人达到过这个数目。
        刘苍见刘庄如此厚待,也就不客气了,欣然就任。从此,特设给刘苍的骠骑将军府与邓禹的太傅府、赵熹的太尉府、李的司徒府、冯鲂的司空府号称“五府”,都有了召辟贤才入朝做官的权力。刘苍领命,也是尽心竭力。他曾向刘庄推荐西曹掾吴良。刘庄笑道:“荐贤助国,宰相之职也。萧何举韩信,设坛而拜,不复考试,今以良为议郎。”凭着刘苍一句推荐语,就连面试都免了。吴良直接由一个秩比四百石小掾史一跃成为堂堂朝廷大臣——议郎(比六百石),足足升了两级。由此足见刘庄的求贤若渴,也足见其对刘苍的器重之深。
      
        刘庄重用刘苍,将其位列在三公之上,今后朝中的格局就很微妙了:赵熹与刘苍,究竟谁说了算?
        正当刘庄一心一意地想稳定朝局、逐步控制局面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从西边传来:“烧当羌大举起兵,已经杀入右扶风了!”
      
      日期:2009-03-10 21:26:02
      
        (九)西羌有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凉州之所以酿成今日的祸患,都是前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与前天水太守、全椒侯马成二人种下的“菜”。
        光武中兴以来,凉州地区最大的问题不在北边的匈奴,而是西、南两面的羌人。王莽末年以来,羌人分散成先零、参狼、烧当等若干个小部落,此后又陆续进入陇右的金城、天水诸郡定居。因诸羌位处关中之西,因此多以“西羌”呼之。
        羌人一般依山傍水而居,部分在山谷中过着渔猎生活,也有一部分也善于畜养牲畜,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羌人剽悍雄勇,有的极善山地作战,也有的善于平地奔袭。
      




返回目录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首章]  [尾章] 201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318a9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