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

第100节

日期:2010-01-24 21:25:07
      
        三十六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淡淡蜀汉的三大边镇
        中
        讲完了蜀汉的北线军防重镇汉中,再来讲一下蜀汉的东线军防重镇永安。
        说到蜀汉的巴东郡,或者是巴东郡的治所永安,也许我们都不是特别熟悉,但永安还有一个名称,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白帝城。
        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伐吴惨败,退守白帝城。在这里,刘备含泪将残破的蜀汉天下,连同十七岁的儿子刘禅,都交给了泪流满面的诸葛亮。随后刘备带着千古遗恨离开了人世,这就是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加上诗仙李白那句极有名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更让白帝城名满天下。
        自吴、蜀夷陵之战后,两国的边境就以白帝城为界,以东属吴,以西属蜀,这无形中就突显了永安防吴军事重镇的地位。关于吴蜀关系,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了。虽然诸葛亮执政后,改善了与东吴的外交关系,两国结盟反魏同盟,但吴蜀之间谁也信不过谁。在共同防魏的同时,双方都对所谓盟国提高了警惕,谁知道对方会不会在自己倒霉的时候捅刀子。
      
        不过从双方的统治区域来看,东吴的核心统治区是江东,所以东吴的西线防御体系是整个荆州,战略纵深非常大。即使蜀军打到荆州,离江东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蜀汉不一样,一旦吴军突破永安防线,就可直接插进蜀中腹地,直捣成都。
        在蜀汉的两大军防重镇汉中、永安中,汉中承担的更多是进攻任务,蜀军以汉中为跳板,谋略关中和河西。而永安的战略任务就是防御东吴,因为吴蜀已经构和,所以永安暂时没必要承担进攻任务。
        由于永安有这层特殊的战略意义,所以诸葛亮在选择永安都督的人选中非常的慎重。这可是事关身家性命的大事,诸葛亮绝对不敢在这上面玩火。于史可查的蜀汉第一任永安都督是李严,其实选择李严做永安督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
        刘备在托孤于诸葛亮的时候,到底是留了一个心眼,挑出李严做二号托孤顾命大臣,并以重兵留镇永安。刘备用李严坐镇东线,一方面防御孙权,另一方面也是间接给诸葛亮提个醒:我把儿子交给你抚养,你要对得起我对你的信任,否则李严的永安兵可不是吃闲饭的……
        当然,刘备让李严防备诸葛亮只是一种假想情况,李严真正的敌人还是孙权。只要李严能守住永安,就是对蜀汉政权做出最大的贡献。虽然诸葛亮北伐时,带去了大多数蜀军精锐,还留驻永安的也是蜀军精锐部队,仅凭这一点,就能继绝孙权的非分之想。
        李严在永守驻守了四年,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诸葛亮北驻汉中练军,因朝中无大佬坐镇,就把李严调到江州(今重庆市)驻屯,同时还兼管永安军防。
        蜀汉军界在早期强人辈出,走了一个李严,还不至于挑不出名将驻防永安,亲临永安前线坐镇的是蜀汉名将陈到。
      
        讲到陈到,想多说几句。在《三国演义》中,我们都知道刘备手下有一位贴身名将赵云,赵云就不多说了,太有名了。其实刘备身边还有一位贴身名将,就是没有被罗贯中写进《三国演义》的陈到。
        不知道罗贯中为什么不写陈到,可能是罗贯中已经将陈到的事迹都移到了赵飞身上,所以就不想多费笔墨了。在蜀汉军界,陈到是和赵云齐名的元勋大将,而且陈到也是刘备嫡系中的嫡系。
        早在刘备挂个空头的豫州刺史头衔的时候,陈到就跟了刘备。几十年来的腥风血雨,陈到对刘备忠诚不二,是刘备少数至亲至信的心腹之一。李严离开永安任上,由陈到即时补了缺,像永安这样的军事重镇,交给陈到是名望所归。
        这次陈到赴永安任都督,还有一个特别的情况,就是陈到是率领蜀汉最精锐的侍从卫队“白毦兵”去永安的。这支白毦兵的第一任主将不是别人,正是刘备本人,刘备死后,就把这支精锐部队交给陈到统领。
      
        在吴蜀结成联盟的背景下,诸葛亮派白毦兵驻守永安,重点防御孙权偷袭的意图非常明显。其实诸葛亮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他马上就要北伐曹魏,李严又改任江州,一旦孙权背信弃义偷袭永安,谁都承担不起这样的灾难性后果。
        历史早就证明,孙权从来就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专捅盟友黑刀是孙权的拿手戏。有了陈到率领精锐的白毦兵坐镇永安,孙权即使有袭蜀这个贼心,也没这个贼胆,诸葛亮可以放心的北伐。
        陈到于建兴八年(公元230年)在永安都督任上去世,但随之而来的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下任有史可查的永安都督是宗预,不过宗预是在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出使完东吴回来后接任的永安督,永安都督出现了四年的空档期。难道这四年永安就没人管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上面提到了前任永安都督李严移驻江州时,同时还管着永安军防,公元230年,李严受诸葛亮调令,率兵北上汉中,协助诸葛亮北伐。江州的防务交给了李严之子李丰,随后李福又继任江州督,直到诸葛亮去世那一年(公元2354年)才卸任。而这一年正好宗预任职永安督,也就是说,在230年至234年,永安军防一直由江州督代理。
        宗预来到永安督军之后,永安防区是否还受江州督导,史无明载。不过从形势上来分析,诸葛亮死后,东吴方面已经现出了破坏吴蜀联盟的一些轻微举动,比如吴军集结于吴蜀边境。蜀汉方面对此作出了敏感而及时的反应,增兵永安,孙权想浑水摸鱼?对不起,这里没有鱼,只有螃蟹,小心夹到你的黑手。
      
        宗预可能是蜀汉各大军镇都督中任职最长的一个,他居然做了二十五年的永安都督,从234年就任,到258年受调回成都。虽然《三国志.宗预传》并没有提到宗预在这二十五年的时间内都在永安做了哪些工作,但永安督的任务就是防备东吴。只要东吴没出兵西进,就是永安督最大的成就,宗预显然完成了任务。
        宗预之后,负责永安军防的是《三国志》无传的大将军阎宇,阎宇这个人因为和蜀汉大太监黄皓关系很好,所以被罗贯中写成了攀附太监的小人。其实阎宇是个能员干臣,没有罗贯中写的那么龌龊。
        阎宇从258年开始任永安督,一直干了五年,公元263年,魏军伐蜀,蜀汉北线军防吃紧,阎宇被调离永安。阎宇临行前,将永安军防交给了永安防区的二把手、巴东郡太守罗宪,并留下了二千蜀军。罗宪应该是没有正式任职永安督,但罗宪却是蜀汉最后一任永安防区的领导者。
        也许是历史的戏弄,永安都督设立了几十年,从来没有吴军犯界的情况发生。但在罗宪的任期内,永安防区终于迎来了大考。数万吴军利用蜀汉灭亡,东线军防混乱的机会,大举西进。吴军盛宪、步协等部打着救援蜀军的旗号,企图拿下永安,打通西进蜀中腹地的通道,抢在司马昭之前占领蜀汉。
        面对东吴的背信弃义,罗宪特别的愤怒。罗宪做出一个很男人的决定,吴军不是想吃豆腐吗?好吧,今天爷们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有些豆腐是不能随便吃的!罗宪“保城缮甲”,鼓励将士,誓死守城。吴军在永安被罗宪碰了一头钉子,被蜀军打的稀里哗啦,败的很惨。
      
        吴国皇帝孙休没想到罗宪这个“亡国奴”居然敢这么对待自己的军队,暴跳如雷,又派东吴名将陆抗率三万精兵西进,孙休不信堂堂大吴雄师,奈何不了永安这个小城。罗宪真是个爷们,硬是在吴军强大的攻击力面前,以孤弱悲凉之兵,足足守了大半年!
        罗宪虽然后来向司马昭通款,请求晋军急速救援,但罗宪宁降晋,不降吴,可能和吴军背叛吴蜀盟约的无耻举动有关。男人的尊严让罗宪咽不下这口气,别说你陆抗了,就是你老子陆逊从阴间复活,也奈何老爷不得!
        最终吴军因为晋军南下救援,才心不甘情不愿的退回荆州。孙权偷鸡不成蚀把米,还落了个背信弃义的恶名,恼火可想而知,呵呵。可能是出于稳定的考虑,司马昭并没有调罗宪去其他地方任职,而是继续督军永安,也许司马昭就是看中了罗宪的这股狠劲。
        不过罗宪这时的身份已经不是蜀汉的巴东太守了,而是晋朝的巴东监军,虽然这时司马昭还没有废魏自立。罗宪在蜀汉灭亡后,在永安又干了七年实职都督,牢牢封死吴军的西进通道,对晋朝顺利稳定蜀汉局势做出非常重大的贡献。
      

喜欢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0条记录; 当前100页/共140页   

[首页]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尾页]


第100节_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在线阅读_姜狼豺尽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436 t:219-4889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dc4a0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